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補充下樓上Wing兄及Gary兄既答案。戰爭從來都係重質不重量,用一個戰例即可講晒。今年啱啱係贖罪日戰爭四十週年紀念,1973年10月埃及夾埋敍利亞南北夾擊以色列。北線敍軍用1400架先進既T-62等蘇式坦克直插以色列心臟,當時以軍主力被同時由南面發動進攻既埃軍牽制住,以軍唯有用絕對劣勢既180架坦克迎戰,最後竟然係以色列贏!奇蹟之所以發生與蘇式坦克設計不良有好大關係。此戰蘇式坦克最出名既缺憾就係支炮既俯射角度少於5度,相反以軍坦克俯射角度接近10度,令以軍坦克可以沙堆係掩護居高臨下射擊。另外蘇式坦克艙內環境惡劣,溫度經常超過40度,噪音極高又極狹窄,再加上較差既訓練及僵化蘇式裝甲戰術,完全抵銷敍軍既壓倒性數量優勢。南邊埃軍情況亦差不多,埃軍初期進攻係威係勢,打到以空軍及裝甲兵有氣無定抖,但佢地一無薩姆飛彈陣地保護,就劣象畢露,埃軍第三軍團整整十萬人被以軍全部切斷包圍,又係因為埃軍質素與以軍相差太遠所致。
想以鋼鐵洪流沖毀敵人從來係蘇軍作戰既核心思想。值得留意既係即使係蘇軍最顛峰既1944年,即使蘇軍最精銳裝甲部隊向前猛衝時,經常都要承受比對方多幾倍既損失,一架德軍坦克隨時可以擊毀幾架蘇軍最精銳坦克先至被擊毀,蘇聯只可以用取之不竭既人力物力補救。冷戰最高峰時,蘇軍共有十萬架坦克可參戰,剩係東德前線已經有幾千至一萬架,睇落係威係勢。不過,要令鋼鐵洪流流動,就必需有絕對制空權保護重要補給及交通線,否則剩係比北約打殘燃料補給大動脈,成個坦克怪物就即時唔識郁。蘇聯就係因為對取得絕對制空權及對打擊北約戰術彈道飛彈與長程炮兵無十足把握,所以唔敢開戰。
1991年波斯灣戰爭都係重質不重量既好例子。當年薩達姆有全球第四大陸軍,人數達百萬,坦克有幾千架,但經過聯軍外科手術式一個月猛轟,已被打到殘廢。之後聯軍發動總攻,坦克不過幾百架,但全部都係當時最精銳既M1及挑戰者式,質量高過伊軍既T72及T55幾皮,後兩種坦克無夜戰能力,又無穿霧探測能力,射擊精度亦不夠,終被聯軍坦克屠殺,毫無還擊之力 。
莫斯科兄既提問其實帶出戰爭討論中一個永遠被人忽略,但極需解答既問題,就係我地所有人想當然地以為打仗梗係人多好辦事,軍隊規模愈大愈有優勢,但其實軍隊規模愈大,究竟實際上為己方帶來乜野好處﹖ 多數人不假思索地認為人愈多,作戰既力量自然愈多,但呢個又係想當然爾既假設。係實戰中,除非部隊中大部份成員受過高度專業嚴格作戰訓練,對作戰目的及戰術非常了解,並且有高昂士氣支持作戰,係見到友軍被殺或被擊潰都可以不動搖,先可以無所畏懼地前仆後繼戰場上犧牲,史上最好既例子就係拿破崙既老禁衛軍及鐵血戰士澳洲第6步兵師。如果無上述因素,一支軍隊幾多人都無用。原因好簡單,拉雜成軍既小卒係被迫參戰,佢見到戰場上屍橫遍野,個個死狀恐怖,如果無必死既決心,任何正常人係呢個情況下一定會即刻逃走。
有用。比如說射擊, 100個普通士兵和10個精銳對射。
100個普通士兵一定會羸。因為子彈多, 從機率上而言, 一定可以殺死對面的10個精銳, 當然普通士兵都會死幾個, 不過從成本上而言, 普通士兵的成本比精銳要便宜。
假如普通士兵的命中率是1/30, 那麼30個普通士兵射一發, 就能殺死1個人。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 普通士兵一般都會帶射程較遠﹑射速快﹑威力大的武器。
