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空是不是涅槃??

2013-11-11 10:16 pm
畢竟空是不是涅槃??

回答 (5)

2013-11-11 10:34 pm
✔ 最佳答案
畢竟空也是涅槃的異名。

一切之有為法與無為法,畢竟為空,名為畢竟空。
智度論三十一曰:「畢竟空者,以有為空無為空破諸法無有遺餘,是名畢竟空。」
連空也不可得,才是真正的清淨平等覺。
2013-11-12 9:03 pm
一、Sage Mao答題雖不怎樣,出題卻真毒!
 一出題,無真修實學者,無不一一陣亡;就像«維摩詰經»是禪門照妖鏡一般。
 這樣能提升佛版水準,有功德!最近也沒見Sage Mao講五四三式的回應了,有進 步!佛版清淨了一些。希望有同般毛病的師兄們,要效法!對題旨沒有相關義理 可以提出來供養佛友時,就旁觀為宜。
二、「草莓」師兄說「觀察自我心態乃至到最細微處 不只可以讓你深入自我的潛意  識 更可至生命的本源 。」由這種講法可知他的佛法知見大多從自意想像而來,  這不叫佛法,就請不必講得那麼多了,三言兩語就夠。

2013-11-12 13:19:42 補充:
畢竟空是不是涅槃?
「涅槃」沒有實體,乃一施設名言,依於眾生第八識真實心獨存境界而說。眾生五陰身心,由第八識藉父母、四大等助緣出生,修斷我見我執後,捨壽時不再出生後有,餘其第八識獨存,無形無知無覺,真實常住而非斷滅。
「畢竟空」不是空無,而是從眾生第八識如來藏自身猶如虛空、無我、無人、無法的自體性來說。
是以,畢竟空不是涅槃,同依眾生第八識如來藏而有而說,兩者「不一不異」。
2013-11-12 7:18 am
涅槃就是證滅諦
但那是在生命消逝之後要做的

有些人會沉溺貪求一種寂靜空無的境界
那也只是一種沉溺貪求

在生命之後還有沉溺貪求就不可能涅槃




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
貪求生命
因此行者捨棄對生存的渴求
但不是自殺
捨棄對生存的渴求
但不是捨棄生存
從捨棄對生存的渴求裏
滅絕了一切貪嗔癡發生的可能性
所以在梵行已立之後
他們從萬事萬物盡皆無常的深透體證之中
得證出"我是無常"

因此從捨棄生存欲望之中得到了第一種解脫的利益->"寂滅"的真諦
自我覺醒的行者
在捨棄了對生存欲望的妄想之後
更進一步的發現
唯有走向清淨梵行可以讓自己恆保這種寂滅的真諦
於是對一切的生命
體證與實現了"尊重一切生命"的真諦
在這樣的過程裏
雖然深知生命終究是無常
卻不妨礙自己對生命的一份感動
這份對生命的感動
並非來自於對自我生命的感動
而是對世界上
對世間裏
對三界中
一切生命的感動
如同慈父慈母對自己的孩子
所產生的那份愛心
從那份愛心當中
對世間的生命價值
產生的感動裏
修習慈心觀
進而從當中
發現到解脫道
並非離開世間道
並非離開出世間道
而是完全的超越
超越世間與出世間道
超越一切

在超越一切的過程當中
心靈得到了完全的淨化
心從原本看得見 摸得到的形體
變成了一片的透明
心與整個宇宙
心與整個世間
存在著一份無可言喻的共鳴
超越了時空的拘縛
能與古聖先賢
能與未來的行者
能與一切同樣在這個修行道路上的覺悟者們
有著一份同等的共鳴
同時也與世間裏的眾生們
同時也與這三界六道之中的眾生們
無論是地獄道
餓鬼道
畜牲道
還是阿修羅道
天人界
乃至於他化自在天裏的天魔們
從那至純至淨的心靈裏
感受到同樣的那份初始的本懷
感受到眾生的悲苦而不被悲苦所染
感受到天魔的執著而不被魔逆所擾
因而超越了解脫的彼岸(不是達到, 真的沒有彼岸那樣的虛枉境地)

