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2014-01-11 12:12 am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愚學向諸大德請益
更新1:

先回答尚樺大德的問題: <你問這問題到底要幹麼?> 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麼,法到底要不要用,讓法起作用?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法都還未用,未起作用,無明無始習氣都還在,談什麼無住生心? 八正道還未修好,談無住,法未修得,談捨法,這不叫「好吃懶做,無所作為」嗎?

更新2: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當對於境隨緣時勤勤勘驗,古人謂之歴事煅心,此為修行最重要一著,二邊不著之理,必須於穿衣吃飯時時領會,必須於尋常日用做到 以筏喻而言,如何到彼岸?筏是假,槳是假,河是假,日復一日辛苦划槳,終到彼岸,故當用筏也,當用槳也 有初學佛者問:當用何法到彼岸? 有入門者答曰:實無法可說..... 愚學見,當如是說:在此岸,有八萬四仟法門可說,在河中,一筏一槳即可,到彼岸,實無法可說

更新3: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會覺得没有什麼,但實際上很多人便是如此,無法自覺 修學的人,有時侯自以為二邊不著,其實已落入了無所作為 如何檢驗自己?穿衣吃飯時時領會有無落實在八正道上?有無起貪瞋痴念?

更新4:

tao大德: <若曾經想這麼幹或試看看,就是有為法! > 起心動念就是有為法,很正確 那麼,起心動念學佛法好嗎?另問 柳一刀大德: 看起來有為,卻行向無為,看起來無為,卻行向有為 這話頗具深意,有些人並不自覺,自以為行無為,實是有為 修行之人,當時時自我檢視,不要失了方向

更新5:

惠樺大德: <哈哈哈,努力工作賺錢 才有安定的生活> 是啊,以前的出家眾也是要托缽乞食,維持身體正常運轉,腦筋清醒,才得好好修行呀

更新6:

飛天雛鳳大德: <想太多有礙身心健康,做太多就離真道越來越遠> 修行講究理事圓融,理事一如,道理即解即行 法理懂得多,做得多,無妨,不住即是

更新7:

pei kun大德: <都不是, 只是違法, 是蛀米大蟲, 人世間渣滓.> 有那麼嚴重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 May Chan大德: <實在不應該 以 有光無光(色)見星星> 是也,眾生平等應有教無類,惟再往下也要因材施教 不要剛學法,基本功都不會,就只學了個無法可說,應無所住 難精進也

更新8:

如來藏大德: <如是、如是眾生無明多愚痴,易如是「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 難如是「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比喻很好,惟,心在您處,能度您的只有您自已而已

更新9:

意見004牧大德: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是水流破布~~~~~~認賊為子.隨波逐流.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家中沒有賊.~~~~~~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妙答!妙答!

更新10:

心有向「有為」或「無為」都是水流破布~~~~~~認賊為子.隨波逐流. 應練就「行八正道」就像「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家中沒有賊.~~~~~~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更新11:

Enigma大德: <版主開題,用語麻辣,恐有標新立異之嫌,擾動法界清淨> 另類思考,供法友發想,實也是老調重彈而已 千眼刪刪大德: <好吃懶做是一種負面習氣,跟金剛經法益 沾不上邊的,聖人聖語跟三惡道人的裂習,不應該並論的> 金剛經不是教我們不起心動念分別麼? 雄大德: 如同愚學所說,在此岸,有八萬四仟有為法,在河中,專注一法而為,到彼岸,實無一法可為

更新12:

提問,有所得,有所不得 回應如有令人感「自抬身價對他人見解論高教短」也請見諒 實無其意,回應,愚學認為也是種禮貌 有其問,必有其缺 本題,愚學自諸大德回應處已有所得 對諸大德法施,深表感恩,合十﹣﹣

回答 (20)

2014-01-11 2:08 am
✔ 最佳答案
無為的核心精神在於「沒有動機」、
「沒有執著」、「沒有選擇」,
但不一定是「沒有行為」。

一個嚴謹修行的禪者雖然有行為(吃飯、睡覺)
但卻無動機、無執著、無選擇,
這樣即算是符合無為法則。

而好吃懶做乍看之下似乎符合無為法則,
然而這樣的人卻是因為對某B有特別的執著(執著於享樂)
才會導至他對某A的逃避(份內該盡的責任而沒有做),
好吃懶做裡有------對於好吃的追求及對懶做的逃避,
這裡面即包含有動機、執著、選擇,
所以顯然不符合無為法則。
2014-08-07 3:15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1-17 9:35 am
你老是明知故問發廢文,偽學佛者...
2014-01-14 1:35 am
善哉! 羅時強 大德 引述觀心法要,慈悲法施。

末學受益匪淺,令諸眾生了知行法總持!


