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呢?
如果是,為何是?
?????????????????
?????????????????
?????????????????
如果不是,為何不是?
取相中之無量壽亦著壽者相,亦著過去、現在、末來,當知三心不可得。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6 18:18:01 補充:
想滅無量壽經??? 我自已怎麼不知道。
我好像是在說明於相中 取 得 之過?
不知誰入魔了? 識心妄度,又有何益?
?????????????????
?????????????????
?????????????????
這些問號不就是我問為何「是」所留下的嗎?
再者我若有想滅之心,又為何總於末後以彌陀(無量壽佛)名號做結尾?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6 18:42:53 補充:
華嚴經中的兩位等覺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於華藏世界皆帶頭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又何以才到第八地就不用無量壽經?
還有我就是要強調百年內到不了,才開此題勸人發願往生。
末法眾生根性唯依念佛了生死,但卻都在尋求不生不滅之了義,
若能於經題之中見其不生不滅,
豈非不能令眾生歸於此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之大方便。
念佛法門,自得心開,不假方便。 此門最方便。 故開題導出其殊勝之處。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7 10:32:47 補充: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
因此用執心執持名號,亦可帶執著業(六道業)往生。
如同先以欲勾、後令佛智。但要用菩提心並造淨業才行。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三業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那怕是五逆十惡之人,如臨終遇善知識,十念南無阿彌陀佛亦可下下品往生。
以上這些是攝受執心無法破的眾生往生極樂得無量壽、一生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7 10:53:11 補充:
極樂世界有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
此四土的前三土是相中所現之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怕是虛空皆屬無為法之中的有為法,當知相中即有生時就一定有滅之時,因此前三土雖乘彌陀本願無量壽,就算後佛一直補上去度無量眾生,但理上來說眾生度盡之時前三土亦滅度之,猶如虛空看似無為,實則有為法。
2013-12-27 10:53:22 補充:
等覺菩薩破了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即入妙覺,
此時實報莊嚴土消失,常寂光淨土現前,
此土無有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
然諸佛如來所居住之土皆為常寂光淨土,然此土才是真正的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指的是從來沒有生、又豈有滅之理。
此土非心造,而是真正的本來面目。
亦是『「不著壽著相之真正的無量壽」』、無量光、無量覺.........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7 11:15:03 補充:
極樂世界前三土可攝受盡虛空遍法界之自性眾生往生極樂得無量壽,
然此相中之無量壽其實是有量的無量,但眾生皆可於極樂世界通達常寂光淨土,
因此有量的無量即相中的無量壽,亦可於彌陀大願中入妙覺通達真正的無量壽。
2013-12-27 11:15:13 補充:
所以上上根之眾一直於了義經中尋求,但根性似乎又非上上根,
如同六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出一切法皆不離自性,
何期自性?.....................................................................................
但末法眾生卻「慢」充上上根,言語全露出貢高我慢之機,
拾佛牙慧,當成已境,於了義經中言法卻總語帶嘲諷,令人生瞋。
細問即知,連出離六道的能力都沒有,可見用的全是執心,
執心之下全是造作,無不是業。死後終歸隨業流轉,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7 12:00:34 補充:
然此 佛說無量壽經 之殊勝處就在於其真正的不生不滅。
那怕是死後終歸隨業流轉、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之眾,
若能令其發願稱性念佛,皆可往生。
就算用執心亦是造淨「業」,
隨業流轉於極樂國土亦可於有量的無量通達真正的不生不滅。
若能稱性念佛即無相念佛,當知無時無刻於念念之中都在清淨法身。
那怕是於相中念佛,亦可淨業成就。
發願很重要,心念即是隨業流轉的關鍵。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4:17:43 補充:
大佛頂 首楞嚴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82.htm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2013-12-28 14:27:49 補充:
真者名為佛性,用緣取心則墮於緣生之中而取其不生不滅,
則墮於外道之中因滅而不生之斷滅論,而生滅去來本如來藏,
如今生又不言生,滅又不言滅,
不符合佛性不生不滅之從來沒有生又豈有滅之理,
當知一切法皆不離自性,而般若空智以無性為自性,
當知「法身能攝萬法,而萬法不攝法身」,
當知一切皆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若有可得之心亦屬斷滅。
故取、得皆為識心妄度,妄度之下不見佛性,
無取、無得才能見其不生不滅,亦能入其「中道」意。
若取真,以為佛性有所得,則還是墮於取得之心流於斷滅之中,
不取不得才能不著法相而見其性。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4:32:08 補充:
六祖壇經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行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
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
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2013-12-28 14:32:18 補充: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
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4:51:03 補充:
於真中有取有得即落入斷滅。
==
請問您的斷滅是何義
此中的斷滅是呼應前面的「有取、有得」,指用錯了心而落入斷滅論。
證得、證果之法相若不入「是名」之方便而以為「真能得、真能證」
即心隨之染著而著於相中生愚即入斷滅。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5:16:21 補充:
有情之身心,見為限一期而斷絕,謂之斷見,
反之而見身心皆常住不滅,謂之常見。
此二者名邊見,為五惡見之第二。
涅槃經二十七曰:眾生起見凡有二種:
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
