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E%E5%85%A7%E4%BA%9E%E6%AF%94%E7%B4%A2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位於非洲西部 ,包括博拉馬島和比熱戈斯群島等島嶼。東、南與幾內亞接壤,北臨塞內加爾,西瀕大西洋。全境大部份係屬平地及低丘陵地,地勢平坦單調,境內河川縱橫交錯,湖泊眾多。
主要河流有科魯巴爾河、熱巴河、卡謝烏河等三河流域,西匯入大西洋,濱海沼澤相連,楓樹滿佈。
屬熱帶氣候,終年雨旱分明 ,6~10月為雨季、11月至隔年5月為旱季;年平均溫度為28℃,最熱平均溫度為40℃,最涼爽平均溫度為22℃。農漁業為該國的經濟命脈 ,工業基礎薄弱,經濟以農業為主,但糧食不能自給 。天然資源方面蘊藏豐富的鋁礦、金礦及油礦 。
主要出口產品為腰果、魚蝦、木材、棉花和棕櫚油 等。
根據2007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統計,幾內亞比紹在世界177個統計對象中排名第175位。人均壽命不足46歲。幾內亞比索係屬全世界十個最貧窮國家之一 ,民生困苦,經濟仰賴外援,亦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年援助。建歷史上曾為非洲古國桑海帝國的一部分 。
1466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陸幾內亞比索海岸,1878年的柏林條約將幾內亞比索列為葡萄牙殖民地,稱為「葡屬幾內亞」, 惟當時葡萄牙人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海岸線一帶,並僅從事黃金、象牙及黑奴等交易,至19世紀末葉始深入內陸。1956年9月19日,艾密卡.卡布拉及路易斯.卡布拉兄弟二人創立「幾內亞暨維德角非洲獨立黨」(PAIGC )。
1962年艾密卡.卡布拉向聯合國遞交葡萄牙殖民主義之報告,請求聯合國干預並積極向外爭取軍援。歷經12年之獨立戰爭,於1973年9月24日宣布獨立,該國並尊創黨人路易斯.卡布拉為國父。
1974年4月葡國本土政變後,原軍政府被推翻,9月10日正式承認其獨立;幾內亞比索成為第一個獲得獨立的非洲葡語國家,並成為聯合國第136個會員國 。由27個部族,其中富拉族、巴蘭特族、曼丁哥族佔全國人口的80%。幾內亞比索曾是非洲國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如今卻名列世界上最貧窮國家行列 ;幾國外債累累並大量仰賴外援 。獨立後的該國民族和宗教問題突出,陷入長年的政變與混亂,嗣因地理位置適為拉丁美洲毒品進入歐洲最佳轉運站 ,自此政局因毒梟勢力介入更為複雜。
語言為葡萄牙語、英語
50%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拜物教、基督教及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