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念佛如何念到"入禪"??

2014-01-10 1:08 am
如題~

1.甚麼是念佛?唸佛?

2.念到心念專一時,應該會有甚麼情況?如光?佛相?

3.如何取穩定的相入禪?還是無法入禪?

請諸念佛的朋友一起討論,感謝~

回答 (28)

2014-01-10 1:17 am
✔ 最佳答案
何不把入禪的心念放下.
*心有念.心中有佛.就有執著.
*心中佛.心中佛.
不在內也不在外.
似有若無才自在.

*念至無念可念時.心中的執著不見後了.心就淨化了.

2014-01-11 16:26:11 補充:
*附掃地的經驗請參考:用心的不同:掃地的經驗
大約在三十八歲開始。每當在公司上夜班時,因為不想跟人說話,於是拿起掃把開始掃地。剛開始常常會胡思亂想,過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掃地時常忘記時間的流逝,那時的體會和靜坐一樣。從掃地中一樣能體會到寧靜的境界,掃了將近十年才停止,想找同事接手沒有人要。有一位同事是學太極拳的,平時會幫他解釋拳經中有關陰、陽的問題。心想他對陰陽應該已有基礎,請他接手是最適合的。經詢問後他不願意接手,於是體會到有心和沒有心,都不會對掃地有興趣的。
有心:是指希望能從掃地得到利益。
無心:是因為知道掃地沒有利益。
因為掃地是低賤的工作,沒有任何利益。所以無論有心和無心的人,都對

2014-01-11 16:40:42 補充:
因為掃地是低賤的工作,沒有任何利益。所以無論有心和無心的人,都對掃地沒有興趣。曾經思考過,清潔隊員天天在掃地。相信他(她)們對掃地的體會,不會和我一樣。因為這是(他、她)們的工作,是有心的。跳出有心、無心的陰、陽法則的限制,才能從掃地中獲得體會。因此相同的一件事,會因用心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體會。

2014-01-11 16:50:07 補充:
*金剛經: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道德經:可說非道也.
*學習修行時.總希望有人能直接告知方法.可惜這是辦不到的.只能依賴對經書的理解.和生活中的體會去獲得.
*當能以一法學習.而達到去我執一段時日.心就能感受到.不是空言.也不是往聖打高空.
*念佛法門看似容易學習.要入門卻很難.

2014-01-11 17:03:18 補充:
任何法門.均須與外境的接觸後.
能向內反思.時時(不必刻意)向內. 放下執著心一段時間後才能明了.
只要有心於修行.心一日不向外求.則離自性越近.日日不向外求.自性越能感受到.
實在無法以言語說明.
六祖: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2014-01-12 10:57 am
問題有問題
應該多學習佛教派別與法門
並清楚了解
再發問..................................................!!!
2014-01-12 8:35 am
呵呵呵~~~
潛水了半天實在忍不住了!
"菩提之道"大師得罪囉!

1.甚麼是念佛?唸佛?
A:一個用心
一個心口並用

2.念到心念專一時,應該會有甚麼情況?如光?佛相?
A:不知道,您要用心或用心口專一試試才知道喔!

3.如何取穩定的相入禪?還是無法入禪?
A:念(唸)佛應該不會想入禪, 入禪應該不用念(唸)佛吧!
總之,如果沒如實試試,就不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斷言其他法門不如法,這才是如實知見,也是真正的"菩提之道"吧!

學佛人如果陷於真假,正斜之辯,不證自陷妄想,分別,執著,那真的就會落入輪迴而不自知!

也願您平安、健康、快樂~

2014-01-12 00:39:38 補充:
唉~~~

詳實卻沒幫助!

因為牛頭不對馬嘴!
念佛不對入禪!

我....
還是別打妄念的好

繼續潛水去!

哇哈哈哈~~~

2014-01-14 00:04:28 補充:
'請問~念佛如何念到"入禪"??'

====
唉~~~
"菩提之道"大師出的題目
一開始就先入為主把唸佛與入禪做比較
針對不同跟器的眾生
法門起始點已經是不同了
何來比較
以入禪與否來內觀唸佛的成效
如何能一心不亂呢?
念佛的起始點是信!
愈念愈信!
愈信愈念!
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
依個人的業報
會有不同的成果
入不入禪不是念佛的重點!
會不會與所念的佛
感應道交
逢佛接引才是!
這前提是相信佛的真實語!
所以沒有真假佛的問題喔!

