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重量和距離

2014-01-04 3:38 am
地……地球有……地球有幾多kg\g\mg
圓周____km\m\cm\mm?

回答 (3)

2014-01-04 3:53 am
✔ 最佳答案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easily found on the web.

Earht mass = 5.972 x 10^24 Kg
Earth radius at equator = 6378 km
Hence, circumference at earth equator = 2.pi x 6378 km = 40,000 km
2014-01-04 4:05 am
地球由核心到地表的構成是有一定規律的。如同其他的類地行星,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矽質地殼、高度粘滯狀地函、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

地球內部溫度高達5270開爾文(4996.85攝氏度)。行星內部的熱量來自於其形成之初的「吸積」(參見重力結合能)。這之後的熱量來自於類似鈾釷和鉀這類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從地球內部到達地表的熱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陽能量的1/20000。

地球內部的金屬質不斷的通過火山和大洋裂縫湧出地表(參見海底膨脹條目)。組成地殼大部分的岩石年齡都不超過1億(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有44億(4.4×109)年歷史。[35]

深度 內部層
公里 英里
0–60 0–37 岩石圈(約分布於5或200公里之處)
0–35 0–22 地殼(約分布於5或70公里之處)
35–60 22–37 地函/地函外層(岩漿)
35–2890 22–1790 地函/地函
100–700 62–435 軟流圈
2890–5100 1790–3160 外核
5100–6378 3160–3954 地核核心

化學元素[編輯]主條目:化學元素丰度
總體來說,地球大部分的質量是由下列元素組成:

鐵 氧 矽 鎂 鎳 硫 鈦 其他元素
34.6 % 29.5 % 15.2 % 12.7 % 2.4 % 1.9 % 0.05 % 3.65%

圈層結構[編輯]內部圈層[編輯]地核[編輯]
地球內部構造剖面圖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5kg/m3,是太陽系中密度最高的行星。但地球表面物質的密度只有大約3000kg/m3,所以一般認為在地核存在高密度的物質-在地球形成早期,大約45億(4.5×109)年前,地球幾乎是由熔化的金屬組成的,這就導致了地球中心處發生高密度物質聚集,低密度物質移向地表的過程(參見行星分異)。科學家推測地核大部分是由鐵所組成(佔80%),其餘物質基本上是鎳和矽。像鈾等高密度元素要不是在地球裏頭稀少,要不然就是和輕元素相結合存在於地殼中(參閱長英礦物條目)。

地核位於古登堡界面以內,地核又以雷門不連續面為界分為兩部分:半徑約1250km的核心,即G層,以及在核心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約3500km的液態外核,即E、F層。F層是地核與地函的過渡層。

一般,人們認為地球核心是一個主要由鐵和一部分鎳組成的固態核心。另一個不同的觀點則認為核心可能是由單鐵結晶組成。包在核心外層的外核一般認為是由液態鐵質混合液態鎳和其他輕元素組成的。通常,人們相信外核中的對流加上地球的快速自轉-藉由發電機理論(參閱科氏力)-是產生地磁場的原因。固態核心因為溫度過高以致於不可能產生一個永久磁場(參閱居里溫度)。但核心仍然可能保存有液態外核產生的磁場。

最近的觀測證據顯示核心可能要比地球其他部分自轉得快一點,一年約相差2°。

地函[編輯]從地核外圍約2900公里深處的古登堡界面一直延伸到約33公里深處莫氏不連續面的區域被稱作地函。在地函底部的壓力大約是1.40Matm(140GPa)。那裡大部分都是由富含鐵和鎂的物質所組成。物質的熔點取決於所處之處的壓力。隨著進入地函的深度的增加,受到的壓應力也逐漸增加。地函的下部一般被認為是固態的,上部地函一般則認為是由較具有塑性固態物質所構成。上部地函裡物質的黏滯度在1021至1024Pa·s間,具體數據依據深度而變化[36],因巨大的壓應力造成地函物質的連續形變,所以上部地函便具有極緩慢流動的能力。

地球核心是固態、外核是液態、而地函卻是固態且較具有塑性的,其原因在於不同地層物質的熔點,以及隨著深度增加的溫度和壓應力。在地表溫度足夠低,主要成分鎳鐵合金和矽酸鹽呈固態。地函上層的矽酸鹽基本是固態的,局部有熔化的,但總體說來由於溫度高且壓應力較小,黏滯度相對較低。而地函下層由於巨大的壓應力,黏滯度要比上層的大得多。金屬質的鎳鐵外核因為合金熔點低,儘管壓應力更為巨大,反而呈現液態。最終,極大的壓應力使得核心維持固態。

2014-01-03 20:06:23 補充:
轉軸傾角
23.439 281°

北極赤經
未定義

北極赤緯
+90°

反照率
0.367

2014-01-03 20:07:23 補充:
平均半徑

2014-01-03 20:07:44 補充:
6,372.797 km

赤道半徑
6,378.137 km

極半徑
6,356.752 km

表面積
510,065,600 km²

體積
1.083 207 3×1012 km³

質量
5.9742×1024 kg
2014-01-04 3:58 am
平均半徑
6,372.797 km

赤道半徑
6,378.137 km

極半徑
6,356.752 km

表面積
510,065,600 km²

體積
1.083 207 3×1012 km³

質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³

表面重力
9.780 1 m/s²
(0.997 32 g)

逃逸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自轉週期
0.997 258 d(23.934 h)

赤道自轉速度
465.11 m/s

轉軸傾角
23.439 281°

北極赤經
未定義

北極赤緯
+90°

反照率
0.367

2014-01-03 20:14:10 補充:
質量
約5.9742×1024 kg



圓周約39,200km
用2*pi*r 來計算並不太準確


收錄日期: 2021-04-21 22:39: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03000051KK001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