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如何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

2013-11-18 8:11 am
學佛要如何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

回答 (19)

2013-11-19 8:33 am
✔ 最佳答案

明白宗教~才不會誤入邪魔
了解何謂修行`方知遵循
但是
佛教徒~對於這種問題
大多只會往牛角尖鑽~


不論人世國家&團體或宗教
每個人都用那種自以為~才是禍根亂源

宗教倘人人可講教法教義
那國家人人也可自訂法律
那還算是國家?能不亂?
同樣~那還需宗教?還需皈依?

但是佛教卻是很可笑
基本上
那必須從正本清源來講
而這些當然不只三言兩語

從宗教
教義乃該教主所論述
為該教徒所需遵循

是以有佛教徒的:〝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一字不能改,一字不能漏,否則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其實這就是教義乃該教主所論述
為該教徒所需遵循

但是佛教徒卻把他解釋的像崇拜偶像
這一念之間~可能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為何佛教卻是很可笑?
這就是佛教徒的欺昧心作祟!

這裡要先確認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那就是~佛陀的教義

明白宗教~才不會誤入邪魔
了解何謂修行`方知遵循
但是
佛教徒~對於這種問題
大多只會往牛角尖鑽~

習佛的腦袋&心態就是那麼笑話~哈哈哈
經常一經本人戳破就急著撤版~
現在本人~引來概述


現在來處裡佛&佛教&習佛者笑話謬悟,讓他們見光死:
1.佛教那群是否常:
當被戳破謬悟&謬誤,立即:佛講那些~不是一般肉眼所能見
但是~當他們要指責別人~佛講的那些又通通是看的見的
這種出爾反爾
其實從阿難所引述,佛陀當時~玄的不講~遠的不講
那麼很清楚啊~那些統統是看的見的

2.當佛教徒要去批判他者
他會搬岀冠冕堂皇的:〝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一字不能改,一字不能漏,否則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那麼倘有
佛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以及~700年末法~佛門魔影幢幢
這算不算〝佛所說,一字不能改,一字不能漏〞???

那麼這兩點大約就是佛教徒的謬誤與笑話所在

從教義來講
顯然那些是佛弟子後來集結所編纂

那麼誰才是違背教義之邪魔歪道?


首先這裡更必須
先來讓各位先了解一件事
既然很清楚~佛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那麼為何佛弟子仍然有那些佛事跡?

其實很簡單
他弟子所傳述那些~根本不是佛陀佛法教義
而是佛陀之佛史傳記
有如古代帝王&現代名人~他們也有不欲宣揚事跡~
但是~史家照樣記載

就是何以~本人一直強調~
本人所引用那些佛教自己佛史清清楚楚
佛史是人類看待佛教歷程
本人以佛史看待之
那些完全不涉入佛教俢行方式

而史實則是史家所記述方式
與佛陀之教義~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完全是兩回事

以本人之方式~以佛史看待之
佛史是人類看待佛教歷程
那麼全世界之名人傳記~
佛陀開悟後佛史應該是最完整正確
因為開悟之前~未有佛弟子參與
開悟後~為何佛陀佛史應該是最完整正確

那麼各位如何看待啊?
很簡單嘛
佛陀有一大群記者(弟子)跟隨
那些又是佛陀所親自傳教
當然對於佛陀之教義記載~更是貼切啊!
不會像那些不懂宗教的記者~穿鑿附會

而佛之俢行教義~經過該弟子的文字方式編纂
那已經不是佛之修行教義
而是成了~史家或現代記者記載史實之方式

那麼
到底本人懂的那些?還是你們佛教徒那種矛盾?
這些更有........當然還很多

宗教啊~不是像你們這群佛教徒那樣亂惡搞的!



之前有網友以
找20個人
逐一隔耳~傳話至20人
那會差多遠
那當然會差很多嘛!

