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310804
馬可波羅
2.請說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經過。
1486年,航海家哥倫布向西班牙國王提出一個大膽的主張,認為按照地圓說,從大西洋向西航行,可以到達中國和印度。這要比東航為近。
1492年4月,女王伊薩伯拉与其丈夫斐迪南國王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他以王室名義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授予他“海軍大將”軍銜,預封他為“新發現土地”的“世襲總督”。
8月3日拂曉,哥倫布三艘帆船、87名水手從巴羅斯港出發,69天后到達巴哈馬群島,他取名為“圣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這就是印度,故而把土民稱作“印第安人”。船隊繼續向南,到達古巴和海地。在那里,他沒找到黃金和香料,只看到一些十分落后的又原始的野蠻人与叢林。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离開西印度群島返回西班牙。以后,他又三次西航到美洲,陸續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并到達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業打下了基礎。
但直到臨死,哥倫布一直為他所發現的是亞洲邊緣地區,而不知道那就是“新大陸”。
3.試述蒙古人西征對歐洲的影響。
1. 火藥西傳 ,摧毀封建諸侯的堡壘,加強王權的發展。
2.羅盤的西傳 ,改善歐洲人的航海技術,影響地理大發現。
3.印刷術西傳 普及歐洲的教育學術,影響文藝復興。
4.中國繪畫影響 回教藝術。
5.中東回教文化,也經蒙古之衝擊而益形西播。
6.蒙古人武器相當精良,刺激了歐洲人改良兵器,科學的發達由此萌芽。
7.紙幣西傳 便利了歐洲的財政與民生經濟。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何在?七次下西洋對文化交流有何貢獻。
有數種不同的看法,諸如為了宣揚國威、睦鄰外交、拓展貿易組織軍事聯盟、掃蕩張士誠舊部、尋找惠帝等等。不過這些看法是依據各種相關的史料提出的,並非有真憑實據,因為鄭和死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全部被毀,所以真實原因已無從查考了。
http://home.sbc.edu.hk/~kcw/DOC06.htm
鄭和下西洋
5.明末耶穌會來華,如何在中國傳播西學和西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B6%E7%A8%A3%E4%BC%9A#.E8.80.B6.E7.A9.8C.E6.9C.83.E8.88.87.E4.B8.AD.E5.9C.8B
6.說明清初皇帝如何重用湯若望,湯若望有那些成就?
湯若望
字道未,神聖羅馬帝國科隆(今屬德國)人,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傳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中國明末清初官員。
軍入關後,投歸清朝,後被御封為欽天監監正。
1644年清兵佔領北京,需要頒布新的曆法,湯若望的「西洋新法曆書」獲得頒行,為《時憲曆》。
湯若望深得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的信任,順治十二年(1655年)受封為通政使,晉一品,封贈三代。順治皇帝死後,小皇帝康熙登基。輔政大臣鰲拜反對西洋學說,康熙三年(1664年)發生「曆獄」,湯若望被判凌遲死刑。
康熙四年(1665年),京師地震,免死羈獄,獲孝莊太皇太后特旨釋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給湯若望平反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0309326.html7.說明鴉片戰爭發生背景,又戰敗後對清朝有何影響?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21512199
清代乾隆末年,國力漸走下坡,內憂外患接踵而來。
道光年間清廷因鴉片戰爭慘敗,被英國人逼簽不平等條約。
此後數十年間,相繼發生的英法聯軍之役、中日甲午戰爭、列強劃分勢力範圍、八國聯軍之役,清廷均無力捍衛國家、人民的利益,而主權淪喪,尤令國計民生備受打擊。 鴉片戰爭的遠因﹕貿易矛盾
英國商人來華貿易,賺不了錢(貿易逆差)
他們帶來的紡織品滯銷
要用白銀向中國人購買茶葉,令英國人的白銀流入中國
英國人引入鴉片,令中國人上癮而大量購入鴉片,以抵銷購買茶葉的支出
中國人購買鴉片的支出遠多於出售茶葉的收益,白銀因而大量流出中國
中國人因沉迷鴉片而身體日差,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英國人認為他們販毒是中國人逼出來的-貿易不平衡
貿易不平衡是因為中國的貿易政策不公平
開放廣州一城通商
設大量的貿易限制
英國人打算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但先後三次派代表(馬甘尼、亞美士德、律勞卑)來華都不成功中國人認為貿易是可有可無的
中國人亦擔心容許外國人在中國自由通商會難以管理,於是只開放距離首都最遠的廣州鴉片戰爭的近因﹕禁煙問題由於鴉片引起大量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國決定派林則徐查禁鴉片。
林則徐禁煙三部曲﹕
命令外國商人交出全部鴉片
要求外國商人保證不再輸入
在虎門銷毀鴉片
林則徐並沒有賠償英商的損失,因此英商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