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住民應如何開拓未來之路?

2013-10-30 10:28 pm
台灣新住民應如何開拓未來之路?
請大大們幫我解惑一下
感恩

回答 (1)

2013-11-02 10:52 pm
✔ 最佳答案
繼「原住民」「本省籍」、「客家人」、「外省族群」之後,台灣新住民儼然成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台灣社會儼然成為民族大鎔爐,猶似美國立國時期,其影響極為深遠,不但改變人口素質,亦勢必在文化層面產生莫大的衝擊。有鑑於外籍配偶及其子女在語言、文化及教育問題不可忽視,並提出以下的因應策略:

對外籍媽媽的教育與協助
母親是影響子女身心發展的關鍵人物,所以要能夠有效處理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必須從外籍媽媽的基本教育著手,才能見效。因此,要改善新住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必先從協助外籍媽媽做起。

(一)提供學習中文的機會
開辦外籍新娘基本教育班,培養他們認識中文及使用語言能力,並強化其生活適應能力。讓外籍配偶可以跟家人及子女溝通,是促進家庭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此外透過語言能力更能有效與社會溝通,並強化其生活適應能力,有助子女們的學習。

(二)實施產前教育
鄉鎮衛生單位應定期辦理外籍配偶育兒研習活動,提昇她們育兒保健的正確知識及正常教養子女觀念。

(三)設置輔導網絡
設置完善的外籍配偶輔導網絡系統,成立協談中心和輔導諮詢專線,讓遭遇困難的外籍配偶,能有求助的管道,結合社會資源共同協助,讓她們能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才能有效照顧其子女。此外,可藉助優秀外籍配偶的力量,培訓成為雙語種子教師,或鼓勵成立互助團體,透過同鄉的協助與陪伴,對生活適應的問題有較大的幫助。

(四)學校協助發揮親職功能
學校應採積極的態度,主動協助外籍配偶的子女教養。學校輔導室應扮演較吃重的角色,可以向社會局、教育局申請資源補助,以協助外籍配偶家庭解決子女教養的問題。

二、對新住民子女的教育輔導與協助
多數學者認為必須對外籍配偶子女給予教育輔導,且必須從學齡前開始,如此才能避免許多子女入學後產生的適應問題。學前教育對於外籍配偶子女而言,是補強其早期語文與學習經驗的重要管道。

(一)「機構式」的學前教育
外籍配偶未能流利使用主流社會的語言,造成他們在正式學校教育裡的許多困擾,進而影響其學業表現及未來生活。因此政府可採行專門教育計畫,於學前教育階段為他們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多元教育,包括母親的國家文化及台灣社會的價值與教育列為重點,接納雙語溝通,尊重多元價值,讓孩子可以了解母親的語言與文化背景,也能融入台灣的社會生活。

(二)提升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成就
教育部深覺外籍新娘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將其列入教育教育優先區範圍,而針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困擾,學校可提供「課後輔導」、「讀書會」、「家庭訪問」等方式,提升學童學習的信心與成效。

三、教師相關能力的提升
教師是傳遞文化價值的實際執行者,教師怎樣看待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子女,將影響孩子如何看待不同的文化;更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如何看待母親母國的文化。教師面對班上外寄配偶的子女時,需尊重、接納其異國文化與價值觀,方能以中立的態度進行班級輔導,此外,鼓勵孩子在家庭內先認同自己母親母國的文化,並以之為榮,晨光時間的教學,可請外籍新娘來進行各族群母語或介紹各族群文化,讓孩子對不同族群的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進而喜歡、欣賞不同的文化。

新住民子女是台灣的潛力,到2030年,台灣25歲年輕人,有13.5%都來自新移民家庭,將來是可觀的多數,假如他們會講越南或者泰國語,那麼,這些都是寶貴的資產,會是台灣佈局東南亞最大的優勢。多元文化是台灣的發展資產,但是,前提必須先使各族群都能欣賞、認同自有文化,並使其成為一種文化資產。台灣國中、小學新移民學童人數已達20萬人,成為台灣人口成長不可忽視的動能。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0: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30000010KK092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