當時竟然冒岀一個習佛笑話
按那個~所指
佛陀吃人拿人之後~
按照~就是這樣~所指
佛只顧達彼岸~
問題有這樣因果嗎?
那麼再來看習佛所舉證
所以他認為~以為游泳方式達彼岸比較好?哈哈哈
學什像什!
佛竟然不懂用文字來傳??!
那個也不懂~要人用游泳方式達彼岸??!
~舉那種無知爛例~~~哈哈哈
所以~習佛的腦袋就是那麼笑話~哈哈哈
他還搞不懂本人一直再看他什麼笑話

後來那個一經本人戳破就急著撤版~
本人後來要如何戳破他呢?
例如
你拿一張記載的文字
從第一人傳至第200人
那會有差嗎?
拿一張文字~就算從第1個~傳到2000個
那還是一致啊
此本人乃比較偏愛引用佛發源寺廟之原記載之故
那才是比較接近原跡史實
況且有那麼多史家記者所一致編纂~
應該是人類史上最真實傳記


從 找20個人 隔耳相傳 & 游泳方式達彼岸
顯然既高一籌~但還是笨~哈哈哈

那個他一直以為別人不懂~
其實那大約乃是~
佛之通心術使然~大約啦~哈哈哈

但是~佛算不如魔算
心中有佛即是佛~比吃泡麵還快
同理~心中存魔即是魔
魔污染佛~比煮開水還快
故而~魔能破佛之佛法
此乃萬法唯心三界唯識
不依循真理~偷雞摸狗~破綻連連

這早在幾年前~本人已經刊在這裡啦

而專家對印度佛發源寺廟那些原記載考證~
佛的神通事跡~根本是佛教徒企圖神化而已
因為
那些佛教徒就像
網友所舉例找20個人
逐一隔耳~傳話至20人一般
那都偏離原記載太遠啦

這不是本人在危言聳聽

1.佛史
2.宗教教義
3.印度佛發源地
不論1.or 2. or 3.~那麼佛陀之佛法皆已末法啦
這只要懂得什是佛法?那也該懂啊!
你可以認為本人不懂佛教佛法!
但是
佛陀他也不懂佛教佛法?
那你們還去學佛豈不自欺欺人?
更何況
那是佛陀所創立
佛開悟後~還親身經歷近50年親自證實
你們能及嗎?能及還需皈依?還需去習佛?


2013-11-19 01:01:25 補充:
學什像什!
既然想學佛~當然會像佛

佛陀是在他開悟之後
親身經歷近50年
臨終才:700年末法....

所謂學什像什!
學佛像佛
那麼習佛已經開悟or接近開悟
那麼是否該祝賀
大約接近50年後
哦NO
那是教主資質比較好的時間
皈依者或者習佛者資質較差

佛史是有這樣的一句:
《楞嚴經》中: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法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
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不知是否命終之後,習佛者~才會知道!?

習佛不需要活著知道~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死後才知~那好像比較像逃避之道

2013-11-19 01:11:53 補充:
有如老闆都已經宣佈打烊走人啦
你還在那裡猛敲店門
那算是好客?還是垇客?

是否佛教徒&習佛者~每個人都用那種自以為
各自去亂掰~然後推給釋迦牟尼
搞的釋迦牟尼死後不能安息
故而釋迦牟尼警示他們:你們也會不得好死!
所以
《楞嚴經》中: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法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
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佛教那些真俢行竟然要~「~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這算不算是應了佛教的因果報應呢?
不然咧?
2013-12-04 6:36 pm
瞭解一次、多一次的保障。尋找八大行業工作。必須謹慎小心一點。
小巴常說:保險跟冒險只差一個字,意義卻是大不同!
一通電話、一次詢問。都是為自己的著想。
2013-11-27 2:16 am
瞭解一次、多一次的保障。尋找八大行業工作。必須謹慎小心一點。
小巴常說:保險跟冒險只差一個字,意義卻是大不同!
一通電話、一次詢問。都是為自己的著想。
2013-11-19 6:05 pm
無分別心~
看門道 + 看熱鬧 都是 = 學佛
2013-11-19 4:41 pm
Sage Mao你好~ 學佛要如何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 內心滾滾、蠢蠢意動。心性離靜、問答熱鬧。起心為罪、動念為業。當下現在、全在門外。 印末學~合十…頂禮~南無阿彌陀佛~
2013-11-19 3:17 am
其實:甚麼都無法思考跟求證~~

這就是:佛教~

你說得很好啊

最好還是要有自己的一套

2013-11-18 23:51:38 補充:
有興趣者 可以繼續回答我的其他問題
2013-11-18 10:00 pm
.
有非常多的學佛者及出家僧,錯誤的將四阿含經批判為小乘佛教所依據的小乘經典.殊不知這是極為錯誤的看法.
其實正確的說,四阿含經是大乘佛教及小乘佛教所共依的(根本,原始)經典依據.