末學 頂禮 合十!
2014-01-13 8:28 pm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原文】
搜索  子曰:“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註釋】
  ①博奔:博,即六博,古代的一種棋局遊戲,近似後代的雙陸,弈,即圍棋。
  【譯文】
  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一點也不肯動腦筋,這樣的人可真是無聊啊!不是有下棋之類的遊戲嗎?玩玩這些,也比一點不動腦筋好啊。”
  【讀解】
  孟子說得更為尖刻:“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膝文公上》)
  雖然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一個是仁者叮嚀,一個是智者雄辯,但兩人所表達的思想卻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要求有所學,有所思,有所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反對好吃懶做,消極無聊地打發日子。而莊子卻藉廣成子的口說:不看不聽,清靜無為,不勞動身體,不費心思,就可以長生不老。多用心智,乃是禍害的根源。(《莊子·在宥》)
  由此可見儒道精神大異其趣。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能夠真正做到“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什麼也不想的人其實是很少的。說不定這本身還是一種難能的修養,一般人就是想修還修不成的坐定功夫呢?倒是在經濟發達,生活超過了溫飽線以後,一些人無所事事,閒得無聊,似乎採納了聖人的建議,沒日沒夜地打起麻將來了。聖人若是知道了這情況,會不會感到哭笑不得呢?(網路文章)
把有為的事情當作無為,倒是有為.。
有為無為不是由咱們的心去取決的。

後學合十
2014-01-12 11:58 pm
故經云:心垢則眾生垢,心淨則眾生淨;
欲得佛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三聚淨戒自然成就。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今言六根清淨,名波羅蜜者,若為通會。又六度者,其義如何?

答: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能捨眼賊,離諸色境,名為布施;
能禁耳賊,於彼聲塵,不令縱逸,名為持戒;
能伏鼻賊,等諸香臭,自在調柔,名為忍辱;
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讚詠講說,名為精進;
能降身賊,於諸觸慾,湛然不動,名為禪定;
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為智慧。
六度者運也,六波羅蜜喻若船筏,能運眾生,達於彼岸,故名六度。

2014-01-12 16:01:09 補充:
問:經云:釋迦如來,為菩薩時,曾飲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
先因飲乳,後證佛果,豈唯觀心得解脫也?

答:成佛如此,言無虛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
言食乳者,有二種,佛所食者,非是世間不淨之乳,乃是清淨法乳;
三斗者,三聚淨戒,六升者,六波羅蜜;
成佛道時,由食如是清淨法乳,方證佛果。

2014-01-12 16:01:18 補充:
若言如來食於世間和合不淨牛羶腥乳,豈不謗誤之甚。


真如者,自是金剛不壞,無漏法身,永離世間一切諸苦;
豈須如是不淨之乳,以充飢渴。
經其說,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溼,不食穀麥糠麩,不與(牡-土+孛)牛同群;
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盧舍那佛也。
以大慈悲,憐愍一切,
故於清淨法體中,出如是三聚淨戒六波羅蜜微妙法乳,養育一切求解脫者。
如是真淨之牛,清淨之乳,非但如來飲之成道,
一切眾生若能飲者,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014-01-12 16:02:56 補充:
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燈,
晝夜六時遶塔行道,持齋禮拜,種種功德皆成佛道;
若唯觀心,總攝諸行,說如是事,應虛空也。

答: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
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所以假有為,喻無為;
若復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言伽藍者:西國梵語,此土翻為清淨地也;
若永除三毒,常淨六根,身心湛然,內外清淨,是名修伽藍。

2014-01-12 16:05:37 補充:
鑄寫形像者:即是一切眾生求佛道也;
所為修諸覺行,彷像如來真容妙相,豈遣鑄寫金銅之所作也?

