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而斷除煩惱的重要性?

2013-12-28 7:19 pm
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而斷除煩惱(苦)的重要性?
感恩一位網友的慈悲開題!而有末學提問的因緣。
網友的問題大要:”是不是滅掉十二因緣的愛後身體就不會覺得痛?不會感到冷、熱?”。
末學認為若學會十二因緣(見緣起),許多的疑惑就都沒了。
首先要分清楚痛和苦(煩惱)的分別:痛就如該題Phoenix ( 研究生 3 級 ) 善知識在意見001所說的:
"身體的痛、冷與熱,都是人體的自然功能"。也就是我們的神經感覺系統。苦(煩惱):因不知這痛是有因有緣而生的,且執著於以往還沒痛時的舒適狀態,心起不甘,而生煩惱。
所以十二因緣的愛(身體愛、心起不甘)若不生,身體還是會覺得痛,還是會感覺到冷、熱,但後續的苦(煩惱)就沒了。
世尊教導我們十二因緣的集與滅,也就是四聖諦中的集諦與滅諦。我們凡夫因為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而斷除煩惱(苦)。
如何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開智慧,而斷除煩惱(苦)呢?答案是佛陀臨終時所說的”以四念處為住”,學習四念處,對身受心法念處熟悉了,才能夠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而斷除煩惱(苦)。
世間有些在強調”不痛”、”忘我”、”超自然”等等,一般平常人親身體會不到的。我們都隨喜讚嘆,只要是對社會有利無害的,都隨喜讚嘆。就如印度佛陀在世時,有許多外道都能達到四禪八定,但他們都沒解脫,還有煩惱。為甚麼呢?因為他沒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無法解脫煩惱。所以做為佛教徒,應以世尊教導我們的四聖諦(苦集滅道)為重點,如此才能做到自在沒煩惱的生活。
平常也有很多大善知識,會指導我們該如何觀想解決問題。這些指導很多都是非常正確的,或許指導我們的大善知識都已成就了,所以都是直指本心,見性成佛。對利根的大善知識,都讚嘆感恩。而像末學這般鈍根的,還是需要很好的次第,一步一腳印的走。
學習四念處是練習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念住於自己的身心(五蘊)。四念處(身、受、心、法),由身念處的第一階就開始學習觀察五蘊,剛開始時由觀察最易覺知的(身)起步。
身念處學習熟練了,您有時(應該說常常)會經驗初禪的體驗。
“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重點在於”有覺有觀”。”有覺有觀”又稱”有尋有伺”,也就是因選擇所緣(尋),而念住所緣(伺)。念住於所緣一段時間,您自然就”離欲、惡不善法”,而”離生喜樂”。
身念處初期大半只能在靜坐或經行中體驗初禪,後來對生活中的練習也熟練了,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初禪的體驗,如此自己觀察的能力就加強了。
身念處學習更熟練了,您就開始練習對其它五(眼、耳、鼻、舌、意)根的練習。經由對其它五根的練習,您就較易達到”無覺無觀”,也就是比較沒有刻意的尋與伺,而能夠學習受念處(經由六根而生的感受都能覺知)。
“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重點在”無覺無觀”,也就是不是由”有尋有伺”而念住。此時的念住是任運的、隨順的,如此才會隨順觀、隨順覺。如此”離有覺有觀”保持一段時間,您自然就”內淨一心”,而”定生喜樂”。
學習受念處更熟練了,您就開始練習心念處,由於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您就會慢慢的累積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住正念正智”。
“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重點在”住正念正智”,也就是對您觀察得到的念頭,觀察其憂悲惱苦的過程。您剛開始還是由憂悲惱苦(苦)的觀察,而觀察集(甚麼念頭起,而引起甚麼觀念或習性,而至苦的過程)。觀察自己調伏煩惱,觀察自己斷煩惱,觀察自己超越煩惱,而生智慧。這一切都是由學習八正道的道諦,而親證的。只有這道跡,能夠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才能斷除煩惱(苦)。能夠”住正念正智”,您自然就”身心受樂”,而體會”聖說及捨”的生活。
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用得到的,所以”初禪”、”二禪”、”三禪”、等只是生活中現象的狀態。尤其對初學者來說,能好好的觀察自己的身心是最重要的了。
末學認為若好好練習四念處,學會十二因緣(見緣起),許多的疑惑就都沒了。
感恩也期盼善知識的指導!
更新1:

註:"許多的疑惑就都沒了"與"疑惑就都沒了"是有差別的,請別誤會。 感恩!