2014-01-14 00:19:20 補充:
'入禪更是心地功夫,如果連入禪都做不到....那麼念的佛....恐怕不是"真佛"~'

'對於那些不喜歡此題者,本題並沒有強迫你們參與討論,不需要令自己陷入批評、自慢當中,可選擇離開,感謝~'
===========

"菩提之道"大師
上述是您對"真佛"的評論
豈不是
'令自己陷入批評、自慢當中'
真不知道您開此題
所謂何來啊?
唉~~~~

好好教大家
菩提大道吧!

2014-01-14 11:23:47 補充:
唉~~~

"菩提之道"大師
您的佛學修養與禪修原理
令人讚嘆!

如果
您能多多講解您自身起正念
而入禪的經驗應該會讓大家獲益良多

但是
很可惜
您的正念如果建築在否定別人的正念上
別人連入禪的念頭都沒有
您卻堅持說
那這樣就不是學佛
念佛也是白念
如此
是'提醒'嗎?

大家發表看法
不是也在提醒嗎?

您卻說不喜歡的
可以離開

這是學佛應有的態度嗎?
您是"菩提之道"大師ㄟ!

此道可別先執我見
後生我慢啊!

2014-01-14 12:49:40 補充:
哈哈哈~~~
光看您的"菩提之道"
我怎麼會捨得離開呢?
不從大師您身上多多學習
怎麼行?

您開此題不是"兩舌"和"綺語"嗎?
您說別人答非所問
是不是因為您已經有了標準答案了!

如是如此
稱您大師
應不為過吧!

"看樣子答非所問、無俚頭者多,實際體驗念佛樂趣者少..."
我怎麼覺得您老是胡思亂想!
不好好專注自己禪定的功夫
老愛跟別人比較
這樣學佛
不會愈學愈孤獨
越來越不順心嗎?

就像版上某個自稱正x的團體一樣
拿學佛當商品
打著菩薩的名號
貶抑別人來彰顯自己!
這樣是"菩提之道"?
是解脫?
還是在搞輪迴?

2014-01-14 13:19:14 補充:
哈哈哈~~~
承教
承教

"菩提之道"大師
為了學佛
我....
跟定您了
千萬別放棄我啊!

如有得罪,還請多多包涵
祝您愉快順心喔!

2014-01-14 14:08:13 補充:
一部不錯的影片!
可以參考一下

禪 道元禪師
www.youtube.com/watch?v=P5fyZHwghe4

2014-01-14 17:02:56 補充:
唉~~~

"菩提之道"大師
您老愛戴著眼鏡看其他法門
到底您是想要證明什麼啊!
既然您如此貪執
也只好給您一個
如是! 如是!

學佛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別老是說別人喝的不是水
搞不好是毒藥!

既然
您有疑問
大家也提供了一些看法
您如果覺得可信
就可以先接觸這方面的典籍
跟法師的說法!
如果無緣
就按您目前的法門
如實精進就好了!

無論如何
學佛乃是為了讓自身能解脫!
而不是像學武功一樣
為的是跟別人比境界
到處問別人所達境界如何如何!

希望您能於禪定之中
勇猛精進!
順心愉快!

2014-01-14 23:12:47 補充:
哈哈哈~~~
如您所說
深信第一關要過的就是迷信!

念佛法門是佛說
並非無其歷史淵源
跟禪定一樣
也有深厚的佛理為基石!
是法平等
學佛之人理應對不同法門的同修
禮敬讚嘆為尚
才是正道吧?

剛好看到
印順法師的
淨土與禪-六 一心不亂
提供給您做參考
yinshun-deu.org.tw/en/Master_yinshun/y17_02_06

本版乃一大千世界
所有起心動念
莫不因緣而生
您說我如何如何
一切皆無妨!
若一有緣
能於此中有所領悟
即為您與諸佛的無量功德!

善哉! 善哉!

2014-01-15 07:36:14 補充:
哈哈哈~~~
眾生本來是佛
只因一念不覺
頓起妄心
眾生本來平等
只因無始無明
業報相隨

好好仔細思維
受精卵剛成形
那一刻的狀態
人的意識在什麼境地

念佛與禪定的目的
無非都是為了解脫
回歸自性(本來面目,彌陀本性)

念佛與念禪的方法之所以不同
乃在於根性不同

有後天之大智者
喜定,喜樂,喜寂(本來面目,此寂乃獨樂樂
無感於眾樂樂)
卻不一定能生大信

能生大信者
對諸佛所教
深信不疑
行深不已
起雖以彌陀起號
終不困於境界
雖以往生為目的
實修清靜,平等,覺境

2014-01-15 07:39:11 補充:
喔?

"禮敬讚嘆為尚"
應該是
"互相禮敬讚嘆為尚"
禮敬讚嘆是不需要任何前提的

增減文字請多加審酌
謝謝指教!

