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經論為依據,以明推索有據 ...
.................................................. 前五識頌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 以上為唐三藏法師所作《八識規矩頌》 關於轉八識成四智之頌文 其餘尚有三性、繫屬、助伴等頌 與主題無關者則行略去 據此頌文,可以了知: 前五識及第八識 於佛果位方得轉識成智 第六識及第七識兩識 於菩薩初地即得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
........................................... 今有正覺會蕭老師獨排眾議 主張七住位菩薩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不知有何經教為證? 若據《八識規矩頌》 六七識轉皆是菩薩初地事 三賢位三十心皆無其份,何況七住位? 故頌有云: 「發起初心歡喜地」及「極喜初心平等性」 文句之中,有「初」字是為明證! 「初」者,起初、開始也 豈有歡喜地前能有發起「初分下品」道理? 所言若無經論教量為證 則不可輕信,學人當有此一共識! ...........................................
.............. 無患子大德晚安 隨喜贊歎您的說法! 嚴謹的法相唯識學 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許多淆訛 進而自利利他,共成佛道 ( ̄︶ ̄)↗ ............................
......................... 我又來了大德: 您引用《菩薩瓔珞本業經》此段 乃為蕭氏舊說 早已公認不足為據 七住位正觀現在前,仍是觀行位 十行十迴向猶未能轉識成智 何況七住位? 觸證不同於觀行 修行要由觀行方能進至觸證 但觀行不等於觸證 兩者意義有別,不可躐等混淆 ...........................................................
......................... 說七住位是見道位 縱令蕭徒門盡力搜尋大藏 仍舊無法自圓其說 祇能說服自己會內中人而已 原因在蕭師主張七住位見道 能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此說本於虛妄建立見 經論皆共許初地方能「轉識成智」故 所以不是玄奘菩薩所作《八識規矩頌》錯了 更不是《成唯識論》錯了 而是正覺會蕭平實先生自已錯了! .........................
.......... 感謝諸位大德不吝參加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