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說:【從事原始佛教聖典(我國一向稱之為小乘經律)史的研究,在傳統的佛教界,是不免震驚的。因為這些經律,傳說為佛滅第一年夏,在王舍城Ra^jagr!ha召開的「第一結集」中,已經結集完成。雖然事實並不如此,佛教的原始傳說也並不如此,但二千多年來的傳說,傳說久了,也就無異議的看作史實。而現在要論證為次第成立的,有些還遲到西元前後,自不免感到震動了!現存各部派所傳的經律,部類與組織,彼此間並不相同,內容也大有出入。而各部派都以自宗所傳的經律,為「第一結集」所結集的;這當然有問題,至少各部派有過改編的事實。那誰是原始的?或者一切都經過改動的呢!主要的盛大的部派,就自稱為「根本」的,如「根本大眾部」 Mu^lamaha^sa^m!ghika,「根本上座部」Mu^lasthavira,「根本說一切有部」 Mu^lasarva^stiva^din,「根本犢子部」Mu^lava^tsi^putri^ya。自稱為「根本」,就有以佛法根本自居的意圖。巴利語Pa^li寫成的經律,自稱為上座正統;是「第一結集」所結集,保持原樣而傳承下來的,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現存的經律,不能否認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認部派間的多少改動。進一步說,現有經律,決非都是佛滅第一夏,「第一結集」所集成的;現存的經律自身,提貢了明確的證據。如文荼王Mun!d!a為佛滅後四十餘年間在位的國王,由於王后的去世而非常悲傷。尊者那羅陀Na^rada為他說「除憂患法門」;這是巴利的『增支部』,與漢譯『增壹阿含經』所共傳的(1)。經文明白說到:「如來涅槃以後」,佛弟子所說而被編入「阿含經」的,不在少數(2)。現存的經律,由經律自身的文記,而證明為不是「第一結集」所完成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2~3) 然而,考證經典的結集應該以最原始、最早期、最具公信力的文獻為準,才能符合事實真相,而印順法師考據不圖此途,卻大量引用後期一神教信仰者所提出來的文獻作為考證的依據,而完全忽視最早期的四部阿含經典中的文字紀錄;印順法師這樣的考據結果必然是錯謬的,是絕對與事實不符的,只能唬弄尚未深入研究之人。 印順法師說:【現存的經律,由經律自身的文記,而證明為不是「第一結集」所完成的】 然而, 長阿含部《般泥洹經》卷2:「大迦葉即選眾中四十應真,從阿難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長阿含,三、增一阿含、四、雜阿含。此四文者,一為貪婬作,二為喜怒作,三為愚癡作,四為不孝不師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眾比丘言:『用寫四文。當興行於天下。』故佛闍維處,自生四樹,遂相撿斂,分別書佛十二部經,戒律法具。其在千歲中持佛經戒者,後皆會生彌勒佛所,當從彼解度生死履。」(CBETA, T01, no. 6, p. 191, a19-27) 眾所皆知長阿含部乃是第一結集時的經典,由上舉證已可證明第一次結集經典就具足四部阿含;印順法師號稱是阿含專家,卻作出如此離譜、完全悖於事實之考證。 長阿含部雜藏中《佛般泥洹經》卷2:「大迦葉賢聖眾,選羅漢得四十人,從阿難得四阿含,一阿含者六十疋素。寫經未竟,佛宗廟中,自然生四名樹:一樹字迦栴,一樹字迦比延,一樹字阿貨,一樹字尼拘類,比丘僧言:『吾等慈心寫四阿含,自然生四神妙之樹;四阿含,佛之道樹也。』」(CBETA, T01, no. 5, p. 175, c2-7) 此亦證明第一次結集時就已經具足四大部阿含諸經了,已可證明印順【現存的經律,由經律自身的文記,而證明為不是「第一結集」所完成的】之言,顯然乃是謊言也。 《摩訶僧祇律》卷32:「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CBETA, T22, no. 1425, p. 491, c16-22) 此也證明四阿含經典早在第一次結集時就已全部完成。 ======= 由許多簡單的證據都可以顯示出印順的所謂考據有多荒唐,但為何仍能誤導了許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