是故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匠,
三聚淨戒、六波羅蜜以為模樣;
鎔鍊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
如教奉行,一無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
所謂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為敗壞之法。
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鑄寫真容,憑何輒言功德?

2014-01-12 16:07:24 補充: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
薰諸臭穢無明惡業,悉令消滅。

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種:
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
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
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自觀察。
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
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觀照常明,通達無礙。
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
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
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
唯將外火燒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云何得?

2014-01-12 16:08:53 補充:
散花者,義亦如是;所謂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
於真如性,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歎,究竟常住,無彫落期。

若復有人散如是花,獲福無量。
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持淨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像,不令觸犯;
誤犯者,猶獲大罪,況復今者故毀淨戒,傷萬物求於福報,欲益返損,豈有是乎?

2014-01-12 16:11:01 補充: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以覺明了,喻之為燈;
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臺,心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
智慧明達,喻如燈火。

當燃如是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
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

過去有佛,名曰然燈,義亦如是。

愚癡眾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
專行虛妄,執著有為,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乃稱依教,豈不謬乎!

所以者何?
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上能照萬八千世界,豈假如是蘇油之燈,以為利益。
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2014-01-12 16:23:41 補充:
..............................

問:經說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
以此一門即應成佛,何假觀心?求於解脫。

答: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
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達彼?
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
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

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
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
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
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
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
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

2014-01-12 16:31:18 補充:
故知過去諸聖所修,皆非外說,唯只推心。即心是眾善之源,即心為萬德之王。

.............................................................................................


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
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
悟在須臾,何煩皓首?真門幽秘,寧可具陳?
略述觀心,詳其少分,而說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014-01-12 2:14 pm
你們都誤會無為法了. 其實無為法是無時無刻都在勤奮精進, 這是天道. 孔子知道道理, 但未得竅門. 告訴你天行健, 君子要自強不息. 卻又落回有為法. 我的修法, 單唸一本佛經, 掌握道行, 心如如不動, 隨道回本心, 本心生先天智, 修先天體, 引先天炁, 淨後天氣, 正後天體, 淨後天智. 生活起居正常. 先天後天百態近收眼底.先天行無為, 後天心靜則無為, 心動則有為.
參考: 修悟所得
2014-01-12 10:52 am
牛頭跟馬尾 不相干連

好吃懶做是一種負面習氣
跟金剛經法益 沾不上邊的

聖人聖語跟三惡道人的裂習
不應該並論的
參考: 世世常行菩薩道
2014-01-12 8:58 am
好吃懶做?
這是說別人?
還是指自己?

光看這個成語
我想阿彌陀佛都不得不搖搖頭!

版主開題
用語麻辣
恐有標新立異之嫌
擾動法界清淨
慎語!
2014-01-12 1:49 am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不管是看到什麼!經過什麼!能起念生,就叫有為法,無念可生就叫無為法~

其差別只在己心生念否,而非塵相是什麼~

2014-01-11 18:23:45 補充:
若法可分有為.無為.那四念處就要寫成觀法有我了!法法平等則成法有分別!
2014-01-11 7:30 pm
是無為法 ----無所做為 懶豬 人生白白浪費 

是有為法 ---- 有懶散行為 六道當中 往下掉 
2014-01-11 2:58 pm
天上見 有的星星發光 有的星星發出一點光 有的星星一點光也無

有光 無光 一點都無差別 原本都是星星

看到無光的星星 就要馬上拿大炮把他炸個粉碎?

天上星星會發光 可能某星碰撞到原本土蓋滿的星星 另無光的星星 原本內在的光芒顯露出來

如新聞 ~~

好吃懶做 無所事事的人 遇到某個人事物 突然有了目標 有了奮發向上的力量

開始新的人生

因 緣 時候到了 無光的星星也會發光

實在不應該 以 有光無光(色)見星星









2014-01-14 01:39:46 補充:
應無所住 難精進也

誰~~~可以住 "應無所住" (無為法)這一法呢?