四阿含經中所說的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法'八聖道乃至三十七道品,亦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所共依的亦是最為(根本'原始)的佛陀教導的佛法.

因為大乘佛教都是以十二因緣法及三十七道品而為開展出來的.
如華嚴經中的十地經中第六地菩薩是專門以觀察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做為增上地修行的主要依據.

.
2013-11-18 9:37 pm
靜靜的看多感覺即是看門道,邊看邊想多嘴多意見即是看熱鬧

南無阿彌陀佛

2013-11-19 09:08:58 補充:
佛法的奧妙,不在於思考跟求證,而在於清明無念跟印照
聰明才識,經過專一入清明無念,才會轉識成智

南無阿彌陀佛
2013-11-18 8:41 pm
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想要當個=釋迦牟尼的發言人~

其實:甚麼都無法思考跟求證~~

這就是:佛教~
2013-11-18 8:14 pm
「明於六觸」又不顧題旨如何?不顧「阿含經」所揭解脫道,只是成佛之道所含攝的一小部分,而一再貼示阿含經文,實在不是如理行為,非佛教知識交流行為。
復根據彼所講【如理作意觀因緣──十二因緣法是釋迦佛陀正覺的根本(生命是緣生)。】要請問他:「生命是緣生」?可見的生命之緣,即父精母血及四大,而每對父母的這個原素是極接近乃至相同,那麼所有兄與弟、姐與妹應是同一模樣容貌與心性,可是現見非如此!如果他稍有智慧,應能理解到這一點;反之,就是修學小乘法結果,沒有絲毫生命實相智慧,當然離佛法很遠,而且還無自知之明!
貼再多的小乘經文又能對自己與學人有益嗎??

2013-11-18 12:38:48 補充:
本題:「學佛要如何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開題相當精采!
佛來人間為有緣人開示的法要,就是真如佛性,佛法總持無非就是此第八識如來藏真如心;凡宣演佛法的善知識、法師、老師,他所開示的佛法內容,不能詳實講述有關第八識如來藏的體性、內涵等正知見,不能明白詳細教導如何實證,及不講實證的用功方法、次第,乃至沒有追隨的學人開悟,就可知道他沒有開悟見道,絕對不是真善知識,不是佛法明師。
再以禪宗公案來說,如果他開示的十則、百則公案內容,沒有一貫的相同意旨,就不是佛法明眼人。學佛要看的門道大致如上。

2013-11-18 17:08:20 補充:
「筷子」師兄誤會大矣!
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法'八聖道乃至三十七道品等法有大、小乘之分,內涵不同,不能以小乘有該法,就誤以為小乘就是大乘的根本也!
佛開示唯一佛乘,大乘成佛法道含蓋聲聞、緣覺解脫道才是正說也!
聲聞、緣覺法道極果,只是解脫生死苦的阿羅漢法,何堪稱佛法(成佛之法)?再者,尤為重要的是,小乘道若無大乘法的支援護持,根本無法成就與存在;因為聲聞、緣覺修成解脫道阿羅漢入滅後,十八界皆滅失,此時若無大乘道所實證的涅槃實際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存在,豈非成斷滅空無,成為斷見外道?
是故,佛法有初轉、二、三轉法輪,並非就應以初轉法輪之解脫道為根本或基礎,不可錯會也。

2013-11-19 10:46:23 補充:
「萬佛王」應看看«妙法蓮華經»裡的<如來壽量品>內容,不管信不信,起碼可以了知大乘經典有這種記載,可以提醒自己對 佛及經典要有所議論時,實另有自身所無法理解的經典記載。那就要以種種資訊研判:是因信受邪師之說?還是自己探究的結果?
佛法本就極其深奧微妙,即使開悟見道,也只能說可以入門起修而已,且 佛世尊三轉法輪說法49年,應都是原始佛教,豈可只砍下前一小段當作全部,而把其他自己所不能知、不能證的所謂【後來逐漸發展、深化、系統化,越說越玄,越說越煩瑣,以至達到“佛學號稱難治或矛盾程度。】妄予否定?如果像師兄講的【達到涅槃的道路就是所謂八正道,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可能就是這些。】