更新2:

在意見013、014發表補充。

更新3:

在意見020發表補充。

更新4:

在意見022-026發表補充。

更新5:

感恩所有布施的善知識們! 由於您的贈點、回答、意見等讓大家受益。 感恩!

回答 (12)

2013-12-29 3:34 am
✔ 最佳答案
致意見001 萬佛王大德
........無法跳脫這個"心"的藩籬,非真正修行
---------------------------------------------------------------
要如何才能跳脫"心"的藩籬?
是否能告知?

2013-12-28 19:34:29 補充:
版主慈悲!
開題內容豐富 有修 有證 有次地已不容質疑
八正道也是大乘佛法的基礎
天台宗依眾生根器與悟處 立三法身之說
但空法身: 聲聞緣覺見空
即假法身: 菩薩見假
即中法身: 中道第一義最難悟
如kisc大德 法無性之佛性說 最難契入
四聖諦因為鈍根人不能信解 而有第三轉 佛引己為證
苦我已知 集我已斷 滅我已證 道我已修
是故鈍根人再怎麼修 都有一個我 我可修 我可證
四念住亦然 這個紮實的常見 終將成為我執最後防線
然而散亂心下盲修 還不如實修四念住 只是不能一直停留在那邊
版主說("末學認為若好好練習四念處,學會十二因緣(見緣起),許多的疑惑就都沒了。")
真的都沒有疑惑了嗎?空有如如得大自在了嗎?還是只是權巧方便的自在

---淺見分享----





2013-12-29 15:38:54 補充:
末學已在Utube"觀"看了
感覺很好
很好的法

2013-12-29 16:16:25 補充:
對於安般念 那位外國大師認為不需要
末學認為以他的教法 初學者是不需要安般念
然而安般念可放鬆平常無法放鬆的深層
或許那位大師 本身根器已經不需安般念
慈心觀也是初學者很好的學習方式
然而smile會影響更深層的放鬆

---淺見分享----

2013-12-29 17:25:09 補充:
慈悲觀修出來的力量不可思議
末學領受了
感恩!

此法甚好 感謝版主分享!

2013-12-29 18:44:31 補充:
請問版主慈心觀的修法
那位美國大師有小聲的念 末學沒有聽清楚 也忘了在Utube哪一段
可否分享?
感恩!
2014-10-21 2:56 am
推薦給你純手工製作黑糖薑母茶,薑母茶網站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www.黑糖薑母茶.com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薑茶,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純手作黑糖薑母茶,薑母,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

黑糖薑母茶-薑母

歡迎同業配合,若有打擾之處,敬請見諒!
2014-10-16 2:30 pm
推薦給你純手工製作黑糖薑母茶,薑母茶網站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www.黑糖薑母茶.com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薑茶,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純手作黑糖薑母茶,薑母,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

黑糖薑母茶-薑母

推.......推...加油!加油!
2014-10-10 8:15 am
推薦給你純手工製作黑糖薑母茶,薑母茶網站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www.黑糖薑母茶.com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薑茶,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純手作黑糖薑母茶,薑母,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

黑糖薑母茶-薑母

真不錯!!真不錯!!如有打擾在這跟您說聲抱歉,敬請見諒。
2014-10-04 1:58 pm
推薦給你純手工製作黑糖薑母茶,薑母茶網站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www.黑糖薑母茶.com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薑茶,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純手作黑糖薑母茶,薑母,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

黑糖薑母茶-薑母

若有打擾之處,敬請見諒
2014-09-29 9:33 am
推薦給你純手工製作黑糖薑母茶,薑母茶網站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www.黑糖薑母茶.com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純手工黑糖薑母茶,薑茶,

純手工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純手作黑糖薑母茶,薑母,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黑糖薑母茶-薑母茶-黑糖-黑糖薑母茶-

黑糖薑母茶-薑母

如有打擾在這跟您說聲抱歉。
2013-12-29 2:34 pm
自在也是少分少分,因親身體會而自在的。

剛修身念處時,什麼都不懂,就只是一直練習,其實疑惑一大堆,沒問而已。

修受念處時,因身念處的疑惑之親證而有解,少惑有少惑的自在。

修心念處時,調伏、斷、超越,各有各的少分自在。不若修受念處時,只能調伏,所以不同的少分,更有不同的心得,但畢竟親證是重要的。

2013-12-29 06:35:07 補充:
瞭解次弟的人,有些不論如何修都在原地打轉。修不對時,還會修成大我慢。

法向是重點,做不到單純如實,要說正向就很難了。
末學的法向跟這位美國師父學了一些重點,您若有興趣可參考這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3080101279

感恩!