一念無明 執"有"為實 "有應無所住"為實

無始無明 執"無"為實 以"無" 為 "所" 而 "無所" 中"生有所"



無 (有)

無 (無)


心常寂
2014-01-11 12:33 pm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都不是, 只是違法, 是蛀米大蟲, 人世間渣滓.
2014-01-11 7:40 am
想太多有礙身心健康,做太多就離真道越來越遠;僅以如此應對版大題目。

2014-01-11 23:48:52 補充:
可悲的做法,開個提請大家討論卻也自抬身價對他人見解論高教短,學佛如此?不如野人
2014-01-11 6:37 am
牧大德: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這點很好理解,那前述,「水流破布」是何意?
請教請教~

2014-01-11 09:02:35 補充:
牧大德:

妙答!妙答!

2014-01-11 23:17:05 補充:
是啊,行八正道,可以有為,也可以無為
一開始,常常不注意做不到
這時侯就要起念頭,說自已忘了趕快起得做
久而久之,習慣了,就變成了自已的德性
跟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想也不用想,這不就是應無所住了嗎?
但是,不要拿著結果去教別人
要把學習的過程分享給眾生,這才有用

2014-01-12 21:20:52 補充:
羅時強大德:
您的總結語是什麼呢?

2014-01-13 20:35:27 補充:
羅時強大德:
<萬法唯心,有為於相中求,無為於性中見>
這句話說得没錯,「好吃懶做,無所作為」,實際上為「無勞動」相,由「無勞動」相上「求」「安逸」,自是屬於有為法

<法身雖無相分,卻不可用來壞諸佛方便設立三乘法相讓眾生無所依>
這句話也很好,便是本題「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所比喻之修學者
站在此岸(凡夫)論彼岸(法身無相分),忘了過河需筏(三乘法相讓眾生有所依),用說的到不了彼岸,「行」深始有般若波羅蜜,何謂「行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也,即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2014-01-13 20:40:43 補充:
六度萬行菩薩道,非由識想行,需以「行深」變為一種德行,行似菩薩,久了心也同,行也同,便是菩薩矣,德行,非想行,便是行而無住也

愚學見,合十﹣﹣

2014-01-14 07:03:39 補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言自金剛經出,故由金剛經做解:
大乘經典往往多以放光,現瑞來發起,唯獨金剛般若發起於穿衣吃飯,何以故?
一、著衣乞食,儼同凡夫,佛不住佛相,即表示佛之無我相,今示現無我,不說一字,便明全經宗旨在破「我」
二、示同凡夫者,四攝中之同事攝也,乃世尊大慈大悲,不捨眾生,而本身作則,為諸菩薩摩訶薩作榜樣故,此謂「善護念」
三、佛說他經,放光動地,示般若正智之能拔住地無明也,第九會說金剛般若,穿衣吃飯,示般若法相亦不著矣,故本經曰;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此不取於相之極致也

2014-01-14 07:03:58 補充:
四、他人所見示現云云,皆從大空三昧中自流出耳,佛則行所無事,初無容心也,此為如如不動之極致
五、一切眾生,本具佛性,即是人人本具如來法身,惟不顯,不謂之如來,但謂之如來藏者,以其奔走衣食,背塵合覺,久已忘卻本來故,示同凡夫,欲令一切眾生返照其本具之如來藏耳
六、博地凡夫,業障深重,此經發起於乞食,指示眾生受持此經,當視家茶飯,一日不可離也
七、著衣持鉢乞食等事皆佛制定之戒律,依此而行便是持戒,乞食,則令一切見聞者,生慚愧心,增長道念,乃是修福,金剛般若發起於持戒修福,指示眾生起信入門之方便也

2014-01-14 07:08:06 補充:
八、乞食,持戒也,敷座而坐,將以入定也,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故序以說金剛經發起,又指示眾生以無漏三學,以明持戒修福,能生實信
九、修行之要,在於理事雙融,古人謂之歴事煅心,此是修行最要一著,二邊不著之理,必須於吃飯穿衣尋常日用做到,庶幾達到動靜一如,此又般若發起於乞食等事之微意也
十、尤有妙者,此發之序,即是以勞塵中人以下手方便也,既為夙業所牽落在臭皮囊內,奔走衣食其孰能免?為之逐末而忘本固不可,若因擺脫塵勞不得而生煩惱,又奚其可?「道在善巧利用其環境,則何處不是道場哉?」

