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三公制

2013-11-30 11:16 pm
評價三公制評價三公制

回答 (1)

2013-12-02 5:00 am
✔ 最佳答案

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ALchistclassroom/new_page_11.htm
嚴格來說,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統一政府,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制。因為秦漢以前的中國,只可以說是封建的統一。夏、商、周的統一是建基於諸候國有極大的自主權之下,天子只有共主之名而無控制諸候權力之實,當時連一個像樣的中央政府也沒有,更煌論有中央政制。秦始皇的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政府,而這個政府又以君權為中心,是奠立了後世以國君為權力核心的中央集權政體。漢代秦興,亦沿用此種制度;後世之中央政制,雖名目分工有不同,但皆循此以君權為主的中央集權模式而發展,影響不可謂不大。
亦由於三公九卿制為封建制度解體後第一個的中央政制,官員的職掌仍有封建家臣的影子。在封建時代,政府和家庭是分不開的,周天子便是是這個天下大家庭的家長,有家臣幫助管理家國事;在諸候國中諸候的地位亦復如是。當把家化為國之後,原來管皇帝家務的,連帶管及國家大事,例如在封建時候國內管家稱為宰,出外作副官叫相,所以錢穆稱宰相為「封建時代貴族私官之遺蛻」,又如九卿中的奉常以前掌祭祀祖先鬼神,化家為國之後,兼掌天下禮儀;又如太僕本為主公之馬車夫,因管車馬,兼管國家武備,所以九卿都可以說是皇帝的家務官,而亦屬宰相,為政府的事務官。所以說三公九卿制是封建舊制遺蛻未盡。
秦及西漢時雖三公並列,但以丞相權大,掌天下庶政,御史大夫及太尉只為丞相的輔助,而且多為獨相。丞相受皇帝委託處事務,其任免皆操於皇帝之手,但秦及漢初,皇帝對日常事務少干預,只須丞相將一切向天子奏請,然「丞相所請,靡有不聽」,可以說將處理國家庶政的大權完全交與丞相。若天子不淮丞相所奏的事,則表明天子對丞相的信任出現問題,丞相便要辭職,如周亞夫諫封降虜為候,上不用其議,周亞夫謝病免相。而丞相亦須全力理政,如有處理不當或遇天災地變,丞相亦須自殺,或免官思過,以示負責。故亦可稱之為丞相負責制。
秦漢中央政制亦因其由家臣演化出來,丞相是政府的行政長官,亦是國君的家臣,因而令君權及相權間的界限劃分不清。好處是可以隨宜變化。漢初制度之善,在於君主常能屈己以申臣,此或與漢初黃老思相盛行有關,君主皆尚無為,將辦理庶政之權悉與丞相,使丞相有充分的權力,以興利除弊,丞相乃敢負責,而大有所為,同時丞相於展拳腳時亦須奏請天子,以防大權旁落,再加上御使大夫以法相糾而又不會牽制丞相推行政事,保障了君權又不防行政效率,為此制之精妙。
然問題亦因此而生,因丞相須向皇帝負責,皇帝仍是全國行政最高領袖,仍有權決定軍國大計,其管事的程度便視乎其意願及興趣。遇著有雄心的皇帝,矜才使氣,便會侵奪宰相之權,所以始皇可以事必親躬,二世也可以百事不理,漢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便退處無權,甚至皇帝不信丞相,防其權重,便任用身邊的親信,令相權為之下降。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36: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30000051KK000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