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思維與智慧」的涵義?

2013-12-07 1:36 am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思維與智慧」的涵義?與分享無上法喜?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D05270228/o/20131206173539.jpg

《劉俠風–知足常樂》 有兩個城裡人,前往某地收集奇石,他們一個叫成功,一個叫失敗。回城的時候,成功的背包裡只裝了一塊石頭,而失敗的背包裡,裝了數百塊奇石。失敗很是詫異,問成功:「你為什麼就撿了一塊石頭?」成功笑著答到:「一塊就夠了。」 兩個人有說有笑的踏上了回城的路。沒過多久,失敗就感到了背包的沉重,他不得不捨棄部分石頭。沒走一會兒,他又落在了成功的後頭,為了跟上去,他只好再捨棄幾塊石頭。而成功一直走在前面,步履輕快,沒有見他有什麼累的感覺。儘管失敗一次次地扔石頭,但還是累得汗流浹背,氣喘不止。回到城裡的時候,失敗包中的石頭比成功也多不了多少了。 50 年後的一天,成功與失敗在小城相遇。這時候的成功已經認不出失敗了,那蒼老的面容,微微隆起的背梁,同年輕時候的英俊絕然不同了,而失敗,卻一眼就認出了成功來,他彷彿還是50年前的老樣子,所不同的是臉上的笑容比原來更燦爛、更自信了。兩位久不見面的老朋友激動地寒暄了一番。末了,失敗問成功,你是怎麼取得那麼大的成績的呢?成功的回答有點「偏題」,因為我的背包裡永遠只有一塊石頭。 其實,要做到在背包裡只留一塊石頭,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面對眾多的奇石,花花綠綠的誘惑,要放棄那麼多,只選擇其中的一塊,這不僅需要鑒別力,還需要勇氣。在人生的征途上,比奇石更美麗,更有誘惑力的事情就更多了,譬如金錢、權力、名譽、車子、房子等等,數不勝數,要放棄其中的任何一樣都需要決心、需要勇氣,有些人,什麼也捨不得放棄,什麼也往自己的背包裡擱。到後來,往往就會像失敗一樣狼狽,背了一路,也扔了一路。而有的人,因為他們捨得放棄,比如成功,在他的背包裡儘管只有一塊石頭,但他也因此永遠擁有一塊石頭。
更新1: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蓽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3120603123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思維與智慧」的涵義?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和分享寶貴的心得﹒

更新2: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回答 (12)

2013-12-08 8:49 pm
✔ 最佳答案
靜心賢德法安 ~ 吉祥如意 ~

思惟與智慧 ~

_________________

人的一生 ~ 看似只有一次出生 ~ 一次死亡 ~

中間涵蓋了所有的生命成長的過程 ~

而實際上在出生與死亡之間 ~

卻覆蓋了無數的生死 ~

何以故 ?

心念起滅故 ~

要知道一次的起心動念 ~ 一次的念頭消散 ~

都是一次生與死的循環 ~

上一念為善即是善人 ~ 下一念為惡即是惡人 ~

上一念智慧即是聖人 ~ 下一念愚癡即是凡人 ~
________________

思惟與智慧亦復如是 ~

凡夫眾生無明覆蓋 ~ 常用世間聰慧思維

諸大聖賢智慧前導 ~ 常用智慧觀察世間

無論任何境界 ~ 都是如此 ~

乃至生死之境亦復如是 ~

_________________

而思維與智慧的關鍵 ~

凡與聖的差別 ~

即在於道理上的解行悟 ~

以及於事相上的修證入 ~

_________________

思維是表面的 ~

智慧是深層的 ~

_________________

世間法的解行悟 ~ 修證入 ~ 一樣會產生智慧 ~ 只不過是凡俗之智 ~

如同此題靜心賢德所云之兩個年輕人 ~

一個知取捨 ~ 一個貪愛故 ~

所以到老 ~ 兩人結局完全不同 ~

________________

能出生死的出世法 ~ 更是超然於上 ~

行者透過理上的解行悟 ~ 事相上的修證入 ~

則能勘破生死 ~ 不被拘束 ~

做一個真正自由的生命 ~

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生命 ~



而取決於思維與智慧的關鍵 ~

即在於知行合一 ~ 理事合併 ~

唯有如此 ~ 方能成就偉大 ~ 方能成就不朽 ~


以上淺述 ~

大少隨筆 ~

祝福寧靜 ~ 智慧 ~ 速入菩提 ~

合十 ~
2013-12-07 10:29 pm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蓽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思維與智慧」的涵義?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3-12-07 7:51 pm
智慧是(本)...
本...具足圓滿無缺...

