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題一題 [再問多一次]

2013-11-07 2:46 am
由於有人提出了新意見,所以再問同一個問題。



有一班共50名學生,老師共出了5條題目給予該班學生。

有40人答對了第一題。
有30人答對了第二題。
有31人答對了第三題。
有45人答對了第四題。
有35人答對了第五題。

答對了3題或以上的同學可以放學,答對小於3題的同學要留堂。問最小有多少人可以放學,不需留堂?

意見可參閱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3110500233

回答 (7)

2013-11-07 5:04 pm
✔ 最佳答案
這等於問:

有一班共50名學生,老師共出了5條題目給予該班學生。

有10人答錯了第一題。
有20人答錯了第二題。
有19人答錯了第三題。
有5人答錯了第四題。
有15人答錯了第五題。

答錯了3題或以上的同學要留堂,小於3題的同學可以放學。問最多有多少人要留堂?

最壞的打算,要留堂的剛好錯3題,
(10+20+19+5+15)/3 = 23
因為23大過題目說的5個數,所以最多有23人要留堂。

即本題的答案是最小有27人可以放學。

(ps. 假如是貓老師的數字,那因為個個只答錯一、兩題,所以冇人留堂。
若如 '那些年' 的數字 (10, 20, 19, 40, 15),
(10+20+19+40+15)/3 = 34.67
因為34.67小於這五個數中的40,
(10+20+19+15)/2 = 32
32大過其它四個,所以最多有32人要留堂。

最後我要說的是因為 'LAMLAM' 畫蛇添足,所以令三位老師都不明他的意思。)
2013-11-07 7:27 am
對不起,我不知道那麼熱鬧。都是 Mr. Kwok 醒目,我才可以看到。

問:(50-X) 不一定是答對兩題,而是答不對五題,即是0-4皆可。
答:因為要求最小人放學,所以要留堂的都是答對兩題。

2013-11-06 23:32:20 補充:
問:那是甚麼情況?
答:如下,'y' 代表答對,'x' 代表答錯。(最前 27 個人五題都答對。)
第一題:yyy yyyyy yyyyy xxxxx xxxxx
第二題:xxx xxxxx xxxxx yyyxx xxxxx
第三題:xxx xxxxx xxxxx xxxyy yyxxx
第四題:yyy yyyyy yyyyy yyxxx xxyyy
第五題:xxx xxxxx xxxxx xxyyy yyyyy

2013-11-06 23:36:08 補充:
其實我都不知 LamLam 寫甚麼!(我太低層次了。)

2013-11-06 23:52:00 補充:
那是某人提問的問題。(一條基本上是錯的問題。)

2013-11-07 06:15:11 補充:
同意 Masterijk 的觀點,所以計算出來的結果一定要同時全小於 a, b, c, d, e.

例如題目是 40, 30, 31, 10, 35. 則計出的 x 是 15.33, 大於 10,
所以只可能有 10 人答對五題, 那要從新再計算, 設 10 人答對五題, y 人答對四題,
5*10 + 4y + 2(40 - y) = 40 + 30 + 31 + 10 + 35
==> y = 8
所以最小有 18 人放學。

2013-11-07 06:22:58 補充:
LamLam 的回答有點亂來,
"第2分佈層:答錯2道題的最多人數為:( 20+19+5+15)/2=29.5"
為何不刪除最大的 20, 或最小的 5, 或中位數 15, 而是不左不右的 10 呢.
所以這個解說完全不合理。

2013-11-07 23:20:10 補充:
對不起各位老師,我這個小朋友把你們也變成小朋友,
我也不知何時有了這個魔法的。

2013-11-07 23:35:34 補充:
你只要不讀多啲書就可以了,真妙!

2013-11-07 23:55:33 補充:
不要緊,例如 '隨機率運算方式' 有 Max = Min, 我都已經唔記得幾時學,
我現時只懂用 '加' 及 '乘',頂 out 的小朋友啊!

2013-11-12 21:45:07 補充:
Kwok sir, '暴雨' 大大解的我看懂,他將題目的 '對' 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即是平均做到三題錯的要留堂。
正因五題總共有 69 人做錯,如果同一人做錯三題,則應該最大有 23 人做錯三題,亦即最壞的情況是有 27 人全對,23 人錯三題。
2013-11-07 5:22 am
那些年是算對的,但他的方法不能針對每天的答對總數,請看我於意見欄的例子。

我舉的例子是全部人都可以放學。

2013-11-06 21:39:06 補充:
我覺得 LAMLAM 開始發威啦!

