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法即屬生滅之法。
無為法即見不生不滅。
吃飯穿衣睡覺,凡用有為法,聖用無為法。
聖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無有能所,故不見生滅。
凡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皆有能所,故不見不生不滅。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2 13:17:01 補充:
六祖壇經
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2014-01-12 13:18:19 補充: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14-01-12 13:20:17 補充:
金剛經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2014-01-12 15:14:17 補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八十六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07/T07N0220_P0466B10.htm
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
諸菩薩摩訶薩云何於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佛告善現:一切法者,謂善法非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
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諸如是等名一切法。
諸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一切法非實有中無著無礙,應懃修學、應正覺知。
.......................
2014-01-12 15:18:29 補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名為有為法?
佛告善現:
若法有生、住、異、滅,或三界攝,或三十七菩提分法,
廣說乃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
諸如是等名有為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名為無為法?
佛告善現:
若法無生、住、異、滅,
若貪、瞋、癡盡,
若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
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
諸如是等名無為法。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2 15:39:20 補充:
達摩組師論集 破相論
http://www.suttaworld.org/ancient_t/dmjs/dmjs4.htm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
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
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2014-01-12 15:41:12 補充:
問曰:云何觀心稱之為了?
答曰: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
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云何為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
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
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
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
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為凡,沉淪三界,受種種苦。
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
2014-01-12 15:41:25 補充: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
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缾內燈光,不能顯現。
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
佛性者,即覺性也。 但自覺覺他,覺知明了,則名解脫。
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
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2014-01-12 15:43:04 補充:
問:上說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未審無明之心,以何為根?
2014-01-12 15:43:11 補充:
答: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
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
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為喻。
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
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著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
一切眾生,由此三毒六賊,惑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
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絕,乃能瀰漫,波濤萬里。
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眾流皆息。
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為三聚淨戒,轉六賊為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2014-01-12 15:43:56 補充: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
答: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
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故名三界。
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2014-01-12 15:46:22 補充:
問:云何輕重分之為六?
答曰: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
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
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於人趣。
迷執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癡界,生阿修羅趣。
如是三類,名三輕趣。
云何三重?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
若貪業重者,墮惡鬼趣;瞋業重者,墮地獄趣;癡業重者,墮畜生趣。
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
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
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
2014-01-12 15:49:08 補充:
問曰: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說,唯只觀心,制三毒,即名解脫?
答: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
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
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
今若能轉貪嗔癡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
遂言成佛塵劫未期,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2014-01-12 15:50:57 補充:
問:菩薩摩訶薩由持三聚淨戒,行六波羅蜜,方成佛道;
今令學者唯只觀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答:三聚淨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無量善聚。
聚者會也,無量善法普會於心,故名三聚淨戒。
六波羅蜜者,即淨六根也。
胡名波羅蜜,漢名達彼岸,以六根清淨,不染六塵,
即是度煩惱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羅蜜。
2014-01-12 15:53:18 補充:
問:如經所說;三聚淨戒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
今者唯言制三毒心,豈不文義有乖也?
答:佛所說是真實語。菩薩摩訶薩,於過去因中修行時,
為對三毒,發三誓願,持一切淨戒。
對於貪毒,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
對於瞋毒,誓度一切眾生;故常修慧;
對於癡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諸惡消滅,名為斷。
以能持三聚淨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為修。
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濟群生,故名解脫。
則知所修戒行不離於心,若自心清淨,則一切佛土皆悉清淨。
2014-01-13 13:15:37 補充:
回應版主:萬法唯心,有為於相中求,無為於性中見。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11:03 補充:
從相上來說:因緣生法,當體皆空,
佛說的一切法雖不可取、不可得,但佛法卻是無上正等正覺之因。
若壞佛法相,則其被壞之法,亦不是無上正等正覺之因。
當知佛說之有為即是無為的因。
法相若正,則果亦正。法相若邪,則果亦邪。
正者乃是佛從自性流露出來的,邪者乃是染著之見。
從性上來說: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性上唯心,末悟之前當以善知識為師,故依世尊之法性,
悟後以自心為師,能善分別相,於第一義不動。
法身雖無相分,卻不可用來壞諸佛方便設立三乘法相讓眾生無所依。
而依法不依人,其中所指的法即佛性也。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32:15 補充:
至於「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此乃版主的識心妄度。
於版主而言,此識心之下所見乃真有為法。
然無所作為並不等同於無為法,
所謂的無為法指的是於萬法之中無有能所,
故能了知萬法乃真空性,而見其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所見的不是萬法,而是其真如本性。
而無所作為乃是世間有為法之中一事不成的名詞,
但於名相中無所作為與無為法沒有什麼不同,其義卻大不相同,
一個是佛門裏面的專有名詞,是凡聖的分水嶺,超凡入聖則入佛地位,
一個是世間貶低它人的名詞,於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之中得不到而論失敗。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3 14:51:42 補充:
補充一下 意見001 的「無有能所」
「無有能所」指的是沒有能緣、所緣,故能不墮於緣起的生滅法之中。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02:32:05 補充:
謝謝 Brightman同學 如理稱讚達摩祖師的觀心法要。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02:51:55 補充:
請問版主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此行如何能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境?
嬰兒也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有些人也是不會想很多,故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我平常也是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
肚子餓了就吃,累了就睡,一般的動物也是如此,
若只是將人的想太多之行變成動物之行,亦不能入聖流。
而且把現在當成當下,則還是墮於三心(過去、現在、末來)之中,
亦非無所住而生其心。
望版主講解「吃飯的時侯吃飯,睡覺的時侯睡覺」的深意或行門令眾生解惑。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14 17:02:45 補充:
請問版主 意見001 是否為「行深」單刀直入之法???
有為法即屬生滅之法。
無為法即見不生不滅。
吃飯穿衣睡覺,凡用有為法,聖用無為法。
聖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無有能所,故不見生滅。
凡者吃飯穿衣睡覺,時時皆有能所,故不見不生不滅。
能所即能緣所緣、能取所取、能見所見、能得所得.......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