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系的食物鏈

2013-12-11 1:41 am
食物鏈中可分為啃食生物鏈和碎石生物鏈

那請問森林生態系主要是以何種食物鏈較為旺盛?
更新1:

森林極盛相的鑲嵌更新理論的鑲嵌體又是甚麼意思

更新2:

00大大 先感謝你如此認真的回答 但森林生態系不是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的一循環過程 且凡有啃食行為便會有碎食行為,因為當消費者攝食時,就需要排泄,在由分解者分解 這是我的想法,麻煩大大指正

回答 (4)

2013-12-11 8:53 pm
✔ 最佳答案
深山幽谷中的水潭,與各大溪河、水域互相隔,逆河性的魚類和一般的溪魚,都無法溯遊到此,故湖水中除水生的昆蟲外,往往缺少大型水棲動物(包括魚、蝦在內);長期接收附近森林山坡地的流失物,部份湖岸變淺,堆積大量有機物,形成近似沼澤地形。嫩綠的水草、豐穎的果實,加上水棲昆蟲,引來不少的遷移水鳥。湖水、水草、昆蟲和鳥類,這種簡單的食物鏈就組成了典型的台灣的高山湖泊生態系。台灣森林孕育無數生物,猛禽是食物鏈最頂端的物種,一個地區有猛禽存在,表示這個地區 必定生存著足以供給牠們食物來源的小型動物,也表示此地區的生態體系並未遭受。基本生產者──植物的數量眾多,更重要的指標是此地區沒有遭受殺蟲劑或其他足以致命的農藥污染,人類必定也可安心地在此地區生存。假設一個地方遭受輕微化學物質污染,雖然小動物的數量並未大量減少,但是這些化學物質經食物鏈傳遞到猛禽時,卻已經累積到相當的數量,並足以影響猛禽的繁殖或生存。因此,猛禽在一地繁盛的話,表示此地污染程度是最低的。台灣為多山的海島,山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森林密佈。依照地表高度區分森林,台灣的森林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以及寒帶四個森林帶。不過由於台灣位在亞熱帶和熱帶,所以溫帶和寒帶的區域並不多。在高海拔地區以針葉林為主,低海拔地區以闊葉林為主,尤其闊葉林佔了台灣森林的四分之三。在森林之中,除了樹木之外,還有花草、菌類、蕨類、灌木、松鼠、蝸牛、蛇等生物。生長其中,自成一個安定的自然生態系。森林演替過程對環境之改變影響如下,(一)促進土壤發育,增加深度及有機質含量,剖面發育完整。(二)因土壤發育成熟,有機質含量多,故土壤之吸水力及保水力亦大。(三)土壤及植物體中貯存之無機養分亦多。(四)森林群落組成結構複雜故恆定性強,可適應環境之波動。(五)生物群落之生物體型較大而層次多,形成森林之微氣候。森林為本省大部分野生動物之生育環境,安定的森林對野生動物的生長至為重要。本省由於過去開發森林改變環境,以及過度狩獵致使大部野生動物族群銳減,有些甚至形將絕滅。回憶150年前本省尚為大宗鹿皮之出口地區,而今梅花鹿絕跡於林間,水鹿亦大為減少。其他如山羊等亦形減少。此外一些肉食動物,如雲豹、石虎等,由於食物鏈的中斷及過度狩獵而族群銳減。此不僅使得野生動物資源趨於貧匱,更嚴重的是某些種類的減少所引起的生態不平衡,如鷹與蛇的減少而致松鼠繁生,引起對人工林嚴重的為害。故不論為促進野生動物資源的增加,或為維持生態的平衡,森林與野生動物的保育必須雙管齊下。

應該屬於啃食生物鏈

2013-12-12 15:47:04 補充:
分解之後再由生產者利用來達到一個循環
2013-12-12 1:42 am
碎屑食物鏈,是先從動植物死亡後從死亡之後先被1.腐食性捕食者捕食動物屍體、植物殘枝落葉或被2.微生物(分解者)分解為有機物質,接著是他們二者(腐食性捕食者與生物分解者)的捕食者。者樣的食物鏈通常會出現在下列二種生態系:

一、沼澤生態系(包括溪流沼澤與河口沼澤)

二、森林中的溪流生態系。
2013-12-12 12:57 am
那鑲嵌更新理論中

優勢木無法在A鑲嵌體更新,但可能發生在B鑲嵌體

這是因為種優勢木中的種內競爭嗎??那在B鑲嵌體不會發生種間競爭

這裡我很不懂,麻煩大大指點

2013-12-12 15:17:32 補充:
感謝馬克大大

現在懂了^^
2013-12-11 9:37 pm
碎石生物鏈
→碎屑(食)食物鏈。
那請問森林生態系主要是以何種食物鏈較為旺盛?
→掠(啃)食食物鏈。
森林極盛相的鑲嵌更新理論的鑲嵌體又是甚麼意思
→指的是森林的顛峰群集是消長不明顯的。

2013-12-12 11:23:37 補充:
且凡有啃食行為便會有碎食行為,因為當消費者攝食時,就需要排泄,在由分解者分解
→不是!動物排泄物的分解不是碎食問題。是營養階層如過不是由生產者開始,而是初級消費者攝食有機碎屑才能稱為碎屑(食)食物鏈。

2013-12-13 09:56:04 補充:
以熱帶雨林作為範例來說,熱帶雨林之環境極為優良,限制因子不多,同時植物相又特別豐富,在長期不受干擾的情況之下,應該早已到達極盛相。但是因為林下優勢種之幼苗極少或完全缺乏,此種情況之下,優勢木種無法在下層進行更新,這樣的情形多在熱帶地區發現,生態學家遂提出鑲嵌型更新論或循環式更新論。在熱帶雨林中,優勢種之組成隨空間而異,每一組優勢木各形成一個鑲嵌體,整個森林乃由許多鑲嵌體組合而成;在同一空間上,優勢種之組成則隨時間而異,因其幼苗無法在該鑲嵌體內更新,但可出現於另一鑲嵌體。理論上,歷經長久時間與無數次取代之後,在同一空間上應該有回復原來組成之機會。

2013-12-13 09:56:37 補充:
然而,有些熱帶雨林之更新,不以單株個數為單位,而以整塊鑲嵌體進行更新,因此這種以整個鑲嵌體進行更新的作用稱為鑲嵌體式之更新。

若由同一種鑲嵌體觀之,則同樣之組成植物須經若干次演替後才可恢復,故稱為循環式之更新。鑲嵌體更新論之真正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瞭,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族群內之競爭太激烈,導致幼苗與老木無法在同地出現,或因動物攝食所致,亦可能存在族群內之異體受害現象

2013-12-13 10:54:09 補充:
分解之後再由生產者利用來達到一個循環?
→那是物質循環!食物鏈是生物的食性關係,不能循環!分解者也無法放到食物鏈中,因為牠和別的"生物"是沒有食性關係的。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3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210000015KK038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