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美國CIA World Factbook資料: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z.html
1. 哈薩克 23.7%
2. 吉爾吉斯 12.5%
3. 烏茲別克 5.5%
4. 土庫曼 4%
5. 塔吉克 1.1%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19241-2.htm
紛繁復雜的民族關系與尖銳的民族矛盾考驗中亞國家
早在沙俄征服中亞時期,就開始了多次俄羅斯族人口大規模向中亞遷徙的活動,直到蘇聯時期這一過程一直在延續。蘇聯解體前,俄羅斯族人口在中亞各國都位居第二,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4%,在吉爾吉斯斯坦占25.9%,在烏茲別克斯坦占近10%。中亞諸國獨立后,各國領導集團紛紛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推出了主體民族化的政策,大量俄羅斯族居民遷離,致使人口數量驟降,甚至引起本國主體民族與俄羅斯族之間的沖突。1992年遷離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人有17.5萬人,1993年有17萬人,1994年達到25萬人。而1993年12月19日發生在哈薩克斯坦巴甫洛達爾的流血沖突,更是標志著中亞主體民族與俄羅斯族之間矛盾的高度尖銳。其次,也比較突出地體現為主體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因為“十月革命”前后的中亞地區各民族居民的固定居住區域分布較為分散,而且不同民族交錯混雜的現象非常普遍。為了奠定蘇聯的民族國家基礎,蘇維埃中央以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5個主體民族的聚居區域為依據,將中亞地區劃分為5個共和國的過程帶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在各國的版圖內都遺留下了大量其他主體民族人口的問題。在蘇聯時期因為各國尚為不具有獨立主權的非國家主體,所以這些問題在蘇聯中央的協調和管理下並未引起各主體民族間的矛盾沖突。但在獲得國家主權獨立后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中亞國家的各主體民族間常由于在某一國內因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差異而發生沖突。如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烏茲別克族聚居地奧什地區,就曾經發生過吉爾吉斯人與烏茲別克人之間因為爭地而引發的流血沖突。第三,還體現為主體民族與非主體民族的關系問題。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中亞各國長期生活著日爾曼人、烏克蘭人、朝鮮人、東干人(清代遷居中亞的中國陜甘回族人)、猶太人等許多少數民族。這些民族的居民在長期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社會角色,為中亞地區的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然而,在中亞各國初獲獨立時,多數主體民族上層為得到更廣泛的支持都打出民族主義旗幟,在組織、語言、文字等各個方面推行以主體民族為中心的大民族主義政策,使許多中亞地區少數民族被迫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