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5/56/56z/56z04/56z0445.htm
朱元璋(明太祖)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1368-1398),明朝開國皇帝,幼名重八、興宗,字國瑞。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四年(1344年),受窮困所迫,入皇覺寺為僧,十二年(1352年),投紅巾軍郭子興部下,娶子興養女馬氏為妻。子興死,代領其軍。十六年,率軍克集慶,改名應天府(今南京市)。二十三年,與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友諒戰死。二十七年,滅張士誠。次年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又命徐達、常遇春率師北征,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北逃,元亡。洪武四年至十年,逐漸消滅各地殘餘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明太祖得天下後,即採取措施加強皇權,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又設提刑按察使司分掌刑名,都指揮使司分掌衛所軍事,形成地方三司制度。十三年,定「胡惟庸案」,殺左丞相胡惟庸,並罷中書省及丞相,以六部直屬皇帝。胡惟庸案後來變成大獄,株連三萬多人。他又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分各都督之兵權,以便皇帝掌控。二十六年,「藍玉案」發,殺戮藍玉等功臣,株連一萬五千餘人。明朝開國之元勳宿將,被他誅戮殆盡。
朱元璋以嚴猛治國,以重典馭臣下,屢興「文字獄」;親自撰頒《大誥》及《大誥武臣》,與《大明律》同為必遵之法;用錦衣衛設立詔獄,以恐怖的特務統治駕馭臣民;行廷杖、跪對之制,折辱士人;定八股取士之制,強化思想統制;推行遷徙富民之令,在全國實行里甲制;編訂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加強對土地和人民的控制。他又分封諸子為藩王,以宗室藩王代替功臣守邊,目的在於鞏衛明室,但結果卻使諸王勢大,造成後來的「靖難之變」,開明朝宗室相殘之先河。在其統治下,中國的專制主義和帝王權力達到歷史性的高峰。死後葬南京鍾山孝陵,謚高皇帝。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a/61a01/61a0101.htm
明太祖建國初期雖然推行了一些善政,但由於其出身貧寒、學識淺陋,性格又多疑忌,深恐自己的身世、資歷難於服眾,於是厲行君主極權的專制統治,以鞏固朱姓天下。其君主集權政策主要表現於以下各點:
(一)廢除宰相制度:明初,承元制設中書省,丞相對政務有專決的大權。自從胡惟庸以謀反罪被殺後,太祖下令廢中書省,不設丞相,其職權分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置尚書一人主理,直接向皇帝負責,這就造成中國歷史上皇帝絕對專制的局面。
(二)建立特務統治:胡惟庸一案揭發後,明太祖對功臣宿將不放心,特設「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秘密偵查不法朝官和其他嫌疑分子。他製造兩次大冤獄(胡惟庸案、藍玉案),屠殺了四萬五千多人,其他案件裏被殺的人也不可勝數。
(三)施行跪對廷杖:明太祖為了進一步提高皇帝的威嚴,規定文武官員向皇帝奏事,必須跪著對答,叫做「跪對」;官員說話惹得皇帝生氣,便要伏在殿廷上挨板子,叫作「廷杖」。
(四)羅織文字大獄:明太祖更吹毛求疵,隨意從奏章裏找出涉嫌對皇帝不敬的字眼,把上奏臣子嚴刑處死,造成了許多「文字獄」。
明太祖厲行君主集權,不僅將皇帝的權力推向高峰,更鞏固、深化了中國專制文化,對後世遺禍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