而這樣的行者
不論是出家的比丘
還是在家的修士(只是指沒剃除鬢髮而言)
從當中得證到第二種解脫的利益-->"空義諦"
這樣的自我覺醒的行者
在經過那三大阿僧祇劫的磨練之後(劫在此只有指微細的心念,而非時間)
開始深行無染的菩薩行
根據眾生們的習性與認知
能夠自由的變換角色
去引導與利益眾生
而走向一條不會有任何後悔
義無反顧的道路
在這個道路上
深知一切造作
都只是利益眾生之行
猶如舉手之勞一般的心性
不管是任何事情
都不再留下任何行善的心理
都不再留下任何自我的心理
他....如同雲一般的瀟灑
是的
就是那樣子瀟灑
又酷 又帥
做完之後不曾在內心裏留下任何東西
最多只是會心一笑
就離開了
直到
這個自我覺醒者
到了離開人世的時候
一樣如此
瀟灑的
如同他不曾來過這個世間一般
揮揮手
向曾經認識的朋友們道別
而瀟灑的離開這個世間
不再留下任何可以輪迴生死的種子
只留下一份心願
~~~~~~
(看~~~有流星~~~~快許願~~)
(嗯~~~~)
(你許什麼願~~~~)
(嗯~~~~世界和平~~~~~~~)

2013-11-11 23:33:10 補充:
想要印證 必須要有極細微的觀察能力

不要壓抑所有的念頭 有些人會覺得內心像兩個人(善與惡)在鬥爭就是因為喜歡搞壓抑 搞到變成神經病


把善心拉出來 把惡心壓下去真的是很蠢的行為


智者認為要達到解脫的真正方法是在於是否能夠真實的觀察自己的身體, 感受, 心, 以及思想

應該要把心放鬆 不要執著善與惡 讓念頭自然的出來 再好好觀察他們是怎麼萌生 盡量觀察到細微處
這麼做就會懂得怎麼當自己


久了 習慣了 就可以自然而然 時時處於觀照的情況

有些人可以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態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都該多試著用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觀點

2013-11-11 23:33:16 補充:
觀察自我心態乃至到最細微處 不只可以讓你深入自我的潛意識 更可至生命的本源 而對生命起讚嘆


這個修法能讓你看清如何起心動念 為何起心動念
因而不被欲望操弄 但會進入一種寂靜空無的境界

這樣仍是不夠的 此時要更加強你的觀察能力 更加強的觀察這種心境的破綻


空即是色知道吧
以空觀有之後 還必須以有關空

這不只可以讓你深入自我的潛意識 更可至生命的本源
進而跟三界六道的心串連一片 進入如來藏之中

2013-11-11 23:36:18 補充:
還有一些在意見中

2013-11-11 23:37:18 補充:
要完全保持客觀的心態去看待所覺知的身 受 心 法

身念住:舉凡身體一切的動作都算
吃飯的時候 嘴巴的動作 牙齒的動作 舌頭的動作 手的動作 手臂的動作 都要細微的覺知它

走路的時候 腳抬起來的動作 跨出去的動作 腳落下的動作 是腳趾先著地還是腳根先著地的動作 都要細微的去覺知它

呼吸的時候 也是如此 氣息從鼻孔流入進來 覺知它到了喉部 覺知它到了肺部 覺知它進入肺葉裏 以及覺知它從肺葉裏從喉部再從鼻孔出來 覺知空氣的冷暖 冬天的時候空氣是涼的 夏天的時候空氣是暖的 都需要很仔細的覺知

2013-11-11 23:37:30 補充:
覺知吸氣的時候 腹部的變化 細微的隆起 細微的消去 覺知腰部 如果有繫腰帶的時候 腰帶與腹部所產生的束縛感知

凡是所有可以想到的肢體動作 都要能細微的覺知


受念住 所有的苦受 樂受 不苦不樂受 所有的痛受 乃至於病痛的時候 病痛帶來的覺受都要覺知


心念住 觀照自己的心境 心態 情緒 脾氣 心念 從粗略至微細 無論善惡念 都不去左右它 客觀的看清楚 把自己當成是觀察者 觀察自己的心


法念住 觀照自己的思維 觀照與人互動的過程 觀照所有所做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觀照所見所聞並仔細的觀察前因後果
覺知 觀照 建立在不預設立場 不下結論 不作分析的過程當中持續進行一段時間

2013-11-11 23:37:39 補充:
這種過程最好持續一年以上
再回頭反覆思維 回頭整理 分析
當覺知越細微 觀照越細微
那麼
就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眼界
2013-11-12 12:30 am
畢竟空、自性、實相、法性、涅槃‧等都是《理體》之異名。
萬法,事相也。
涅槃與萬法互不為礙,理事無礙故,體相不二故。
2013-11-11 11:37 pm
畢竟空是不是涅槃??
只是一念驚覺, 一念清淨, 靜體圓機, 動靜兩忘.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11000010KK019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