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投筆從戎的人,除了班超還有誰呢?

2013-11-24 1:01 am
歷史上投筆從戎的人,除了班超還有誰呢?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1123170013.jpg

在這先謝謝您的參與~

回答 (4)

2013-11-24 3:06 am
✔ 最佳答案
陳永華,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陳永華年輕時,通過科舉,取得龍溪生員的資格。清兵入閩時,其父陳鼎殉國。陳永華決定投筆從戎,加入反清陣營。鄭成功父子對他都十分尊敬。鄭經並請他出任相當於宰相的「諮議參軍」職務,擔負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

陳永華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他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衣食俱足後,又興建台灣首座孔廟,獎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在日人川崎繁樹與野上矯介合著的台灣史中,稱陳永華「有經世之才,長於時務。鄭經經營的台灣政策,泰半出於陳永華的方寸之間」。

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將。袁崇煥於萬曆四十七年在北京參加廷試而中進士。他中進士後,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縣。天啟二年正月,他被破格起用,擔任兵部職方主事,用現在的觀點看,就是國防部某單位的文職主官。當時明朝決定守在山海關,袁崇煥卻單騎出城,觀察關內關外。來後,他發出豪語:「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之後他以書生而投身邊關,令縱橫天下的努爾哈赤著首嘗敗績,鬱鬱而終;他數次大敗雄才大略的皇太極,更在廣渠門外,以九千疲憊之師,將皇太極十万精騎殺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以至於皇太極不能不慨嘆:“十五年來,未嘗有此勁敵也!”在他以前,明朝和滿清作戰,屢戰屢敗;從他開始,明朝徹底扭轉局面,以一座小小的寧遠城,抵抗滿清的鐵騎長達二十一年。他官司拜督師,節制天下兵馬,然而卻不能得到崇禎皇帝的信任。皇太極之後用“反間計”借崇禎皇帝之手,將袁崇煥殺害,滿清大舉南下,建立了中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

吳湯興,臺灣苗栗銅鑼灣客家人,因自幼家貧,因此在考取秀才之後,便放棄功名,以在私塾教書為生。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予日本。吳湯興在悲憤之餘,寫下:聞道神龍片甲殘,海天北望淚潸潸,書生殺敵渾無事,願與倭兒戰一番!的詩句,表達抗日衛國的決心。

乙未年5月,在丘逢甲的引薦之下,獲得總統唐景崧親頒台灣府義軍統領關防,授頒義勇軍統領頭銜。於是,吳湯興回鄉與秀才邱國霖、吳鎮洸等招募壯丁,組織義勇軍。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遂起。6月中旬,日軍進犯新竹時,與徐驤、姜紹祖等義軍奮勇抵抗,屢敗日軍。7月上旬,會各路義軍反攻新竹,與日軍反复搏殺。8月中旬,與敵苦戰於苗栗。8月下旬在彰化保衛戰中,率義軍與日軍激戰於八卦山,炮火猛烈,吳湯興因而陣亡,時年35歲。

曾國藩晚清重臣,道光六年(1826年)春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應湘鄉縣試,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著名的嶽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並動身入燕京準備來年的會試。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机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奉命在湖南辦地方團練,抵禦太平天國的攻勢。終於在1864年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立下戰功後,為避免功高震主,曾國藩上書同治皇帝,表明湘軍暮氣深沉,應解散湘軍,讓這些士兵返鄉耕作,他旋即自解兵權。




2013-11-23 19:17:57 補充:
鄭成功出生於母親的故鄉平戶,他7歲從日本回國,師承曾其五恩師就讀,8歲通曉四書五經,10歲能寫八股文,12歲即通讀春秋左傳,明崇禎十一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1644年,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寓意為國家棟樑之才。

2013-11-23 19:18:12 補充: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被害,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攜帶儒衣青巾,焚於南安豐州孔廟,祭曰:“昔為儒子,今為孤臣,向北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服,帷先師昭鑑之!”從此,鄭成功投筆從戎,打起“殺父報國”之大旗,聚師起義,走上武裝抗清的道路。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1662年6月23日病逝。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09-28 2:30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3-11-24 1:21 am
讀大學轉去軍校的很多
2013-11-24 1:21 am
1. 文天祥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5/56/56z/56z04/56z0433.htm
文天祥(1236-1283),小名雲孫,字天祥;後以字為名,改字履善;後又改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點刑獄,次年調任知贛州,得元軍渡江的消息,立刻組織萬人起兵勤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謝太后向元軍投遞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營談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後設法逃脫,再組織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復興國等縣,包圍贛州,軍勢頗盛。不過,文天祥組織起來的民兵,戰鬥力不強,很快就被元軍擊潰,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軍俘擄。他只好收拾殘兵奔循州,駐南嶺。後在廣東的潮州、惠州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十二月,元軍從海陸大舉進攻,文天祥撤出潮陽,轉移海豐。因叛徒的出賣,他在五坡嶺再次被元軍俘擄。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經珠江口零丁洋時,寫下〈過零丁洋〉一詩。詩中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寧死不屈之志。

2. 左宗棠
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ls/2012/06/2903761_2.html
  晚清中興名臣左宗棠即是科舉失意,投筆從戎的一個著名例子。他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 21歲中舉後,“會試三次不第,即棄舉業而專治經世之學,知交群雄,有名於時”。而後,他竟然一步一步憑著真才實學,將自己打造成了晚清一等重臣。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35: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23000016KK022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