2013-12-29 20:15:57 補充:
感恩太陽找不到光明善知識!
末學的法次第是依照慈蓮寺的四念處次第而學習的,法向多半跟美國師父學的,末學覺得這種配合反而是末學一直進步的原因,對兩邊的師父都感恩。

這頁有慈心禪的說明網頁:
http://talks.dhammasukha.net/meditation.html#metta

感恩!

2013-12-30 09:25:04 補充:
知道了法次第之後,為什麼知道法向那麼重要呢?

如實可說是法向最重要的一環,離開了如實,就與修行無關。

當下是無常(千變萬化)的,初學時用不變的單一所緣,是因為沒能力,才由不變的單一所緣開始練習如實覺知。練習熟了,就應開始練習逐一開放所緣。才有後來的應機對物,都了然於心。

其實開始觀察得清楚,只是表示可以真正的修行了。這是為何說:初果還有貪嗔癡,二果貪嗔薄弱。

2013-12-30 09:25:24 補充:
再回到法向的重要性,瞭解法次第的情況,就如您有了一張藏寶圖。您表相上瞭解走過山後,會有兩條寬大而暴流的江河要過,之後又有內有毒蛇猛獸的漫長隧道要通過,之後又有…,所以雖知道了法次第,還是要知道正確的法向(隨時應對的方法)之後,才算開始修行。

知道了法次第之後,又有正確的法向之後,就如雜阿含二六三經上,世尊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又以母雞孵小雞,斧柄用久之手紋,大船久經日曬雨淋藤綴漸斷,等例子教導我們,精進勤修習三十七道品而隨順成就。

2013-12-30 09:25:46 補充:
而如實如何解釋呢?
如實的解釋其實一直被大多數人誤解,這是為什麼許多人那麼用功,卻無成就的原因。
如實可說是”不立文字”,可說是”單純”。
有祖師這麼說: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2013-12-30 09:26:46 補充:
末學常在解釋時用的:時時都"不分別","不作意","不排斥","不抗拒","不推理","不判斷",而只是最單純的"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只是嗅","嚐只是嚐","觸只是觸","意只是意","想只是想","思只是思",把該做的做好就好。

2013-12-30 09:27:06 補充:
學法的次第較好學,因為我們已經會看地圖。想要正向,如實是最重要的。

學成就了,您就自在的過著單純五蘊的生活,而不再有五受蘊(執取、貪嗔癡)了。

末學祝大家 萬事如意!

感恩!
2013-12-29 6:15 am
代傳弟子................隔代傳承。

2013-12-28 22:26:05 補充:
你講的是原始佛教........二十四諸天吧!!
2013-12-28 11:04 pm
如來傳法...不離...四聖諦.十二因緣(含緣起)

2013-12-28 15:14:30 補充: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佛門的規矩...精髓.....

離...四聖諦.十二因緣(含緣起).....即非...佛法

2013-12-28 19:32:33 補充:
四方...........抬頭便見...日月為圓...不知哪位大德...會如此假借如來之名而說
長板其邊無際...........法身繞地球一圈...約2至3分鐘...以眼所見...有些接近
================================

所以無論...人或神或佛...某方面皆有進步的空間....如法界現所用的電腦...打字傳訊息皆可用念力操作執行

惟因緣果報...千古不變...如神明亦有升遷的機會

================================

2013-12-29 00:26:43 補充:
聞思修...信解願行...歡迎親自印證...如來正法
2013-12-28 9:05 pm
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而開智慧,而斷除煩惱的重要性?無須智慧, 不學也要學, <離苦得樂>, 是眾生所求.
2013-12-28 7:57 pm
學習現觀四聖諦(苦集滅道)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十二因緣,無法開智慧、斷除煩惱,是逃逸、閃避、放棄、拘束與修行構想

對人生領悟,空幻想像,無法跳脫這個"心"的藩籬,非真正修行

2013-12-28 12:44:14 補充:
吾在佛版意見中常提及,需要『神佛傳法』:

(一)在人意識上老師收徒傳法正常之理,為何不傳法,可能是學生認為拜師或皈依就算其弟子,做老師未必這麼想,有認為確收此徒才授業(法),這裡指傳法非指點

(二)若神佛是好的對人助益磁場或電波,修至『神佛傳法』,人才能與神佛磁場或電波相通或相近,也才能視察神佛鬼煞......之炁影,才不會將鬼煞當成神佛

有神佛傳法者大多天生條件足,一遇"引子",神佛傳法即傳法

如吾者,需要努力修行達條件程度神佛始傳法,才能研究平常人所無法知悉學習之學,正是修行真正開始

2013-12-28 17:45:31 補充:
意見者: 初級學佛 大德,感謝指教,但日、月四方;大地不會轉動的,不是球形的,長板其邊無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佛門的規矩...精髓.....?