思惟..從(本)出..乃幻妄之心也...
一但緣起(相)顯...應.化..也賴(其心)..而回(歸本)...
2013-12-07 4:31 pm
「思維與智慧」的涵義?
=====
釋迦佛陀的思維很不一樣,佛陀從根本下手,從現實實際的問題下手來思維。

佛陀思維什麼呢? 從根本下手不是參本來面目

佛陀見到了老病死的問題,所以佛陀從老病死的現實實況下手追根究底的思維

這也就是『如理作意』、『正思惟』之意

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
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
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
..........
............
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2013-12-07 08:33:51 補充:
我從彼道

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
見生  、  生集、  生滅、  生滅道跡
見有  、  有集、  有滅、  有滅道跡
見取  、  取集、  取滅、  取滅道跡
見愛  、  愛集、  愛滅、  愛滅道跡
見受  、  受集、  受滅、  受滅道跡
見觸  、  觸集、  觸滅、  觸滅道跡
見六入處、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
見名色 、 名色集、 名色滅、 名色滅道跡
見識  、  識集、  識滅、  識滅道跡
見行  、  行集、  行滅、  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
2013-12-07 3:31 pm
「思惟」﹣
是將所見所聞,在自心做一個邏輯性整理、分類所得到一個結果
叫見聞知,所有的東西皆來自外頭
就像佛經念了很多,只是將文字整理歸納到記憶庫中
只有了知,没有經過驗證
「智慧」﹣
是了知以後,經過驗證所得到的結果
是為「真知」
能知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佛法講的唯「證」方「知」指的即是「真知」、「智慧」

打個比方:
學佛的人總是說「我懂得佛法」了
懂得了,為什麼還是放不下?
因為「其實還没懂得」
得智慧跟放下是同時矣
學佛人的通病也~

愚見~感恩合十~
2013-12-07 6:53 am
東降看靜思目前的狀況是"內憂外患".......靜心要多加關懷。

一個隱憂.......二個外患........

優勢:中門大開,底定中山.......四無量心傾向企業社團化......
劣勢:時時刻刻備受芳華完美的檢驗。

四大在大也大不過風雲世界......再高也高不過虛空無窮的生態環境圈......

"靜思想要突破瓶頸"擺脫這個窘境~~~~就要進化到"捨思用心"的地步。
想要拓寬靜思的道路.......關鍵恰恰在靜心的身上........


***
(((只要讓靜心說服"大象"與"大日如來")))..........靜思就能解脫三界六道,拓寬成佛之路。

2013-12-06 22:55:23 補充:
思不離心!心不離思啊!!

2013-12-06 23:29:26 補充:
一橫一豎畢竟是一脈相承的功夫............

2013-12-06 23:30:54 補充:
想要活用........就得兼顧

2013-12-07 13:42:58 補充:
田.



心活...
2013-12-07 6:03 am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引。
2013-12-07 5:32 am
還是要去 http://aaashops。com 品質不錯,老婆很喜歡。
住吻仌咾义啁刜
2013-12-07 4:56 am
採取中庸的平衡法方式考慮是屬於思維。

依據狀況使用方法「保持平衡」則屬於智慧。
2013-12-07 2:54 am
「思維與智慧」的涵義?思維是母親, 智慧是寳寳, 愈多思維愈創智慧.
2013-12-07 2:05 am
成功,萬千取其唯一,同樣會失敗!
失敗,諸眾萃取其一,同樣會成功。

其實,失敗與成功,都是過程,重點在於找到「關鍵」。

參考: http://hr-no.blogspot.com 「官僚文化」年度主題
2013-12-07 1:45 am
騷手弄汁情趣用品購物商城
http://17playsex.com

帥哥美女~
不敢去實體店家購買情趣用品嗎?

騷手弄汁情趣用品歡迎參觀選購
給您最隱私、最安全的購物環境
提供最多樣的商品任您選購喔!!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32: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206000010KK031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