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要到美國投資了,很奇怪嗎?
台灣工資比中國高,所以到中國投資。美國工資比台灣高,怎麼會到美國投資呢?到底工資低是競爭力?還是工資高是競爭力?還是工資與競爭力根本是兩回事?
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一個政策,Insourcing American Jobs。這是個動詞,不是名詞。「Insourcing American Jobs」,這跟過去全球化的發展,美國企業把製造移到海外「Outsourcing」的做法剛好相反。也就是歐巴馬政府正努力找回美國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
歐巴馬做到了,美國企業製造回流,帶動美國自動化產業需求。逼得郭台銘也必須跟上腳步,投資美國自動化產業。
可見得歐巴馬試圖把美國企業外包到海外的製造業,重新找回到美國,解決美國失業問題,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已經採取行動了。
還好歐巴馬是在美國當總統,如果在台灣大概**譙是「鎖國」、「沒有世界觀」。
80年代台灣也有企業想投入機器人的研發,可惜沒有成功,政府的產業政策也不明,對機器人的研發似乎也沒什麼興趣.之後對中國投資的開放,企業輕易找到廉價勞工,機器人研發在台灣宣告壽終正寢.
台灣企業到中國繞了一大圈,結論是要蓋無人化工廠,到中國投資的策略,是不是一段冤枉路呢?
台灣如果在80年代全力投入自動化機械人產業。今天製造業不但不用外流,還可以對美國大量輸出機械人。
這是政府沒有眼光嗎?造成今日台灣的經濟窘境嗎?
在我看來是政府沒有心。統派政府,想的是要如何統一。他們有一個夢,以為中國經濟法展起來。就會帶動民主化,民主化之後的中國,就是兩岸統一的環境。
於是大量開放台灣企業進入中國,還編造[全球化][鎖國]這種兩極對立的謊言。欺騙台灣社會。
歐巴馬的「Insourcing American Jobs」證明了,經濟的目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
管你***[全球化]還是[鎖國],能解決人的問題就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