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人為對象的造型設計,遠在西元前27000年奧國維倫多夫挖出最早的雕像維納斯小雕像,即顯現高度的審美文化;從人類社會出現開始,人們就產生了對美的主觀反映,埃及文明在公元前4000年就出現在尼羅河兩岸 ,埃及人對清潔很重視,化妝術和服裝一樣,也有嚴格的宗教和皇室的規定。那時候男女都化妝,化妝技巧鮮明繁複,他們還進行人體繪畫或刺繡紋身。化妝品和香水在當時是由牧師們調製的,他們嚴格保守配方,只賣給那些有能力購買的人,髮型和服裝一樣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所以古埃及人花大量的時間梳理頭髮,做成各種髮型。而且古埃及人擅長做假髮,由於埃及氣候炎熱,加上埃及貴族講究整潔,他們常常把頭髮剃光,戴上用真髮做成的假髮。
希臘時期的服裝文化便十分重視人體的曲線美,那些體育健兒就表現出比例勻稱,肌肉發達的人體美感,表現出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也並非服裝。創始時期的希臘女子很少化妝,但到了公元前4世紀,除了下層社會的女子外,幾乎所有的希臘女性都開始化妝,上層社會的女子還佩戴珍貴的頭飾,例如金螺圈,銀帶或銅帶。
羅馬人除了少數非常富有之外,極少有私人浴室,出入公共浴室成為大家很青睞的一項社會活動,他們廣泛的使用化妝品、香水以及護膚品。對於羅馬人而言,頭髮的作用遠遠不止於編結成各種式樣,基於各種宗教迷信,頭髮與很多儀式活動聯繫在一起。最初,女子不准戴裝飾品,公元前2世紀以後,絲質圍巾、手帕、扇子、遮陽傘等飾品開始流行起來。
中世紀的歐洲在查里曼大帝統治期間,充滿黑暗痛苦的歐洲得到了短暫的舒緩,藝術、文學和服裝時尚又一次繁榮昌盛起來。不同國家的化妝習慣也不盡相同,社會地位不同,化妝的色彩也不相同。例如,6世紀西班牙的妓女用粉紅色腮紅,3個世紀後德國的貧窮女子也使用起粉色粉底,英國女子則多用白 色粉底,意大利女子則強調皮膚的自然色澤,她們所用的粉底色澤比皮膚本色偏暗,呈肉色,6世紀德國和英國,橙色口紅也非常受歡迎。中世紀髮型以自然為主,女子髮型無外乎兩種,鬆散飄逸或是編成辮子。
自文藝復興時起,西方服裝設計就成為“窄衣”風格。服裝貼身、合體。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人體形態外觀,不僅僅有緊身衣這種高度寫實的表現人體輪廓的類型,甚至還利用誇張手法表現人體的服裝,比如:中世紀的歐洲強調女性的衣服要“束腰”,用緊身上衣以及搭扣將女性的腰緊緊束住,於此同時也墊高了胸部,從而誇張的表現出女性的曲線美感。
進入十七世紀之後,是法蘭西的世紀,是新興中產階級崛起的年代。個人審美也通過專業設計在造型中閃耀光芒,女性與男性都推崇隨意、自然、優雅。沙龍、時裝設計師、髮型師,模特兒以及花邊、香水、高跟鞋、手套、手袋等各種時尚紛至沓來,烘托出巴洛克時期的繁榮和精緻。這個時期的男子視美如命,他們完全捨棄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款式,瘋狂的追逐一切刺激的顏色和飾物。(誇張的假髮、佩戴華麗的領飾、各種花邊的大翻領、絲巾),以陰柔為美的標準。女子服飾則沒有什麼較大的改變,仍然講究曲線,配合緊身上衣,呈現出豐胸翹臀的形象。
18世紀,隨著資產階級地位的不斷上升,巴洛克時代的帝國風格逐漸被洛可可時代所替代。18世紀的歐洲人仍不經常洗澡,人們靠化妝來遮掩骯髒的皮膚,用香水來遮掩體臭。塗抹臉部的粉底霜通常是用鉛粉做的,兩頰施以少許脂粉。18世紀末法國的民主思想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品位,人們開始傾向於清新的空氣和氣味,鄙棄濃重香水的味道。18世紀的男女都盛行在頭髮上灑香粉,女人用麵粉撒在頭髮上,看上去效果會更好。
18世紀早期,時裝文化開始興起,時裝雜誌也開始反映生活方式,使大眾變得對時尚更敏感了,人們緊跟著巴黎服裝的步伐。十八世紀的洛可可時期則是將女人推到繁華至極的盛裝。男裝基本沿襲了巴洛克時期的服裝款式,只是去掉了繁複裝飾,逐漸吸收英國紳士風格,開始朝著簡潔、嚴謹的方向發展。女裝開始強調溫潤柔艷。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使女子服飾盡顯浮華。
不過西方服裝發展至近代,表現人體美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1946年,比基尼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英國設計師瑪麗發明“迷你裙”;90年代,意大利設計師范思哲利用“透”和“露”的款式強調女性身體的性感設計,引領著時裝界在全球的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