2013-11-19 10:47:20 補充:
那麼 佛世時應該所有阿羅漢都是成佛了?那為何阿羅漢們敬畏有加的維摩詰等大菩薩,還要對 佛恭敬無比呢?
如果師兄所說為真,則莫說此娑婆世界,單此地球應就有成千上萬的 佛了!事實如何?
又,師兄說:【估計如來佛的根本教義,不會出他在成佛時思考過的一些問題之外。】那麼«華嚴經»是五時三教裡的第一時所說,是講阿含前所說。其中的佛道五十二位階如何?可以視而不見?
所以絕不能像印順那樣,自己不能實證佛法根本總心──第八識如來藏,看不懂大乘經論,就大膽否定無第八識、無般若、無唯識,謂大乘非 佛說。難道否定能執藏業種的第八識如來藏,就不畏果報而敢如是謗菩薩藏、徹底斫喪佛法?
2013-11-18 7:41 pm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那有什麼熱鬧好看,,,熱鬧好說..

涅槃寂靜

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只不過離心而求解脫,,,,就是外道了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梵王欲降魔者。先降汝等心魔。

心外求菩提。則菩提魔起。
心外見輪迴。則輪迴魔起。
心外求佛。則魔佛現來。
心外見持戒。則律魔現起。
心外見眾生。則眾生魔起。
心外修定。則禪魔起。
心外求法。則眾魔競來。
心外見國土山河。則觸處即為魔鄉。
心外見魔。則魔族轉盛

還是如金剛經中所說的....此心勿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13-11-18 7:29 pm
學佛要如何看門道?
學佛莫輕於初學 !
學佛應低心下氣、低聲下問、低身下學,虛心受教,所謂「滿招損,而謙受益」。
忌三高 !高傲、高慢、高調。
2013-11-18 6:55 pm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你心頭
2013-11-18 5:51 pm
意見者: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 大德,二千多年前的事,大德怎知?

尼泊爾一名15歲的少年博喬恩在當地被視為佛祖再世,因為他和釋伽牟尼佛一樣,都坐在樹下打坐冥想
釋伽牟尼佛在西元前大約543年時,於菩提樹下冥想49天得道,而博喬恩已經在樹下坐了6個月

這則舊聞及當地認為,錯了嗎

釋迦佛陀獨一靜處,專精禪思 → 修因緣觀
修因緣觀,觀十二因緣法的集法與滅法,而得如實知見『四聖諦』

仍然只是以苦人生觀點、思想,不著入修

2013-11-18 22:31:30 補充:
初轉法輪漢語是演講說法,估計如來佛的根本教義,不會出他在成佛時思考過的一些問題之外,後來他在第一次說法(初轉法輪)時又講到過,這就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

人世無常,一切皆苦,造成苦的原因就是煩惱及業,必須從煩惱及業中解脫出來,達到涅槃境界。達到涅槃的道路就是所謂八正道。
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可能就是這些,後來逐漸發展、深化、系統化,越說越玄,越說越煩瑣,以至達到“佛學號稱難治或矛盾程度。

《雜阿含》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是修行概念構想,門外遶不得入門

2013-11-19 11:09:24 補充:
意見者: 分享 大德,佛法的奧妙,不在於思考跟求證?證果,指證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進入佛、菩薩、聲聞、緣覺等之果位。如三乘人斷惑證理,分別到達極果。又如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等菩薩之分果及佛之滿果, ...

只是心中自我感覺付予證果,指證入果位。心中自我感覺付予正智契合真理,進入佛、菩薩、聲聞、緣覺等之果位及菩薩之分果及佛之滿果

自我感覺付予即可,所以不在於思考跟求證?

2013-11-19 11:09:42 補充:
意見者: LYC3318 大德,大乘入道乃是實證第八識實相心如來藏。如來藏亦名阿賴耶識、真如、異熟識,有種種的名字。

在三世流轉的生命裡,雖然因為人有「隔陰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來生

既然不知道前世、來生
何以知曉:生命的業力流轉,那是絲毫不差的?
何以知曉:
「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五趣六道、輪迴天上人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妙法蓮華經》學後與"第八識如來藏"學後,大德深證出這個"心"的藩籬了嗎?

2013-11-19 11:39:24 補充: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五時三教裡的第一時所說?這跟一貫道有兩樣嗎?