挖哈哈哈~~~

2014-01-15 11:21:03 補充:
唉~~~
您在佛版自稱"菩提之道"(佛道)
開了此題非為"初學範疇"(分別,自慢)
把兩個不同法門做比較(兩舌,是非)

為的只是要說
"法只有一種,就是趣向解脫"- 四禪法
是嗎?
那八萬四千法門是怎麼回事?
目的和方法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即使是目的
修同一法們的人雖然都得解脫
卻不一定相同!

參考一下掃地禪
佛弟子-周利盤特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wTzD8z7z0

佛教我們要如實
您既然如此在佛版自稱
應該多提供學佛的經驗和心得!
對於其他的法門
尊重並虛心以對!

這才是條寬宏的佛道
在這佛版
也才如實!
是不是啊?
大師!

2014-01-15 11:59:27 補充:
哈哈哈~~~
我不重要啦!

您啊!
在這佛版
佛學第一!
佛理蓋世!
千秋萬載!
必定成佛!

"菩提之道"大師
衷心希望
您能名如其實
如佛所教!

祝美好

挖哈哈哈~~~

2014-01-16 00:03:55 補充:
纏天大德~~~
既然您這麼堅持
我也只好
如是! 如是!

(如是說 如是心)
****言重景告 ********
-----以下18+ 初學誤入 千萬別學 後果自負

喔?
纏->禪->殘

智->字->自

凡所有相接是虛妄喔!
抵岸捨粥
髮上應捨
何況非髮!

哇哈哈哈~~~

2014-01-16 00:07:17 補充:
我受寵若經喔~~~
謝謝指教!
祝美好!

2014-01-16 00:12:39 補充:
印順法師的
淨土與禪-六 一心不亂
提供給您做參考
yinshun-edu.org.tw/en/Master_yinshun/y17_02_06

之前的網址有誤
請多多包涵!

2014-01-16 13:35:05 補充:
嗯~~~
( 嚴肅貌 ).. !

我有說什麼嗎?

( 嚴肅貌 ).. ! ^_^
這....
真是太好笑了!

挖哈哈哈~~~
2014-01-11 7:42 am
佛法在苦難的眾生界流傳,受到眾生的影響而不停不斷的演變、流變,現今世下流行的佛法已與佛陀在世時所教授的法已大不相同.....
===
趕快找個同樣認同佛陀在世時所教授的法的人
互相切磋
才是正念
趕快證阿羅漢才是正精進
每天在此流連會變成阿呆
忘了有佛陀在世時所教授的法的目的

2014-01-10 23:55:05 補充:
不要再猶豫了
豈只2千多年
即使再過一萬年
還是您獨得
不用再懷疑自己的殊勝
趕快去證阿羅漢
趕快去入涅槃
不要走錯路
向世人宣說真理
是菩薩之路
不要落入世人的圈套
菩薩是後人偽造的名相
不要被眾生迷住了
涅槃是唯一的路
古仙人道的車票
您已有
莫遲疑

2014-01-11 00:09:19 補充:
不要再攀緣了
除您之外
其他人都沒指望了
難道只為了向世人炫耀
唯一的古仙人道
使您流連於佛版忘返
佛版有什麼媚力比古仙人道還厲害
請不吝告訴我
我也想學的更厲害

2014-01-12 15:30:57 補充:
"壹心不亂" 的真正近因,不是佛號、也不是佛的功德、更不是熱忱的信、都不是。
===
這樣認為只能適合說者本人
淨土就是無貪嗔癡
因為不解佛所發願力
當然感受不到佛的功德
喜歡觀佛相與禪定
根本扯不到都攝六根
反而住於根中
但是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2014-01-12 23:01:57 補充:
最後,因為是憶佛的功德,如果在過去生中見過 "真實的 佛陀",心中會浮現那位 真實佛陀的影像,定力深淺決定見到、或見不到、或見到多久劫前,所遇過的 全自覺佛陀。

如果見到現代圖畫中的 佛陀,那是意念到圖像,不是念佛隨念的徵兆,算失敗。 不相信有一小小的驗證法,當你見到 "當代彩繪的 佛陀"之時,或許你會認為那是真實佛陀的長相,測驗一下: (但這關乎名色的練習能力而定)

1. 在該佛的影像面前,把專注力轉向自己,當時自己又是何身分? 年歲幾何? 性別何等?