故,時強大德,世尊說法,無有定法,不說,也有法

愚見,合十﹣﹣

2014-01-14 07:13:40 補充:
可參考意見004牧大德的禪語: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家中沒有賊.~~~~~~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不落入有為無為,是為二邊不著也

2014-01-14 07:26:43 補充: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和下段的「六度萬行菩薩道,非由識想行,需以「行深」變為一種德行」需合而為一,才是旨趣所在

2014-01-14 18:18:54 補充:
首先讚嘆時強大德飽讀經書,旁側左引,皆能連結題意
修習心態,鉅細靡遺,絲毫不茍,實為勤修之法友
答題前、中、後述皆不少,使讀者易解,易用,易修
不似禪意僅述究竟意,需經發想深思而後得,初學者較為艱困難懂
故再次讚嘆也
時強大德所述意見001
即是金剛經發起之所述
只要不著相
即能緣所緣、能取所取、能見所見、能得所得.......而精進矣

感謝法施予諸法友也

2014-01-14 21:50:22 補充:
經大德提點後,這句話再加上 「無有」,更能表達其究竟意﹣﹣

<只要不著相,即「無有」能緣所緣、能取所取、能見所見、能得所得....而精進矣>

原,緣「有為法」而趨「無為法」,而能於其中有所取法義,有所得法,以假修真而達精進之意,但於究竟意,最終實無有所取,實無有所得也,故加上「無有」二字讓修者更能了解當體皆空之義而直指心性也,更為恰當
2014-01-11 5:06 am
你問這問題到底要幹麼
是你想要好吃懶做?
還是
你想看著好吃懶做的人得到教訓?
這問題對你的意義在哪裡?
還是你正在好吃懶做
没有意義的問題你去想就是妄想
不過是徒增無明煩惱
學佛不是為了讓你問没意義的問題
然後增加自己的煩惱
如果是這樣
那麼你學佛要幹麼
還不如不學來得清淨
如果是這情形
表示你選了最遠最難走的路來修佛

這題也太簡單了吧
好吃懶做談什麼無為和有為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豬也是這樣啊!
那麼豬是無為還是有為?
好吃懶做無所做為是=>無法+無天
也就是無法無天



2014-01-11 12:46:40 補充:
法到底要不要用?
哈~~~~
你就在法之中
你就是法
談什麼用不用
法没起作用宇宙怎麼會存在呢?
你已落入文字障之陷井裡
你已住法相落入法執之中
你都知無所住而生其心
卻反其道比別人執著
別人是醬糊你就是強力膠

2014-01-11 13:36:40 補充: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對於境隨緣是對的
即對境隨緣
又怎會時時勤勘驗
歷事煅心是頓悟
不是要你為境所轉
如果你不先開智
就會成了住相生煩惱心
所以我說你選了最遠最難走的路在修佛
當然八萬四千法門條條通彼岸
眾生皆一體
我自有責任隨緣分享

2014-01-11 13:57:46 補充:
有没有做為
不是一定要以有没有在修佛來決定
而是有没有認真的生活
生活即是佛法
生活即是修行
什麼是修行
這點你要了解
法=宇宙=眾生
法宇宙眾生三者是一
有法斯有宇宙
有法斯有眾生
有眾生斯有法
因此没有起不起作用的說法
這是不成立的一句話

2014-01-11 15:06:10 補充:
尚未修好八正道
不能說是好吃懶做無所做為
整個宇宙在運轉
每個人都是關鍵
只要認真生活就不能說是好吃懶做無所作為
心即是佛,心即是法
法即是心,佛即是心
因此凡事憑著本心而為即是如法
什麼是本心
簡單的說就是良心
憑良心做好每一個角色
就是脚踏實地如法之行
因此要檢驗自己最快最簡單又不落入執著的方法
就是有没有完完全全憑良心
而吃飯睡覺穿衣隨緣自在不過度不強求即可
又何需戰戰兢兢
讓自己如此嚴謹如何自在
不自在如何說是如法
想如法修行卻反落入不如法且法執
你即知法尚應捨卻反向執著於法
你即知何況非法卻反向執著非法

