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中罕見字的音、義問題 中國文字,有形、音、義三部份。 字形,當然你一拿書就會面對,這沒問題。 但是《文選》裡有許多字,音或義都不好解。這裡告訴你一個訣竅:中國文字大半是形聲字。形聲字一半是聲符(聲音符號)、一半是義符(意義符號)。 所以字音應該就是那字的聲符。在讀音上,因為古今讀音會發生變化,所以有些差距是可能的。處理的方法,就是把讀音稍作改變,配合文章的押韻,就差不多了。 音的問題,不要太認真,八九不離十,也就行了。不必硬讀古音。其實你要是硬讀古音,反而在國音上體會不出文章的聲音之美,那就毫無意義。 在教育上,字音當然要標準化,尤其是在台灣,推行國語,用注音符號來注音,那是非常準確的。常念的字,你還唸錯,那就是白字先生,要鬧笑話的。可是在以前,是沒有那麼好的注音工具。下述的方法,當然是不很準確的。而一些罕用字,那讀音真的是不必太過認真。 字音問題,因為《昭明文選》有許多罕見字,怪字,古注是有注音的。但是那時沒有什麼注音符號,所以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直音,用同音字來注音。另外一種叫反切,就是用兩個字注一個字的音,上字取聲(聲母)、下字取韻(韻母和介音)。你會在古注中看到這樣的注音方式。當然不是非常準確的注音,只能作參考。 以前,日本人編了一部《漢和大字典》,裡面收的漢字最多,可是也沒有注音符號的注音。後來,中國文化大學編了一部《中文大辭典》,實際主持的是我的師兄李殿魁博士,指導教授就是我的恩師、聲韻訓詁專家、國學大師林尹夫子。裡面收的漢字,當然超過日本人編的《漢和大字典》(五、六萬字、中文常用字大概只有三千字左右),而且是用注音符號注音的。有些字,讀音抓不準,李師兄就去問林老夫子。當然,教育部在制定罕用國字注音時,也會請我精通聲韻訓詁的同窗師友去開會。 但是,我知道,有許多漢字讀音,在標準化時,確實是有些麻煩的。那些罕用字,因為少用,你就是念錯了,也不會鬧笑話。而且,誰知道對錯的標準?現在,有一部用國語注音的《昭明文選》在賣嗎?你要是一一查字典、定讀音,老實說,你大概是讀不下去的。 考慮再三,我想還是用我淺薄的聲韻學知識,替一些必要的字來注音。幾經研究,發覺用同音字注音最好。假如同音字聲調不對,我再替它標上聲調。用1 2 3 4來代表第幾聲。 以上方式如仍不能解決,必不得已,我會用漢語拼音來注,這是國際性的注音工具,且被聯合國認定是中文的標準注音。這對讀者享受《文選》,應該是很有幫助的。 字的意義,在形聲字的義符:已經說過了。另外,尤其是「賦」,同類的名物都放在一起。你又不是專門要研究名物的,大概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也就夠了。鑽得太多、卡在那裡,反而不能順暢地領略全文的文意,結果還是讀不懂《昭明文選》。 要是你真想知道某些東西的究竟,那其他的注本,就像百科全書和類書一樣,儘可以去查,不用在本書理去找。 解讀《文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文法、修辭。文法主要是明白句子的結構、這讓我們能更加清楚地瞭解文義;至於修辭是一種技巧,有時不懂那些技巧,你就是每一個字都懂,對於文句,你仍是模糊的。例如,比喻、象徵、運用典故等。以上這些,講書的人至少要有一些修養。 基本上,對字義要能徹底瞭解。中國文字的形、音、義之間是有嚴密系統的,這就涉及文字學、聲韻學和訓詁學。古書中的轉注、假借你搞不懂,本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會弄得莫名其妙。 我有一本《訓詁學講話》,有意附在本書之後,使讀者知道本書解讀的原因,又知道為什麼那樣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