2014-01-12 23:02:35 補充:
===
定力深淺決定見到、或見不到

怎麼不順便看看當時佛陀說什麼

看自己是何身分? 年歲幾何? 性別何等?==對法有何助益

這也可看出一個人長久以來 追求的重點是什麼

這個任務就勞煩星朋友與菩提朋友去完成

直接看佛陀說什麼

如果對當時自己又是何身分? 年歲幾何? 性別何等?有興趣

也可雙方印證 或者畫出佛陀聖顏

看看兩個人看的差別多少

相信這是很有意義的驗證法

2014-01-13 23:18:18 補充:
對於那些不喜歡此題者,本題並沒有強迫你們參與討論,不需要令自己陷入批評、自慢當中,可選擇離開,感謝~

===
開悟者的名言

2014-01-15 00:19:41 補充:
如果談到佛力
再分別他力 自力 是否會不知所云
強調自力似乎得理不饒人
強調他力宛然自身全無力
檢視點在貪嗔癡
四禪解脫什麼
唸佛解脫什麼
八正道的正定是否只到四禪
觀念上的認知
要表達出來
再談入禪 要走向何方
雖然都是好高騖遠的空談
但因地決定果地 不容置疑
既然是討論
就是在清楚心的作用
要對疑點深入分析
不是堅持己見的延續
2014-01-10 8:59 pm
文殊師利所說
=====

在人類歷史上,是否有文殊師利這個人曾經出生過???


若有的話,再來看看此位大德說了甚麼吧!

2014-01-10 13:02:09 補充:
請問~念佛如何念到"入禪"??
=====

觀十二因緣法,是名念佛。


=== 阿難。若人見十二因緣。是為見法亦得見我。 ===

2014-01-10 13:02:49 補充:
入禪???
=====
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
『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
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
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
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
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

2014-01-10 14:08:03 補充:
則會覺而無覺(無我)
=====
無有一法常有、常存、恆有、固有、有自我性的............名為無我

不論佛出世或不出世,只有因緣法、緣生法常住。



何謂心?什麼是性?
=====

釋迦佛陀不談心、不談性,只談法(因緣法、緣生法)

釋迦佛陀在世時,只談【見法】

釋迦佛陀入滅一百年來,只談【見法】

到了部派佛教時期,後世佛子開始談論心。

見性說已經是佛教很後期才開始有的說法

佛法在苦難的眾生界流傳,受到眾生的影響而不停不斷的演變、流變,現今世下流行的佛法已與佛陀在世時所教授的法已大不相同.....
2014-01-10 6:43 pm
1.【甚麼是念佛?唸佛?】「念佛」是心中憶念 佛的聖號、功德、形相等;「唸佛」則為口中唸誦 佛菩薩聖號。
2.【念到心念專一時,應該會有甚麼情況?如光?佛相?】這裡既講「念到心念專一」就以憶念 佛來說。念到心念專一時,也許各人境界不同,可是會有定力出現是必然;這時可能佛號、形相都消失,只餘一清淨的憶佛念相續不斷,就是 大勢至菩薩圓通念佛法門裡的「淨念相繼」。如果要繼續修定,或配合禪法正知見,來參究第八識自心如來,都較容易成就;所以憶念 佛法門是通往淨土、禪定及宗門禪悟的善妙法。

2014-01-10 10:43:46 補充:
如學人有心深入了解,可參閱«無相念佛»一書的詳實演述,或參看網路<十方論壇>裡有關討論,目前修習此法學佛人不在少數。
3.【如何取穩定的相入禪?還是無法入禪?】憶念佛的「念相」會隨用功程度越來越穩定細微,令人感覺很受用。可是想要入禪(初禪以上)的話,有離欲界愛為必備前提才能辦到;如果是要求「禪悟」,就需尋求真善知識熏習禪法正知見來配合參究,才有機緣悟證禪心、佛心,目前「成佛之道」網站有相關訊息可供參看。

2014-01-10 11:16:18 補充:
「二蟲知見」所提:依據《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其後補充說「當先聞般若波羅密」,所謂「般若波羅蜜」這個到彼岸的實相智慧,就都是依據第八識如來藏的種種自性而有而說的,所以要先熏習第八識相關正知正見,就像尋人要有其人的相關資訊一般,才有機會依據有關訊息找到所要的人。
而尋找得第八識,即是悟見自心如來,「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此法即為由念佛修定力為工具,然後配合禪法知見參禪,而得以「入禪」的證悟行門。