你是在

2014-01-11 15:12:24 補充:
你是在住法相並且住非法相
智慧能轉境能不住相
但你是在為境所轉是在住相
並且被轉得團團轉
否則你不會執著鑽牛角尖

2014-01-11 16:10:19 補充:
你分別什麼有為無為
佛法什麼時候要你本來没有分別這些
修佛來錙銖必較的起更多分別心
請問你修佛是為了什麼?
八正道是有為還是無為?
這是你要不要做的關鍵嗎?
所以才問你問這問題要幹麼
如果你是要問問題來考別人再當評審
不說是不是貢高我慢
就是如來藏所言的紙上鑽
就是引導大家在紙上鑽
因為有為無為是行事的關鍵嗎?
無為是建立在有為之上
在有為中體悟無為

2014-01-11 16:22:45 補充:
不如把時間花在念佛持咒誦經上
或引導大家多念佛持咒誦經
念佛持咒誦經能消業
業即是塵垢
念佛持咒誦經即是時時勤拂拭
去除塵垢即見清淨
清淨則顯智慧
因此要修智就需以念佛持咒誦經為助力
修了智自然有正見正思維正念
有正見正思維正念就有正語正業正命
最後則能正定
2014-01-11 4:39 am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有為法


有為法世間一切的事
無為法
就是心無所住

好吃懶做



葉啟田

大家來聽故事

台語演唱:曾心梅

大家緊來聽故事古早一個並段的人 (懶惰的人 )

每日都想要快樂 規身軀不珍動

大家緊來聽故事 古早一個並段的人

每日都想東想西 想到尾無半項

這款的做人實在真怪奇

生活有問題呀 怎樣過日子

好花那開靠香味 做好人一定靠努力

來期待著快樂 即有合情理

大家希望好過日 不通做著並段的人 (懶惰的人 )

應該著努力打拼 趁年青去活動



哈哈哈
努力工作賺錢 才有安定的生活
2014-01-11 1:54 am
若曾經想這麼幹或試看看,就是有為法!

2014-01-11 09:57:33 補充:
擇適捨穢,這是必須持續且輪迴的行為!
2014-01-11 12:28 am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是水流破布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就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管見

2014-01-11 08:03:57 補充:
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是水流破布~~~~~~認賊為子.隨波逐流.


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是無為法?還是有為法?
==

末學意:家中沒有賊.~~~~~~沒有<無為法.有為法>的問題

管見
2014-01-11 12:21 am
有為法即屬生滅之法。

無為法即見不生不滅。

吃飯穿衣睡覺,凡用有為法,聖用無為法。

聖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無有能所,故不見生滅。

凡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皆有能所,故不見不生不滅。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2 13:17:01 補充:
六祖壇經

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2014-01-12 13:18:19 補充: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14-01-12 13:20:17 補充:
金剛經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2014-01-12 15:14:17 補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八十六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07/T07N0220_P0466B10.htm

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
諸菩薩摩訶薩云何於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佛告善現:一切法者,謂善法非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
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諸如是等名一切法。
諸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

2014-01-12 15:18:29 補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名為有為法? 

佛告善現:
若法有生、住、異、滅,或三界攝,或三十七菩提分法,
廣說乃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
諸如是等名有為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名為無為法? 

佛告善現:
若法無生、住、異、滅,
若貪、瞋、癡盡,
若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
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

諸如是等名無為法。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2 15:39:20 補充:
達摩組師論集 破相論

http://www.suttaworld.org/ancient_t/dmjs/dmjs4.htm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
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
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2014-01-12 15:41:12 補充:
問曰:云何觀心稱之為了?
答曰: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
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云何為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
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
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
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
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為凡,沉淪三界,受種種苦。
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

2014-01-12 15:41:25 補充: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
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缾內燈光,不能顯現。



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
佛性者,即覺性也。 但自覺覺他,覺知明了,則名解脫。

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

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2014-01-12 15:43:04 補充:
問:上說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未審無明之心,以何為根?

2014-01-12 15:43:11 補充:
答: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

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
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為喻。
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
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著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
一切眾生,由此三毒六賊,惑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
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絕,乃能瀰漫,波濤萬里。
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眾流皆息。
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為三聚淨戒,轉六賊為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2014-01-12 15:43:56 補充: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

答: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
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故名三界。
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2014-01-12 15:46:22 補充:
問:云何輕重分之為六?