覺悟者從耆那教引述而來,耆那教所有的24位祖師都是人類,他們已經通過禪定訓練和自我實現達到了完美或覺悟的狀態

佛若是以佛教論,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悟出宇宙間一切真理,目前尚無此人

吾以佛是以好的磁場、電波...,是使用(運用),只要是人思索論述、學說,即非神、佛傳法

印度古人未達,故 文詞發明、人生觀點、思想、心裡寄望、畫作文章、膨風天地日月.....
佛教雖有修行之構想,卻缺乏真正修行法,佛法是佛教自付予之說

2013-12-28 21:53:33 補充:
意見者:初級學佛 大德,《阿含經》:日、月四方遙看似圓;大地不會轉動的,不是球形的,長板其邊無際

佛教法身空幻論述文字排版,無實際
若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不具足、有始有終、有生有滅
會斷滅念心。這念心不能見、不能聞,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未必都呈現在這念心中

法身若是萬法的本體,則與”一切善一切惡”無關,更與”一念心”無關,
法身繞地球一圈...約2至3分鐘...何以眼所見...?

吾意見006以述,神或佛... 以好的磁場、電波...,沒有進步或不進步問題
神明亦有升遷的機會是人以人思想意念陰世,沒有進步或不進步問題
佛從耆那教的24位祖師引述而來,則佛與人有進步的空間....

2013-12-29 11:37:09 補充:
開版 大德,貴所認為是為做人基本道理,個人思維,非真正修行

2013-12-29 11:38:24 補充:
意見者: 初級學佛 大德,若從歷史與經書來看,是已歷經原始佛教無神論演化,教徒對釋迦牟尼神格化...經書神話故事...神通..灌輸迷信..蠱惑眾生,也是為了求生存,雖然情有可原,但現今科學證明,難脫檢視

當一尊神像(佛像)開光時,稱何名即是此神像(佛像)之尊名
也就是說神像(佛像)開光時,稱釋迦牟尼佛,這尊神像(佛像)就稱是釋迦牟尼佛,但與印度古人無關

神像(佛像)開光時,稱阿彌陀佛,這尊神像(佛像)就稱是阿彌陀佛,但與神話小說故事無關

釋迦牟尼在世、佛教也不以神通接濟世人,漏盡是一磁場平面,如平常人(萬物)所接觸磁場

聞思修...信解願行...歡迎親自印證...如來正法?

2013-12-30 08:50:40 補充:
禪修非接收宇宙能量,接收宇宙能量那有那麼簡單

神佛傳法者天生條件符合,一遇"引子",神佛即傳法
多數人必須努力修行達符合神佛傳法條件,才能研究平常人所無法知悉學習之學,正是修行真正開始

修行達條件符合,才是接收宇宙能量是其一部份,宇宙能量指 日、月、三垣二十八宿(其他達不到地球不論)真正懂的法師(老師)才會設置
若接收不到還要配合"罡步"、"指訣"、....

萬法源自非自性,唯人執萬法,條件符合,方法正確,無論是善心或惡貫滿盈,必獲神佛傳法

禪修是腦波發射,篩檢反射,獲得訊息的功能,獲得訊息例如夢報、顯示影像...非慈悲觀修出來的力量不可思議

2013-12-30 10:02:05 補充:
『修』是動詞,『行』是動詞,『修行』亦是動詞,怎會成為想像形容詞?

學成就了,您就自在的過著單純五蘊的生活,而不再有五受蘊(執取、貪嗔癡)了?

阿含次第是逃避、閃避、放棄、領悟人生、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叫做證初果?

《雜阿含經》,三位比丘請求釋迦牟尼允許他們持刀自殺,釋迦牟尼為他們授第一記證阿羅漢.......釋迦牟尼特別允許三位比丘以刀自殺。

這是錯誤

「果位/封號」,以人授人"陰世"不受,"神佛傳法"正是修行真正開始或濟世開始,修至「果位/封號」,是持法,鬼煞怕神佛驚只是基本,背後擁有非凡人不可思議能力,不是生命結束
2013-12-28 7:43 pm
找個時間再讀讀《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9》可能比觀四聖諦更快開智慧。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快樂無比的阿蘭那,閣下覺得有沒有斷煩惱?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7: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228000016KK009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