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邊,圓融無礙,叫做中道實相。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5:18:41 補充: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
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
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
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5:23:49 補充:
【中道第一義諦】
簡稱中諦,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圓融而無礙,不偏於一邊。
2013-12-28 15:23:56 補充:
【第一義空】
對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
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一義。
三藏法數四十六曰:
「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為第一義空。」
涅槃經二十七曰:
「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度論三十一曰:「能使諸法實相空,名為第一義空。」
觀佛三昧經曰:「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
【又】小乘之涅槃亦名第一義空。雜阿含經十三曰:
「我今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所謂第一義空經。」
2013-12-28 15:46:26 補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013-12-28 15:49:09 補充:
以上心經經文之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並沒有教眾生取空,而是說明空智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無明,
目的是於空智中放下色受想行識..........以究竟圓滿的智慧來到達彼岸。
於諸法空相中見其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
是引眾生於所有相中以空智來照見本來面目。
這些是我個人見解,參考即可。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28 16:05:37 補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此段金鋼經的重點在於這句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為如來不以具足相故,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即是用斷滅心說出的斷滅相。
雖然法身非相分,
但也不可用斷滅一切相即不以具足相故來認為因此即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還是落於取、得之中。 取無相、得無上正等正覺,即墮於斷滅。
2013-12-31 18:52:48 補充:
意見011~017不就已經回答淨土法門三根普被的殊勝處了嗎???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31 18:53:17 補充:
達摩破相論
http://www.suttaworld.org/ancient_t/dmjs/dmjs4.htm
2013-12-31 18:53:30 補充:
問曰: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說,唯只觀心,制三毒,即名解脫?
答: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
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
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
今若能轉貪嗔癡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
遂言成佛塵劫未期,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31 19:09:00 補充:
小媺同學的意見034提到
你看到人 你敢說每一個妳看起來都不是人嗎?
若是 你絕對無法起心動念
你發不發脾氣?有沒有情緒?玩不玩樂?看不看電視?電影?用不用盜版軟體?喝不喝酒?
這些都是相非相 你會取就表示你解脫不了
以上這些是小媺同學的識心妄度。
六祖慧能大師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明心見性了,
而念即是真如起用,並非著相才會起心動念。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31 19:10:53 補充:
六祖壇經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
『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2013-12-31 19:11:04 補充: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
『求道之人,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2013-12-31 19:15:25 補充:
六祖壇經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
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
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
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2013-12-31 19:15:49 補充: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
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
念者,念其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其如有性,所以起念;
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31 19:20:25 補充:
再者我這樣根性的人當然是念佛往生極樂,
就連華嚴經末後的文殊、普賢菩薩,華藏世界的兩位等覺菩薩,
皆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汝等當然信受發願。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2-31 19:26:11 補充:
六祖壇經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
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
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
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
2013-12-31 19:35:37 補充:
末學於意見012~017說的即是極樂殊勝之處,
上上根人念佛則無時無刻都在清淨法身,
上上根以降之眾皆可依心念受生極樂。
意見011之中亦可攝受五逆十惡之眾及執心破不了隨業流轉之眾。
請問小媺同學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請再指教,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