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否主張人只應有慈悲心而應避愛

2013-11-11 12:47 am
佛教是否認為五倫之愛是煩惱之源,避愛是出家的原因麼?

回答 (9)

2013-11-11 7:38 am
✔ 最佳答案
佛教講的是清淨,平等,覺
為何人本只具有慈悲心?
因為慈悲心是平等,不變的,所謂不變,就是不生滅的
會生滅的為假
故七情六慾皆為假
兒子會殺老子嗎?老公會找小三嗎?媽媽會放棄子女嗎?
答案是:都會
也許您會說:我不可能會這樣,我也從來没這樣,要知道,不變的是叫永恆
一百年對老婆不離棄,一億年您敢保證不會變心?所以去掉這些假的情緒後只剩慈悲心,慈悲心是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皆平等~所以没有分別,也不會執著在其一,更不會打妄想~
七情六慾皆為假,是讓我們了解<諸法實相>,放下煩惱轉為菩提,没有所謂避愛的問題,試問~明知賭局是騙人的,還會下去押注嗎?明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您還要跳下去迷嗎?說避愛⋯⋯那就是還迷於七情六慾呀
2013-11-16 6:39 am
版主大德法安,慈悲心裡面一定包含~~愛~~在裡面,而愛裡面卻未必有

~~慈悲心~~的影子,避愛而出家的出家猶如>>以沙蒸飯<<,

用出家而來~~避愛~~猶如>>沙漠流沙<<永無出期耶,末學淺見僅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3-11-12 8:39 pm
自我覺醒的行者
並不是依靠著因果報應之說而開始深信德行戒行
自我覺醒的行者
並不是恐懼於有因果報應之說而開始遵行德行戒行
自我覺醒的行者
是來自於內心深處
對貪的後果 對嗔的後果 對癡的後果 有明顯的體會與證悟
明明白白且完全沒有任何疑慮的情形下
自我從內在裏
完全杜絕
完全根絕
貪嗔癡的根本種子

他們知道
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
貪求生命
因此他們捨棄對生存的渴求
但不是自殺
捨棄對生存的渴求
但不是捨棄生存
從捨棄對生存的渴求裏
滅絕了一切貪嗔癡發生的可能性
所以在梵行已立之後
他們從萬事萬物盡皆無常的深透體證之中
得證出"我是無常"

因此從捨棄生存欲望之中得到了第一種解脫的利益->"寂滅"的真諦
自我覺醒的行者
在捨棄了對生存欲望的妄想之後
更進一步的發現
唯有走向清淨梵行可以讓自己恆保這種寂滅的真諦
於是對一切的生命
體證與實現了"尊重一切生命"的真諦
在這樣的過程裏
雖然深知生命終究是無常
卻不妨礙自己對生命的一份感動
這份對生命的感動
並非來自於對自我生命的感動
而是對世界上
對世間裏
對三界中
一切生命的感動
如同慈父慈母對自己的孩子
所產生的那份愛心
從那份愛心當中
對世間的生命價值
產生的感動裏
修習慈心觀
進而從當中
發現到解脫道
並非離開世間道
並非離開出世間道
而是完全的超越
超越世間與出世間道
超越一切

在超越一切的過程當中
心靈得到了完全的淨化
心從原本看得見 摸得到的形體
變成了一片的透明
心與整個宇宙
心與整個世間
存在著一份無可言喻的共鳴
超越了時空的拘縛
能與古聖先賢
能與未來的行者
能與一切同樣在這個修行道路上的覺悟者們
有著一份同等的共鳴
同時也與世間裏的眾生們
同時也與這三界六道之中的眾生們
無論是地獄道
餓鬼道
畜牲道
還是阿修羅道
天人界
乃至於他化自在天裏的天魔們
從那至純至淨的心靈裏
感受到同樣的那份初始的本懷
感受到眾生的悲苦而不被悲苦所染
感受到天魔的執著而不被魔逆所擾
因而超越了解脫的彼岸(不是達到, 真的沒有彼岸那樣的虛枉境地)

而這樣的行者
不論是出家的比丘
還是在家的修士(只是指沒剃除鬢髮而言)
從當中得證到第二種解脫的利益-->"空義諦"
這樣的自我覺醒的行者
在經過那三大阿僧祇劫的磨練之後(劫在此只有指微細的心念,而非時間)
開始深行無染的菩薩行
根據眾生們的習性與認知
能夠自由的變換角色
去引導與利益眾生
而走向一條不會有任何後悔
義無反顧的道路
在這個道路上
深知一切造作
都只是利益眾生之行
猶如舉手之勞一般的心性
不管是任何事情
都不再留下任何行善的心理
都不再留下任何自我的心理
他....如同雲一般的瀟灑
是的
就是那樣子瀟灑
又酷 又帥
做完之後不曾在內心裏留下任何東西
最多只是會心一笑
就離開了
直到
這個自我覺醒者
到了離開人世的時候
一樣如此
瀟灑的
如同他不曾來過這個世間一般
揮揮手
向曾經認識的朋友們道別
而瀟灑的離開這個世間
不再留下任何可以輪迴生死的種子
只留下一份心願
~~~~~~
(看~~~有流星~~~~快許願~~)
(嗯~~~~)
(你許什麼願~~~~)
(嗯~~~~世界和平~~~~~~~)
2013-11-12 2:29 am
去聽聽出家人的教化,便知他們的大愛沒有遺漏你.
2013-11-11 7:05 pm
佛教說佛法能對治
人因為形色而產生的諸多煩惱執著

你的文章有作弄佛門的惡心

你應該放棄
2013-11-11 4:18 pm
=================================佛教是否認為五倫之愛是煩惱之源=================================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菩薩變化 示現世間 非愛為本。但以慈悲 令彼捨愛。 愛是欲本不斷欲本 不能斷輪迴業 =======================避愛是出家的原因麼?=======================菩薩大慈 為眾生 求無上法而慈菩薩大悲 悲眾生 不知法無性而悲 故知出家 非單純避愛 出家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才是真出家 經文參考(點擊)何謂大悲 思益梵天所問經何謂菩薩大悲作意
2013-11-11 5:39 am
佛法沒有否認五倫.只是要體認世間的無常.要能生活在當下,生活在當下就不會執著.生活中的一切要能隨緣.生活中雖有情執愛見,當無常來時,當下不執,就遠離情執愛見,那就沒有煩惱痛苦.

避愛不是出家的主因,是恆揚佛法大愛為主因。因為個人成就容易,要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必須拋開個人情執與愛見.
事實真出家,是證空性.剃髮著袈裟是身出家.他還是凡夫。若證空性,不依定要剃髮著袈裟.
2013-11-11 4:03 am
末學認為佛教徒,是將五倫之愛昇華而出家的,將自己一己之身的小愛昇華為大愛,不是(避愛)。

至於煩惱另有其源,佛教基本上認為三毒����貪瞋癡〉才是煩惱之源。
2013-11-11 1:23 am
作法跟想法能作到如初一至、名副其實............只有人能透過修練學習

這才是真正的人間有情

不適功利主義颱風洪流海嘯地震般的世間覺..........


收錄日期: 2021-04-11 20:06: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10000010KK025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