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俄容共政策下 共產黨採取怎樣的發展策略

2013-11-02 6:39 pm
可唔可以比啲意見我思考下
趕住交功課 plz

回答 (2)

✔ 最佳答案

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AF%E4%BF%84%E5%AE%B9%E5%85%B1

1923年,孫文與共產國際合作,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對抗北洋政府。列強多不支持孫,孫僅獲得蘇俄支持以因應情勢。孫在改組中國國民黨同時,實行「聯俄容共」。蘇俄給予孫大量武器和財政援助,並派出軍事及政治顧問幫助孫建軍北伐。隔年,黃埔軍校成立。在蘇聯的影響下,孫文力排眾議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史稱「聯俄容共」,中國共產黨在後來將其稱爲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方面日後單方宣稱孫文政策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下的三大政策),而這與中國國民黨人對「容共」政策理解並不一樣:中國國民黨人認為,孫允許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是真,但其至始至終只有一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無所謂新舊。1923年6月,中共三大確定全體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方針。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孫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25名中央執行委員中,譚平山、李大釗、於樹德為中國共產黨員;在17名候補委員中,沈定一、林祖涵、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韓麟符、張國燾為中國共產黨員。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中國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共三人,廖仲愷、戴季陶為中國國民黨員,譚平山為中共黨員。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中國共產黨員和中國國民黨員左派親共親蘇勢力為骨幹,改組或建立了中國國民黨各級黨部。孫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受蘇俄指使在中國國民黨內部發展迅速,控制了中國國民黨諸多重要職務,引起中國國民黨內激烈政治分歧,造成寧漢分裂。在蔣中正率領北伐軍佔領上海後,鮑羅廷秘密策動郭松齡將軍反對張作霖。張蔣兩人1926年秋天就開始秘密接觸,兩人分別派唐生智和楊宇霆作為代表,展開秘密會晤,達成了共同驅逐共產國際勢力的協議,因此「南京事件」後不到兩周,張作霖便在4月6日得到了公使團的同意,派遣中國軍警突襲北京的蘇聯大使館、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逮捕李大釗等共產黨人,並搜出共產國際發來的大量指示、訓令、顛覆材料(與馮玉祥的合作顛覆文件、紅槍會及煽動農民的紀錄、中共文件等,「蘇聯陰謀文證彙編」)和武器彈藥。其中一份訓令內稱「必須設定一切辦法,激動國民群眾排斥外國人」,「不惜任何辦法,甚至搶劫及多數慘殺亦可實行」[3],證實了蘇聯全面指揮顛覆中國政府的暴力運動、排外運動。4月12日,與張作霖達成默契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所謂「清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則強烈譴責「國民黨」(張作霖代表國民黨?)粗暴侵犯蘇聯使館尊嚴,並稱此事件乃帝國主義的挑撥,中國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者的工具。4月19日,蘇聯召回北京駐華代辦及大使館職員[4]。 蔣在南京隨即發動清黨;武漢親共派首領汪精衞在偶然獲得共產國際關於在顛覆中國政府的策略文件後,也開始清黨。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政策到此結束。
2013-11-03 1:33 am
共產黨滲透與及分化國民黨。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g/63g01/63g0101.htm
十月革命後,蘇俄亦多次派遣吳廷康、馬林等會晤孫中山,表示願意協助中國革命,並力促國、共兩黨聯合。1922年秋,孫中山決定聯俄、聯共。翌年一月與蘇俄使者越飛(Adolph A. Joffe)共同發表《孫越宣言》。於是,孫中山乃致力於國民黨之改組和國共之合作,派廖仲愷赴日與蘇俄代表磋商,遣蔣介石赴蘇考察。蘇俄亦派鮑羅廷(Michael Markovich Borodin)來華,協助中國國民黨改組。
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並允許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黃埔軍校創立,由蔣介石出任校長,共產黨黨員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代主任。這樣,國共兩黨的首次合作開始實現。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27: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102000051KK000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