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韓戰的經過
1950年,北韓領袖金日成,以朝鮮雖然脫離日本獨立,但南方(北緯38度線以南)卻受美國所控制,致未能完成真正獨立及統一。他一面要求美國放棄對南韓的控制,一面聲言:會不惜以武力謀求全朝的統一。
50年6月25日,北韓軍向南越過北緯38度,直撲南韓首都漢城(北韓謂戰事是由南韓軍隊先行挑起)。由於北韓軍隊銳不可擋,南韓軍節節敗退,直退至半島東南的城市大邱一帶,眼看就要全被趕下海中。
南韓幾乎全面覆滅,杜魯門決意出兵
美國總統為杜魯門他決定派出軍隊支援行將覆滅的南韓,但希望得到聯合國批准,組成聯合國軍隊,對付"南侵"的北韓部隊。有關議案,但當美國提出出兵議案時,蘇聯代表馬立克立即退席,表示抗議。安全理事會通過了組織聯合國軍隊開赴南韓,對抗南侵的北韓軍隊的決議。聯軍總司令為麥克阿瑟,他用兵神機,出奇不意地由朝鮮半島西岸,接近漢城的南韓的西北部軍港仁川登陸。
出奇不意,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
聯合國軍隊登陸仁川,並向朝鮮半島中部由西向東推進時,北韓吃了一驚,美軍也並無遭遇重大的抵抗。1950年9月下旬,聯軍出奇不意、兵臨南韓北部。已推進至南韓南部的北韓軍恐歸路被截斷,乃急急退師。聯軍乘勝追擊,將北韓軍驅回38度線以北;尋且繼續向北挺進,攻陷北韓首都平壤。繼而將北韓官兵迫至接近中國邊境。
聯軍直搗中朝邊境,中共被迫"抗美援朝"
由於當時中國共產黨與蘇聯親密友好,與北韓關係亦至為密切,中共乃決定派出"志願軍"赴朝。雖然當時中共的黨主席及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與許多軍政高層均以中國立國未久,不宜輕舉妄動而不大願意;但一面鑒於有消息指美軍可能轟炸或進攻中國;另一方面則因中共之取得政權,得蘇聯及史太林的助力不少,因此中國還是作出了派軍援朝的決定。
中共出兵後,將美軍迫回30度附近
中共援軍入朝後,武器裝備雖然與美軍相去甚遠,其所使用者僅為蘇聯在二次大戰時的剩餘武器,但在士氣上,卻是相當旺盛的。在中共軍入朝後最初階段,軍事上頗有進展,將美軍迫回38度線附近。
麥克阿瑟提議轟炸中國,被杜魯門撤職
儘管中共官兵損失極大,以人海戰術面對美軍火海,但美軍損兵折將也是不輕,以至麥克阿瑟向杜魯門總統提出了用原子彈投下中國的建議。但杜魯門卻將其撤職,改以第八軍李奇威將軍統率。雙方均無法取勝,終達成《板門店休戰協定》此後,戰爭成膠著狀態。至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地方達成停火協定。
韓戰對台灣的影響
形成臺灣海峽兩岸長期分治局面:自中國共產黨席捲中國大陸,國民政府遷到臺灣,本來只是暫時喘息,但由於美、中(共)對立,美國乃於1954年與臺灣簽訂協防條約,對台軍、經援助,使臺灣得到保護,並將經濟發展起來。中國大陸其後因各種政治運動,對發展經濟產生一定影響。而美第七艦隊在台海遊弋,更使兩岸從此進入長期對抗及分治局面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