若只是"背了書包上學去",別說佛道五十二位階,千個位階都沒有用

依實說,焉有謗菩薩藏、徹底斫喪佛法之理

神佛如來鬼煞.....要看如何定義

神佛如來鬼煞.....若以好的磁場為神佛如來....,不好的磁場為鬼煞.....何止千萬

佛but;若浮屠(覺悟者Buddha)以釋迦牟尼人生苦,引用他信仰與宗教之理念加工再製,膨風天地日月,如此為基準性質涵養勝其者難以估計
2013-11-18 4:37 pm
需知>>>需悟>>>何為有力量的 [ 正確的宗教與信仰 ] . 與 [ 佛教之真髓 ]
2013-11-18 4:23 pm
版主 吉祥

學佛要如何看門道
-----
一神宗教的信仰 → 生命及宇宙一切由真神或上帝所造(生命是神生)
體性本性的信仰 → 奧義書常樂我淨的思潮與平等不二(生命是業生)
如理作意觀因緣 → 十二因緣法是釋迦佛陀正覺的根本(生命是緣生)

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
老死如何發生? → 有生則有老死,緣生則老死有。
 生如何發生? → 有有則有生 ,緣有則 生有。
 有如何發生? → 有取則有有 ,緣取則 有有。
 取如何發生? → 有愛則有取 ,緣愛則 取有。
……
……
……
無明緣行、行緣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悉達多太子見十二因緣的集法)

何法無則老死無?何法滅則老死滅?→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
何法無則 生無?何法滅則 生滅?→有無故 生無,有滅故 生滅。
何法無則 有無?何法滅則 有滅?→取無故 有無,取滅故 有滅。
何法無則 取無?何法滅則 取滅?→愛無故 取無,愛滅故 取滅。
……
……
……
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悉達多太子見十二因緣的滅法)

悉達多太子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
………………
………………
………………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
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先見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才見八聖道,這是佛陀修行的次第)

我從彼道
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
見生  、  生集、  生滅、  生滅道跡
見有  、  有集、  有滅、  有滅道跡
見取  、  取集、  取滅、  取滅道跡
見愛  、  愛集、  愛滅、  愛滅道跡
見受  、  受集、  受滅、  受滅道跡
見觸  、  觸集、  觸滅、  觸滅道跡
見六入處、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
見名色 、 名色集、 名色滅、 名色滅道跡
見識  、  識集、  識滅、  識滅道跡
見行  、  行集、  行滅、  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
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以上參閱……

漢傳《雜阿含》287經  南傳《相應部》因緣相應65經

僅供參考

2013-11-18 08:54:58 補充:
釋迦佛陀坐在樹下,不是靜默、不是冥想、不是參話頭、不是參本來面目是誰!

釋迦佛陀獨一靜處,專精禪思 → 修因緣觀

修因緣觀,觀十二因緣法的集法與滅法,而得如實知見『四聖諦』

2013-11-18 08:57:37 補充:
《雜阿含》403經

世尊告諸比丘:
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受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
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受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
以我及汝於此苦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不受後有。
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不受後有。
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修無間等。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常與汝等,長夜涉生死,不見聖諦故,大苦日增長。
若見四聖諦,斷有大流海,生死永已除,不復受後生。

2013-11-18 11:12:23 補充:
尼泊爾一名15歲的少年博喬恩在當地被視為佛祖再世,因為他和釋伽牟尼佛一樣,都坐在樹下打坐冥想
-----
這位15歲的少年博喬恩,並沒有像釋迦佛陀一樣喔!

釋迦佛陀初轉法輪,為五比丘開演說法 →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請參閱《雜阿含》379經,《相應部》諦相應11經】


這位15歲的少年博喬恩並不會說法,也不懂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2013-11-18 11:12:46 補充:
二千多年前的事,大德怎知?
-----
聖典的記載

請參閱……

漢傳《雜阿含》287經、296經、379經

南傳巴利聖典《相應部》因緣相應65經,因緣相應20經,諦相應11經
2013-11-18 3:41 pm
妳不看熱鬧、怎知會有門道,不入門道、怎知會有熱鬧。
參考: 自己
2013-11-18 1:40 pm
學佛要如何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拭目以待 + 冷眼旁觀.
2013-11-18 1:21 pm
念 念 是
動 不 念
想 知 無
靜 想 想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5: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18000016KK000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