有用。例如導彈對射, 一發優質導彈的價錢可以上百萬美元, 可是只能毀了對方十萬美元左右的東西 (當然, 實際看目標而定), 而且這發百萬美元的導彈也有可能被攔截。但是用量的話就不同, 假如對方只有100發攔截導彈, 那麼我射夠一千發便宜導彈, 100發被攔截後, 餘下的900發就吾以隨意破壞對方的設施。
有用。比如說反坦克, 坦克可以用坦克對打。也可以生產單兵反坦克武器。
一名M1艾布蘭要430萬美元。一個RPG-29的成本不到300美元。那麼我直接生產1萬支RPG-29, 然後圍剿那台M1艾布蘭, 打爆後說不定還能餘下9995發RPG-29。
比如說反戰艦,與其用戰艦對打,還不如產潛艇,直接用魚雷打沉, 或用四至五導彈射沉。
即使在飛機上也是一樣。因為空戰的關鍵不是飛機的本身,而是飛機所帶的導彈。 與其生產1名高性能戰機+10發高性能導彈。還不如生產10台普通戰機+100發高性能導彈。
其實在這個攻壓倒防的時代。
在同等的重量, 武器的攻擊力都會大大高於防禦力。
比如說430萬重63噸的M1艾布蘭能被300美元重18.8 公斤的RPG-29擊毀。
所以說高質的武器很多時候都不能敵便宜的武器。
2013-11-17 16:15:18 補充:
除非出現新的科技, 讓武器的防禦能力可以高於武器的攻擊力。
否則質是羸不了量。
2013-11-17 16:21:44 補充:
即使能夠研發出高防禦力的武器。
可是研發高攻擊力武器的時間和成本都比較低。因為提高攻擊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
2013-11-17 16:24:31 補充:
射程較遠﹑射速快﹑威力大的武器可以參考AK。
2013-11-17 18:30:27 補充:
不是所有國家都能重量不重質的。
因為重量的武器省錢省時, 就是不省人命。
所以用重量的武器去打重質的武器一般都要填上一些人命, 所以人數較少的國家都不會重量。
2013-11-17 18:36:01 補充:
另一方面, 海軍的質量發展史比較明顯。
最初木船石彈時, 木制戰艦的防禦力高於石彈, 所以會比現巨型戰艦(質船)。
隨後鐵彈的面世, 木制戰艦和鐵彈的防禦力持平, 所以更助長了巨型戰艦的發展。
當爆破彈出現時, 情況就改變了, 因為爆破彈射入木制戰艦後會爆炸, 可以一發擊沉一首巨型的木制戰艦, 所以這時候, 船開始變小(量), 而且走快速的路線。
接著, 工業革命的結果, 鐵甲艦開始出現, 由於當時的火炮不能打穿鐵甲艦, 所以就出現了巨型鐵甲艦(質), 因為這樣的鐵甲艦可以一首就擊沉對方的艦隊。
2013-11-17 18:38:36 補充:
過了一段時間, 線腔炮和錐型彈頭的出現, 火炮能擊穿鐵甲艦。
這時, 鐵甲艦又再走回快船快炮的路線(量)。
隨後表面滲碳裝甲用在戰艦上。
這時戰艦的裝甲壓倒當時的火炮。
於是巨艦再次面世。(質)
接著, 被帽穿甲彈面世, 被帽穿甲彈可以擊穿表面滲碳裝甲。
由於攻守持平, 所以戰艦愈做愈巨, 火炮愈做愈大。
走進巨艦大炮時代 (質)
2013-11-17 18:45:18 補充:
接著航母的出現。
航母只是一個移動機場, 最主要的是上面的飛機。
面對比起戰艦, 航母上的飛機絕對是量的產物。
由於這些造價不到一萬的飛機能夠擊沉一台造價千萬的戰艦。
所以海軍再進入量的時代。
至於現代戰艦的裝甲都不會很厚。
因為對方一發導彈射過來, 戰艦基本會沉。
所以直接輕甲, 然後用防禦系統, 比如說攔截導彈。
2013-11-17 18:46:06 補充:
現代海軍來說。
作為火力的導彈多數是質的產物。
可是作為載體平台的戰艦則是量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