2014-01-10 11:49:39 補充:
有師兄說:【見一切法,即見佛法,即念佛。於當下如如,念念真如,即入禪,即見性。】乍看講得如理,實際上則需加以深入探究。
「一切法莫非佛法」乃開悟聖祖所開示的,實是悟道之後,知其所以然的講法;未有證悟時仿效著說,容易出錯。
狹意說來,「禪」者即「真如」,就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如」性來表達禪門所悟的真心、本心;要開悟見性,悟得真如,才能「入禪」心,才能念「真如」;若未悟得第八識真心,不知祂為何物、何處?如何入祂、念祂?
說「入禪」也是方便說,其實只能悟見祂、觀察祂,無有「 入」可言;眾生本在祂裡面故。
2014-01-10 4:32 pm
禪者……「佛之心也」
知道本心,行住做臥,人在那理,心就在那,即是禪

禪宗修止觀法,可入禪……入定
淨宗修念佛,也可到達「念佛三昧」一樣都可以
宗者佛之言也
修行最高境界……無法門,無宗派

一切宗派,法門……只視個人因緣
《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宗門……只是過去祖師大得,因此法門而有所體悟

一切唯心造……淨土即在當下,穢土亦在當下
只要借佛願力……破除內心「無明」,禪即在「當下」
2014-01-10 8:20 am
想念佛念到入禪 ---- 禪沒入 只入纏 被所求心所纏 溝溝敵 黏T T

能所對立 難入禪

一心念佛 入佛心 佛入心 無纏也無禪

2014-01-11 11:35:02 補充:
聽的人少、攻擊挑剔的人多
練習者少、看書胡扯的人多
學止者少、止觀混淆的人多
學觀者少、市井戲論的人多

清明者少 , 意念頑固的人多

取相入禪,所修的是特異功能,佛法的奧妙在解脫,解脫所有相,凡所有相皆妄
入禪的狀態是難以言語的,勉強說如實如是.湛然常寂,只能自己親身去體驗

南無阿彌陀佛

******** 隨喜 隨喜 隨喜 *****

當前 真實之現象 --- 一針見血 
2014-01-10 6:55 am
佛者覺也 所以從字面上解釋念佛應該叫念覺
至於覺到底要覺什麼 指的應該是身受心法 也就是四念處
個人認為念佛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的簡稱

四念處中 法念處是最後的階段
大乘佛教常常掛在嘴邊的破法執也是在這階段才能完成
不過破法執並不是法念處的畢業考 應該說是附加產品
例如一個不知道汽車的人如果不實際操作
永遠不知道汽車的 法 是什麼
所以也可以說法念處是修行的實戰階段
而法無所不在 因此對於進入法念處階段的修行者
不管他作什麼學什麼都叫學佛
正因為對他而言世上只有學佛這件事
所以對他而言世上也沒有學佛這件事
所以法念處又稱為無學
然而無學不等於阿羅漢 但阿羅漢一定是無學
如同馬友友一定會拉大提琴 會拉大提琴不一定是馬友友

禪宗強調行住坐臥皆是禪 但一般非修行者同樣也在行住坐臥
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無學與沒有修行的差別又在哪裡呢
當大乘將原本的佛陀教法貶低為小
就不可能原原本本的把它拿來教導其下的弟子信眾
甚至捨棄不用 也因此大乘禪宗到最後只剩口頭禪與棒喝
也難怪修習禪宗的人都必須是上上根器者
畢竟都必須要能夠無師自通
一個沒有真材實學的老師要能讓學生安份服從
不就是只有打與罵以及故弄玄虛嗎
2014-01-10 6:10 am
念佛無秘切只要生死切。念佛是禪修的一種。當你的念頭全部積中在佛號。你會望記,敷略外面的一切。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心中只有佛號。佛號也是妄念,當你達到一定的功力,你的心就會超越妄念,佛號會自動消失,剩下就是你的心,跟著你不用念佛了,就用眼根看自己的心,看自己心的行為,感覺,侵相等等。看多了你會明白。看多了你明白心和身體是分開的。最後你的妄念會很少,細微,這就是禪宗的黑暗的桶底。繼續看下去,打破桶底你就開悟了。
2014-01-10 4:43 am
佛法者,真如自性起用也。
見一切法,即觀自性起用、即念自性起用、即覺自性起用。
故念佛者,乃念真如自性起用。見一切法,即見佛法,即念佛。
於當下如如,念念真如,即入禪,即見性。


末學 合十!

2014-01-10 09:07:48 補充:
當下如如是如實觀,那麼在入禪前要觀察甚麼??
Ans︰當下如如即是如實觀,即是已入禪、入三昧!若未入禪,前應隨所緣念住。

念念真如是正念的開展,在入禪前您的正念置於何處??
Ans︰如實觀即是正念,亦是隨順所緣念住,但應擇法導正,即八聖道行。


末學 合十!


收錄日期: 2021-04-12 00:09: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09000010KK026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