答曰: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

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
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於人趣。
迷執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癡界,生阿修羅趣。
如是三類,名三輕趣。

云何三重?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
若貪業重者,墮惡鬼趣;瞋業重者,墮地獄趣;癡業重者,墮畜生趣。
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
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
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

2014-01-12 15:49:08 補充:
問曰: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說,唯只觀心,制三毒,即名解脫?

答: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
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
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
今若能轉貪嗔癡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
遂言成佛塵劫未期,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2014-01-12 15:50:57 補充:
問:菩薩摩訶薩由持三聚淨戒,行六波羅蜜,方成佛道;
今令學者唯只觀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答:三聚淨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無量善聚。
聚者會也,無量善法普會於心,故名三聚淨戒。
六波羅蜜者,即淨六根也。
胡名波羅蜜,漢名達彼岸,以六根清淨,不染六塵,
即是度煩惱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羅蜜。

2014-01-12 15:53:18 補充:
問:如經所說;三聚淨戒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
今者唯言制三毒心,豈不文義有乖也?

答:佛所說是真實語。菩薩摩訶薩,於過去因中修行時,
為對三毒,發三誓願,持一切淨戒。
對於貪毒,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
對於瞋毒,誓度一切眾生;故常修慧;
對於癡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諸惡消滅,名為斷。
以能持三聚淨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為修。
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濟群生,故名解脫。
則知所修戒行不離於心,若自心清淨,則一切佛土皆悉清淨。

2014-01-13 13:15:37 補充:
回應版主:萬法唯心,有為於相中求,無為於性中見。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11:03 補充:
從相上來說:因緣生法,當體皆空,
佛說的一切法雖不可取、不可得,但佛法卻是無上正等正覺之因。
若壞佛法相,則其被壞之法,亦不是無上正等正覺之因。
當知佛說之有為即是無為的因。
法相若正,則果亦正。法相若邪,則果亦邪。
正者乃是佛從自性流露出來的,邪者乃是染著之見。

從性上來說: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性上唯心,末悟之前當以善知識為師,故依世尊之法性,
悟後以自心為師,能善分別相,於第一義不動。

法身雖無相分,卻不可用來壞諸佛方便設立三乘法相讓眾生無所依。
而依法不依人,其中所指的法即佛性也。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32:15 補充:
至於「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此乃版主的識心妄度。
於版主而言,此識心之下所見乃真有為法。

然無所作為並不等同於無為法,
所謂的無為法指的是於萬法之中無有能所,
故能了知萬法乃真空性,而見其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所見的不是萬法,而是其真如本性。
而無所作為乃是世間有為法之中一事不成的名詞,
但於名相中無所作為與無為法沒有什麼不同,其義卻大不相同,
一個是佛門裏面的專有名詞,是凡聖的分水嶺,超凡入聖則入佛地位,
一個是世間貶低它人的名詞,於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之中得不到而論失敗。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51:42 補充:
補充一下 意見001 的「無有能所」

「無有能所」指的是沒有能緣、所緣,故能不墮於緣起的生滅法之中。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02:32:05 補充:
謝謝 Brightman同學 如理稱讚達摩祖師的觀心法要。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02:51:55 補充:
請問版主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此行如何能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境?

嬰兒也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有些人也是不會想很多,故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我平常也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肚子餓了就吃,累了就睡,一般的動物也是如此,
若只是將人的想太多之行變成動物之行,亦不能入聖流。
而且把現在當成當下,則還是墮於三心(過去、現在、末來)之中,
亦非無所住而生其心。

望版主講解「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的深意或行門令眾生解惑。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17:02:45 補充:
請問版主 意見001 是否為「行深」單刀直入之法???


有為法即屬生滅之法。

無為法即見不生不滅。

吃飯穿衣睡覺,凡用有為法,聖用無為法。

聖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無有能所,故不見生滅。

凡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皆有能所,故不見不生不滅。

能所即能緣所緣、能取所取、能見所見、能得所得.......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9: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10000015KK020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