多謝你!

2013-11-06 23:21:08 補充:
噢,是我打錯了~
我用倉頡的~

應該是我腦袋處理 天 和 題 的時候混亂了~
Cognitive Science~

2013-11-07 00:25:59 補充:
不雅之苦:絕對是數學optimization的問題。

Mr. Kwok:
那些年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我覺得方法上應該不是那麼簡單,因為設立:
5x + 2(50-x) = 40 + 30 + 31 + 45 + 35 並沒有考慮個別日子的答對總數。

舉例說,如果第一至第三題都有50人答對,第四題15人,第五題16人。

那麼,不可以計 5x + 2(50-x) = 50 + 50 + 50 + 15 + 16 = 181 吧~

所以肯定還有一些額外的條件要處理。

可惜那麼快就 close case,未能讓大家認真討論一下...

那些年:如果方便的話請討論。

2013-11-07 00:26:18 補充:
以上一格是我 copy 過來的意見~

2013-11-07 00:29:01 補充:
那些年於 008 的分法正是我自己於 Excel 試過的分法,所以我確定那些年的答案的正確的,但我只是想搞清楚個方法。

我認為應該要考慮每題的答對總數~

就我以上於 013 的例子,放學的人數 = 50。
但如果根據上述的解法,仍會解出 x = 27。

所以我認為有額外的條件要考慮~

至於LAMLAM所說的其實並非不能明白~

2013-11-07 00:34:39 補充:
各位,簡單來說,問題就是於那些年 008 的分配 x, y 的時候是否能夠隨意分配,答案是不。

因為仍要考慮每行的總數有限制。

所以如果 Mr. Kwok 的題目不是 40, 30, 31, 45, 33,而是 a, b, c, d, e,那麼就要小心考慮,這也是我當初發郵件給兩位要求繼續討論的原因。

謝謝~ ^__^

2013-11-08 02:52:21 補充:
大家記住要互相尊重......

品行為先......
2013-11-07 5:09 am
其實我覺得那些年的想法很有效,因為問最小有多小人不用留堂,所以要盡量多人留堂。

一定有人不用留堂,就由他們盡量分配了答對的題目,而剩下的人全部是答對 2 題,這樣是可以導至留堂人數最多而符合題意的。

2013-11-06 23:03:02 補充:
只是好奇!你是不是用「語音輸入法」呢?

每 [天] 的答對總數

每 [題] 的答對總數

2013-11-06 23:47:57 補充:
Sorry! 我又唔明啦!

如果 [ 即是0-4皆可 ] 咁會多過 27 人放學啦!

2013-11-07 00:00:00 補充:
來源很複雜但其實不重要,但有可能是天馬行空,亂想亂問的東西,有可能是

(一條基本上是錯的問題。)

但從何指出它的錯處呢?

2013-11-07 23:31:20 補充:
我極度希望你真的有「魔法」可以 把我變成小朋友。「返老還童」,妙呀!妙呀!

2013-11-07 23:47:14 補充:
都讀左啦!後悔已經太遲了。

2013-11-13 12:53:03 補充:
THANK YOU VERY MUCH.~~~~~~
2013-11-07 4:53 am
50人答5條題目, 40人答對第一題, 30人答對第二題,31人答對第三題, 45人答對第四題, 35人答對第五題。

50-40=1050-30=2050-31=1950-45=550-35=15首先求解原題。每道題的答錯人數為(次序不重要):10, 20, 19, 5, 15第3分佈層:答錯3道題的最多人數為:(10+20+19+5+15) /3=23第2分佈層:答錯2道題的最多人數為:( 20+19+5+15)/2=29.5第1分佈層:答錯1道題的最多人數為:(9+5+15/1=29Max_3=Min(23,29.5, 29)=23。因此答案為:50-23=27其實,因為10小於23,所以在求出第一分佈層後,就可以判斷答案為27了。
所以27位同學可以放學,23位同學要留堂

2013-11-07 14:00:07 補充:
以您的水平,當然唔明,這是隨機率運算方式,讀多啲書啦小朋友﹗
2013-11-07 4:33 am
我都覺得那些年要解釋一下,根據以下

設有 x 人答對五題,所以有 (50-x) 人答對兩題而要留堂。

(50-X) 不一定是答對兩題,而是答不對五題,即是0-4皆可。
2013-11-07 3:06 am
同時可以答中最難三題的人:
(0.6)(0.62(0.7)=26.04%=13人


收錄日期: 2021-04-11 20:23: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06000051KK001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