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總體戰是一個國家動員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摧毀另外一個國家參與戰爭能力的軍事衝突型態。總體戰的實踐古已有之,但在19世紀中後期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1941年6月22日德國片面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閃擊戰,朱可夫在前線組織實施一系列重大戰役。在蘇聯實施戰略防禦階段,直接參與指揮莫斯科保衛戰,擊退德軍。在戰爭轉捩階段,成功指揮史達林格勒會戰、突破德軍封鎖列寧格勒的作戰,以及在庫爾斯克會戰和第聶伯河會戰各方面蘇軍的計畫和行動,成功扭轉蘇德戰場的戰局,奪回戰略主動權。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9月底,德軍對莫斯科發動了代號“颱風”的大規模攻勢,妄圖在十天之內攻佔它。 德軍投入的兵力有七十四個半師,一百八十萬人,一千七百輛坦克,一千三百九十架飛機,一萬四千多門大炮和迫擊炮。德軍集中了最精銳的部隊。蘇軍方面總共有九十五個師,一百二十五萬人,九百九十輛坦克,六百七十七架飛機,七千六百門大炮和迫擊炮。希特勒揚言要在莫斯科紅場上檢閱他的法西斯軍隊。
在此關鍵時刻,朱可夫又奉命趕回克里姆林宮。他制定一個將防禦、反攻和總攻擊緊密結合的計畫,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個集團軍,以防守莫日艾斯克。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蘇聯政府的部分機構和外國使節遷往古比雪夫。史達林留在莫斯科,親自指揮保衛成,國防委員會宣佈莫斯科戒嚴,號召首都人民誓死保衛莫斯科。三天之內,全市組織了二十五個工人營,十二萬人的民兵師,一百六十九個巷戰小組。有四十五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在首都和全國軍民支援下,前線軍民英勇抗敵,浴血奮戰。動員全城民力與物力,經過浴血奮戰,將德軍擊退至遠離莫斯科100~350公里處,使德軍的閃擊戰徹底破滅,確保首都莫斯科安全。
史達林格勒戰役
1942年夏,史達林格勒告急,朱可夫向最高蘇聯統帥部建議,應將德軍主力箝制在史達林格勒城內,運用城區內的建築物與特殊環境,納編工人與當地居民,進行街道阻絕、挖掘防戰車壕溝、偽裝欺敵、重組生產線等,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軍隊則在德軍兩翼實施反突擊,圍敵打援。
為了增強史達林格勒守軍的鬥志,史達林下達了禁止城中居民撤離該城的命令。婦女和兒童們被召集起來修建防禦工事。8 月 23 日,德軍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造成了一場火焰風暴,數以千計的市民死於不斷蔓延擴大的火區中,史達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城中 80%的居住區 摧毀。在城中進行最後抵抗的守城任務 落到了第 1077 AA 部隊的肩上。這支部隊中有多沒有受過訓練的年輕婦女志願兵。儘管城中的部隊無法得到友軍的支援,但是這支部隊中的射擊手仍然頑強地堅守在崗位上,並且對德軍的先鋒部隊進行了有效的阻擊。
前蘇聯雖是共產極權國家,在面對殘暴的德軍入侵之際,依舊能夠展現全民團結的意志與力量,固然是因為外力入侵,凝聚內部力量,但更重要的在於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揮藝術;他多謀善斷,具有遠大的戰略目光,除了能夠率領官兵英勇作戰外,更讓每一處的戰地居民,一聽到是朱可夫將軍前來指揮,個個信心滿滿、不再畏懼,這也是朱可夫懂得善用總體資源與防衛力量所致,當眾人將焦點集中於他的軍事成就之際,更應重視他在整合軍民力量方面的能力。史達林格勒一戰,蘇軍全殲德軍25萬,成為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的偉大轉捩點,這是朱可夫的遠見與功勞,具體落實在全民衛國的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