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 呂后本紀 留侯世家

2013-12-24 8:13 am
項羽本紀 呂后本紀 留侯世家
我想知道這三個的啟示觀點或是心得
不是翻譯
20點

回答 (3)

2013-12-24 9:05 am
✔ 最佳答案
《史記》該書中,歷代的帝王傳記稱為「本紀」,項羽雖然未做過皇帝,但因為司馬遷對項羽比較推崇,故列於其中。司馬遷對項羽前一階段滅秦的歷史作用加以充分肯定,秦漢之際最突出的三個歷史人物:陳涉、項羽、劉邦,各有歷史作用,而滅秦的大功只有項羽當之無愧。但司馬遷不因項羽有功而掩蓋其弱點與錯誤,而是如實地揭示了項羽的失敗過程及其必然性。

傳記寫出了項羽在反秦過程和內戰過程中都有一個弱點:政治上不成熟,不講究政策和策略。如屠城陽,擊坑秦卒二十萬,西屠咸陽,以後又坑田榮降卒,引起齊人反叛。而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無統一天下的大志與行動。滅秦後就東歸彭城,自己稱霸王,又分封十八王,違反當時統一中國的歷史潮流。在後一階段內戰中,軍事上雖有局部的勝利,政治上總處於被動。最後被圍於垓下,自刎於烏江邊。但也因為司馬遷的著力描寫,項羽成了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悲劇英雄。而司馬遷的據事直書,不依成敗論人,使後世的我們能以不同的角度更客觀去看待歷史人物,讓我們不至於因個人的失敗而否定其人。

《史記》當中,司馬遷不立〈孝惠本紀〉,而用〈呂后本紀〉來記孝惠帝、少帝劉恭、少帝劉弘三人在位共十五年的時間,這種作法雖頗為後世所批評。然誠如太史公所言「孝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天下事皆決於高后」,立呂后本紀實有其根據。

 一提到呂后,大家直覺會連想到的不外乎是「殘忍」這一類形容詞。的確,在〈呂后本紀〉一開始,太史公就說:「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而且,不用互見別處,單單在本傳當中,呂后就直接害死了趙王如意、戚夫人、少帝劉恭、淮陽王劉友、梁王劉恢的愛姬、燕靈王劉建的孩子等人。不過,難道呂后真是如此嗜殺嗎?

的確,這樣的行為不能說是仁厚,但是,若從呂后的角度來看,她怎麼能夠不恨?就如同之前所說,如果戚夫人只是和呂后爭寵,那麼呂后可能還不會那麼痛恨她,不過,戚夫人卻想盡辦法要讓趙王如意登基,呂后怎麼可能默不作聲呢?反過來說,如果今天趙王如意當了天子,那麼呂后和孝惠的下場會如何?

殘忍嗎?或許。但是我們必須想想,呂后是積了多久的怨、多少的怨?看看〈留侯世家〉中所記載的吧!太史公形容當劉邦一而再、再而三的想立趙王如意作太子時,呂后的反應是「恐。不知所為。」而這種恐懼,可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而已,而是日日夜夜不停的折磨。

在〈呂后本紀〉的最後,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對於人民來說,皇帝的性格如何,用什麼樣的手段進行政治鬥爭,都是其次的事情。重點是在於,能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缺,從這點來看,呂后真的是一個史上少有的好皇帝。綜合以上觀點與事績,實在很難評斷呂后的好壞,宮廷鬥爭哪一個朝代不曾出現,如此看來,呂后的手段雖然過激,卻何嘗不是只為了生存呢?

《史記⋅留侯世家》寫的是張良一生的經歷,描述了他在復雜的政治鬥爭和尖銳的軍事鬥爭中的超群才幹,以及他在功成名就後不爭權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為。文章開頭寫了張良的不凡的家世以及立志報國的情懷,給人以時勢造天才的直接感觀。接著寫了《圯上逢黃石公》的傳奇情節。在張良傾其家產刺殺秦始皇未成,逃匿躲藏的困惑情況下,遇上高人黃石公,以奇異的方式點化張良——要成大事必須要有能忍的精神境界。張良為黃石公橋下撿鞋,跪地穿鞋,以及三次約會的考驗,表現了張良非凡的隱忍氣度,這是作為“王者師”必備的素質。

張良要為國報仇單憑個人的力量對付一統天下的秦王朝是螞蟻撼樹,必須要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支持,必須投身依靠強勢的核心人物——“真命天子”。奇異老人授“太公兵法”,是送給張良做“王者師”的天書,憑藉張良天賦的智慧,加上天書的啟發,輔佐真命天子,是張良劉邦君臣佳配,必得天下的預示。

在劉邦功成名就封天下的時候,張良辭去齊地三萬戶的賞封,這裡又表現了張良做人的智慧境界。後來劉邦賞他的百鎰黃金,二斗珍珠,他又都送給項伯,以此為劉邦換的關中地,這何嘗不是一種明智保身的智慧。當諸將爭功欲封不得而謀反時,張良建議劉邦封了平時與劉邦積怨最深的雍齒為什邡侯,以此穩定了政局加強了團結,避免了一場嚴峻的內亂。這裡張良利用了劉邦素日的怨家,借劉邦與雍齒不和的反面影響為劉邦安定天下出了上策。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3-12-25 4:11 am
史書要心得?............
2013-12-24 4:47 pm
請發問者先去找這三篇來看,看不懂再來發問,不要連看都不看就要別人幫你寫心得。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8: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224000016KK000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