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了解中國文學

2013-12-27 1:56 am
史記體例及其內容為何?


刺客列傳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理由為何?

回答 (1)

2013-12-27 5:06 am
✔ 最佳答案
《太史公書》,後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中文古典典籍|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的體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紀傳體是一種以記載各種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其特點是:以年為綱,以事相從。 紀傳體史書的這種記載方法有著自身的優缺點。其優點是:按時間順序記事,諸事共載於一篇,使讀者便於瞭解在同一時間內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整個國家的形勢如何。其缺點是:一件事如果經歷了幾年或幾十年,就不能不散記在數年或數十年間,混雜在數十百件事之中,讀者想要瞭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必須付出很多的勞動和時間,來從事翻檢。 作為紀傳體史書的《史記》也同樣具備了這些優缺點。

《史記》一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全書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體。

本紀——記載歷代帝王或最高當權者,共十二篇。

世家——記載諸侯世系(基本上是記述各國諸侯的歷史,有通變破例的做法),共十三篇。

列傳——記述各時期的將相大臣及各階層代表人物的事蹟,以表現各個時期的社會風貌。
列傳又分為、民族傳,專傳、合傳、類傳,共七十篇。

書——分專題記載各種典章制度,共八篇。

表——即用表格的形式記在各個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史表的作用,既可以使紀傳體免於繁冗和遺漏,又可以通過表的方式,提要鉤玄,使人對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一覽了如。

《史記》的內容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至於文章內容,《史記》的文章可分成兩個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會加上作者的評論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為起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自司馬遷創“太史公曰”以來,後代史家多響應。

《史記》中刺客列傳編寫春秋戰國著名人物曹沐、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的歷史事蹟。不管結果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士為知己者死」,白話一點就是為了答謝對方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豫讓為了報答智伯「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的禮遇,最後為了要殺掉趙襄子,竟毀之髮膚「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雖然復仇行動毫無斬獲,更讓趙襄子識了出來,但是趙襄子敬重他是位義士,也就放了他。豫讓不死心,為了讓人認不出,更把漆塗抹於身,使肌膚潰爛,吞下爐炭,讓自己啞了。要這樣做,是何等的艱難!一般人或許會選擇暫時放下為人前臣的身分,效忠趙襄子,再伺機報復,但豫讓卻堅持「不懷二心以事其君也」!聽來怎不讓那些「懷貳心以事者」汗顏呢?趙襄子愛才,卻也不能一再縱容,豫讓終在形式上報仇以後自刎…。  

這樣的結局總讓許多仁人義士痛心,但這不正是他們日日夜夜所追求的「義」嗎?在那個時代裡,性命,是為了「知己」二字而存歿。如果不能「為知己者死」,那麼縱使享盡容華富貴、安穩的生活在這世上,或許也不免心生愧疚?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8: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226000016KK031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