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
耶穌死後不及20年,使徒保羅即表示,撒但企圖造成分裂藉此引誘人偏離純真信仰的陰謀“已經發動”了。(帖撒羅尼迦後書2:7)早在公元49年左右,治理機構在一封致各群會衆的信中指出:“我們聽説,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裏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使徒行傳15:24)當時在會衆之內有些人明目張膽地提倡相反的見解——在這個事例上,顯然牽涉到外邦的基督徒是否必須受割禮及謹守摩西律法的問題。——使徒行傳15:1,5。
在第一世紀,隨着時間過去,造成分裂的思想像毒瘡一般蔓延。(可參閲提摩太後書2:17。)到公元51年左右,帖撒羅尼迦有些人謬誤地預言,主耶穌的“臨在”已迫在眉睫了。(帖撒羅尼迦後書2:1,2,《新世》)大約公元55年,哥林多有些人棄絶了關於死者復活的清晰基督教主張。
沒有任何受感示的記載向我們透露,接着的30年間基督徒會衆裏有些甚麽事發生。但是到使徒約翰寫他的書信(約公元98年)時,已有‘好些敵基督者’出現。
有60多年的一段時間,衆使徒形成一股‘攔阻的力量’,力圖制止叛道的勢力發展。(帖撒羅尼迦後書2:7;可參閲約翰二書9,10。) 但是當基督徒會衆行將進入公元第二個世紀之際,最後一位使徒——約翰——在公元100年左右逝世。以前叛道的勢力慢慢滲進會衆裏,但現今卻行將不受約束地爆發,結果對基督徒的組織和信仰均産生極具破壞性的影響。
耶穌對門徒説:“你們都是弟兄。……你們的領袖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馬太福音23:8,10,《新世》)因此,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會衆並沒有任何教士階級。身為受靈所膏的基督弟兄,所有的早期基督徒均懷有在天上與基督一同作祭司的希望。(彼得前書1:3,4;2:5,9)至於組織的結構,每群會衆均受一組監督(屬靈的長老)所督導。 所有長老均具有相等的權柄,沒有任何長老有權作威作福地“轄制”他們所照料的羊群。(使徒行傳20:17;腓立比書1:1;彼得前書5:2,3) 可是,隨着叛道的勢力逐漸形成,事態便開始迅速改變了。
奧古斯塔斯·尼安德在他所著的《首三百年的基督教與教會歷史》一書中解釋事情的經過:“在第二世紀,……常設的長老元首之職必然已經確立。既然這位首席長老特别負責監管各事,他遂獲得[以辟斯高普斯]這個名稱,從而使他與其餘的長老有别。”
這樣根基便奠下了,結果導致一個教士階級逐漸形成。 大約一個世紀之後,北非迦太基的“主教”西普里安大力提倡主教擁有特别的權柄——形成一個與長老(後來稱為教士)、執事和平信徒有别的群體。但他並不贊成有一位主教居於高過其他所有主教的地位。
隨着主教和長老攀登教廷的階梯,他們把會衆裏的其他信徒撇下,以致造成了教士(帶頭的人)與平信徒(信徒群體)的分隔。麥克林托克與斯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解釋説:“西普里安[死於大約公元258年]乃是教廷制度之父。從他的日子以降,教士(cler-gy)與平信徒的分别變得很顯著,不久便受人普遍接受了。的確,從第三世紀開始,克勒留斯[clerus]一詞……差不多完全被用來指傳道職分,使之與平信徒有别。隨着羅馬教廷形成,教士們不但成為一個與衆不同的教團,……同時也被視為惟一的祭司團。”
這樣,最後一位使徒死去之後不及150年,在組織方面有兩項重大的改變滲進了會衆之中:首先是主教和長老的區分,主教在教廷的階梯上居於最高的層次;第二是教士與平信徒的區分。
基督的純淨教訓是有稽可考的——它們給保存在聖經裏。例如,耶穌清楚表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人的魂是會死的。(約翰福音17:3;馬太福音10:28)可是,在衆使徒去世和會衆的組織結構受到削弱之後,異教的道理開始滲進基督教裏,把這些清晰的教訓腐化了。這種情形是怎樣發生的呢?
一個重要因素是希臘哲學的奸狡影響。《新大英百科全書》解釋説:“從公元第二世紀中期起,受到希臘哲學薰染的基督徒開始覺得需要按希臘哲學的思想方法去表達本身的信仰,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頭腦,同時也為了説服飽學的異教徒歸信基督教。”這些懷有哲學思想的人歸信成為基督徒之後,不久希臘哲學便和“基督教”打成一片了。
由於這種結合,諸如三位一體、靈魂不死一類的異教主張便滲進飽受污染的基督教裏。可是,這些主張的起源其實遠早於希臘的哲學家。希臘人實際從一些較古老的文化接收了這些信仰,因為有充分證據表明古代埃及和巴比倫的宗教均提倡這些主張。
隨着異教的道理繼續滲進基督教裏,其他基於聖經的教訓也受到歪曲或被人捨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