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每論及東北亞國際關係,中日韓恩怨情仇立時浮現,中日韓三國恩仇久遠易結難解,2012年更出現多次不穩定形勢,包括領土領海爭執、中韓不滿日本對二次大戰歷史的詮釋,以及各自出現的民族主義對立高潮。無論與日本之間是領土或領海、或民族主義情緒的衝突,中共與南韓的立場一致,日本是中韓共同的敵人。
雖然中日兩國在1972年即恢復外交關係,但二戰和冷戰的歷史因素使雙邊關係起伏不定,多數時間處於緊張或低迷的狀態。隨著後冷戰時期中國的經濟崛起,日本國內亦出現「中國威脅論」的聲音,而中國力量持續的提升對日本形成經濟和安全挑戰。然而,中國的經濟發展直接挑戰日本長期作為區域領導者的地位,一方面日本經濟衰退使東亞經濟發展呈現真空,一方面隨著經濟而來的軍事力量,使日本不得不有所防範。
隨著北韓發展核子武器以及中國軍事力量的展示,東北亞區域安全的緊張情勢自1993年起開始節節升高。中國在1996年3月進行彈道飛彈試射及軍演,試圖恫嚇臺灣,並左右臺灣總統大選的結果,釀成第一次臺海危機,區域環境的動盪使得日本橋本政權開始調整對華政策。自此可發現日本採取「外部制衡」和「柔性平衡」等方式試圖降低來自中國的挑戰,不只是整體上依附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日本的「權力平衡」也開始擁有描寫和規範性意義。
面對中國日漸強大的軍事力量,無論是進一步與東協交往或鼓勵中國朝建設性夥伴的方向發展,日本採取的策略是希望透過全球自由貿易體制,以經濟利益反制中國持續發展軍事能力的意圖,並同時與東協形成抵禦中國崛起的區域防線。
政治安全上中韓之間矛盾的剛性弱於韓日與中日兩對雙邊關係的矛盾。 中日韓作為鄰近的三個主要地區大國,中韓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兩國在對待朝鮮、特別是如何應對朝核問題的態度上的差異,二是在半島統一問題上的立場,三是韓國與美國的安全聯盟關係。 如果仔細探討,我們會發現,中韓之間的矛盾是可以緩和的,關於對待朝鮮和朝核問題,中韓都不希望朝鮮出現動盪,而是希望促進朝鮮實現穩定轉型,在這個意義上,中韓兩國具有共同看法。在半島統一問題上,中國政府從來就聲稱支持半島的和平統一,實質上只要不危害中國的安全利益,中國也的確不需要反對朝半島的統一。因此,中韓之間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矛盾的確可妥協的空間。
與之相對,中韓兩國與日本在歷史問題、領土問題上均存在深刻矛盾,短期內幾乎沒有辦法解決,而且妥協的空間很小,特別是在領土爭議問題更是如此,今年先後爆發的獨島和釣魚島爭議已經充分的顯示了中日、韓日之間在領土問題上的剛性矛盾可能帶來的破壞力。 中國與日本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很多矛盾,例如台灣問題、日本入常問題、日美同盟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問題等,這些矛盾幾乎都是結構性的,只要日本不甘於中國成為東亞地區的領導力量,這些問題就會一直存在,而且日方可能隨時企圖利用這些問題來牽制中國。
日本作為曾經殖民過朝鮮半島的國家,在中國重新恢復東亞最強國家的背景下,對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的前景會非常擔憂,擔心自己在東亞的地位會徹底被邊緣化,甚至在歷史問題上會受到中國和朝鮮的報復。 韓日矛盾的深刻性,也是為什麼儘管美國試圖將美日、美韓兩對雙邊安全同盟整合為美日韓三邊安全同盟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
朴槿惠就任總統後第一個出訪國仍是美國,但第二個出訪國卻打破慣例,選擇了中國,沒有到日本。中韓兩國撇開日本的推測不絕於耳。 在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朝鮮半島南北關係上,朴槿惠總統欲推行獨立的外交路線,對北朝鮮擁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的合作對韓國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令人擔憂的是,中韓接近對日本可能造成影響。日本與中韓之間的關係因歷史認識和領土問題對立而深度冷卻。日本再無所作為的話,中韓相互靠攏可能造成日本被撇開,甚至可能出現中韓的“反日陣線”。
北朝鮮問題是整個東亞地區的課題。如果朝核問題和導彈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則對周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益的。相反,如果在此問題上不能步調一致,則只能有利於北朝鮮。中韓首腦一致表示,將努力重啟六方會談。日本也需考慮自己的戰略,安倍首相以強化日美關係為基礎,積極推進日本與東南亞、中東、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但如何修復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將成為日後重要的政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