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4/25z0403.htm
袁紹(?-202),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時為郎,靈帝時辟為大將軍何進的椽屬。中平元年(184年)任中軍校尉。靈帝死,紹勸何進召董卓進京誅滅宦官。及何進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進宮,將宦官無論少長一併殺光。董卓入京後廢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與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討卓,被推為盟主,號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又聯合公孫瓚迫冀州牧讓權,自領冀州牧。後利用烏桓擊敗公孫瓚,鎮壓黑山軍和河北地區的民變隊伍,遂佔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稱大將軍,兼督州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紹外寬而內忌,剛愎自用,拒絕謀臣沮授所建積蓄力量以圖天下之策,與北方另一較大割據勢力曹操爭戰。五年,雙方決戰於官渡,主力被曹操消滅,逃回鄴城,於七年憂鬱病卒。死後,諸子爭立,均為曹操所滅。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05.htm
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爆發了一場決定性大戰。當時北方割據勢力以袁紹最大,曹操次之,兩大勢力決戰是勢所必然的。袁紹有軍隊數十萬,佔地面積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於對抗袁紹的軍隊僅三、四萬,但比較得到百姓擁護,而且獻帝在他手中,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年二月,袁紹遣謀士郭圖、大將顏良直撲白馬曹操所置東郡太守劉延,自己親率大軍駐屯黎陽。曹操採用聲東擊西的戰略,引兵向延津,袁紹派兵增援。曹操見袁紹中計,立即親率輕騎直趨白馬,陣斬顏良,袁軍大亂潰散。袁紹大怒,下令渡河追擊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將輜重棄置路上,袁軍紛紛搶奪。操乘機敗袁軍,誅袁軍大將文醜。
曹操儘管在白馬、延津取得局部勝利,但敵強我弱的態勢仍未根本改變,於是決定誘敵深入,主動撤退到官渡,深溝高壘,固守陣地,以待有利時機。雙方在官渡相持數月後,曹操出奇兵火燒烏巢,盡焚袁軍糧草輜重,並趁機向袁軍全力進攻,一舉消滅袁軍七萬餘,袁紹和兒子袁譚率親兵八百餘騎逃過黃河。此一戰役,曹操以少勝多,殲滅袁紹的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 遼天祚帝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5/51/51z/51z03/51z0329.htm
金聯宋滅遼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淶流河起兵反遼後,首先把主攻方向選擇在遼東北部與女真接觸的地區,憑藉負山抱水的有利地形,誘使遼軍遠離軍事重鎮上京和東京,在寧江、出河店、護步答岡等地會戰,以殲滅遼軍有生力量。接著,抓住戰機,開展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攻取五京的前後步驟是東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戰略計劃周密得當。佔領遼東京後,獲五十四州兵糧,遼東半島與女真故地連成一片,使金軍實力大增。不久又西進上京,拔遼太祖創業之地,使遼軍喪膽。
正當金軍節節勝利之際,北宋料遼國必亡,想乘機奪回被佔已久的燕雲十六州,遂與金相約攻遼,金允滅遼後將燕雲十六州歸宋。但在滅遼戰爭中,宋軍大敗,金軍卻連戰皆捷,輕取中京,佔有「幅員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險足以自固」的廣大土地。遼中京一失,西京和南京失去屏障,先後被金軍攻克。自中京失陷後,遼天祚帝欲出走西夏,途中為金軍所俘,遼朝遂告滅亡,時在金天會三年(11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