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民國初年中國如此亂?「辛亥,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2013-10-28 1:58 am
稍知歷史的大大們應該都知道民國初年中華民國的紛亂,就算國民黨北伐成功,張學良「易幟」,中國也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原因為何,是因為當初清末大家只顧著要推翻清廷,完全沒去想清政府垮台後的事,導致匆忙的推翻帝制後,造成如此混亂的現象嗎?



難道真的像某本書的書名一樣「辛亥,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回答 (6)

2013-10-29 10:07 pm
✔ 最佳答案
其實我們觀察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是混亂與秩序交替並行,特別是當改朝換代的時候,是從一個社會制度到另一個社會制度的轉變,總是要經過流血改朝換代,混亂本來相對就會產生,例如周朝結束後的春秋戰國、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等等,更何況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專制,是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1912年差不多有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中間會有一段過渡的陣痛期本來就是在所難免的事。

我們回顧辛亥革命當時的中國,當西方世界都在快速發展的時候,關門當皇帝的清朝對世界的變化卻夜郎自大,被阻隔在世界進步的洪流之外,以至於到晚清的中國陷入被西方列強瓜分的悲慘局面。當時的中國彷彿已是一個重病的病人,雖有人試圖以戊戌變法與庚子新政等藥方來醫治,但事實證明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為目的的改良主義和洋務運動根本救不了中國,這時候必須以動手術的方式才能拯救中國這個垂死的病人,這是辛亥革命發生並一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原因和前提。

孫中山先生說辛亥革命“做成了兩件很大的事:一件是把滿清兩百多年的政府完全推翻,一件是把中國數千年的專制改變。只是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長期的軍閥混戰,有些人據此對辛亥革命提出了批評,如果當初不把秩序破壞掉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混亂局面。這或許如同板主所說:"當初清末大家只顧著要推翻清廷,完全沒去想清政府垮台後的事",我們事後搜尋史料發現人的回憶錄,確實發現絕大多數辛亥革命的參加者主要目的只是推翻舊政權,起義者大都對民主一無所知,也並不感興趣。當時的革命者,除了孫中山同盟會這樣的革命團體有明確的民主訴求之外,大多數革命團體決不是預先想好了一個政體目標,然後考慮通過起義來實現它。

但說起來這也不奇怪,所謂真正的民主對我們也是才發生幾十年的事,西方雅典民主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經短暫實行,雅典民主的短暫成功給了西方民主一個理想的框架,但西方民主的過程也是人民在與舊的貴族專制統治進行長期鬥爭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同樣,對於中國歷史而言,封建專制也是一種傳統,中國本來是封建專制國家,在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上,一次次地遇到專制勢力的公開反撲,是由歷史的慣性造成的一種必然現象。比如袁世凱借共和重新登基做皇帝,張勛搞復辟,和北洋軍閥“假共和之名義,以行專制之實”的混戰等等,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然而其所帶來的則是“後帝制”時代。這當然是因為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客觀來說,辛亥革命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度。但一個制度的完善,不可能單靠一次革命一蹴而就,還有舊的文化、禮教、思想要打破,這些是後來出現的新需求。所以國父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北洋軍閥雖然使當時的政治局面相當混亂,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這個混亂時期才會有“五四運動”出現。如果有強人控制場面,“五四運動”就不可能發生了,許多新思想也就進不來了。這是歷史的弔詭,軍閥本身自然是負面的東西,但軍閥時代卻為思想學術的自由創造了條件。因為軍閥各自為政,不管老百姓,言論反而自由。而且軍閥腦筋簡單,對意識形態沒有那麼密切關注。那個時期,從政治上看一塌糊塗,但是從社會或者文化方面看,不一定全是負面的,許多新東西就是在那個階段出現的。另外,因為當權的軍閥也管不了各地方,一些地方紳士、地方領袖在地方上做革新工作。所以,不要簡單地把歷史簡化,好像北洋政府一塌糊塗,整個中國都在往後退,事實並不如此簡單。

混亂帶來不見得都是負面的影響,美國黑人如果沒有經過南北戰爭那段混亂的時期,今日的情形會是如何?現在黑人都做總統了,中間經過多少混亂,最終釐清了道路。一個歷史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多個面向的,我們應該整體性的來看待,才不會有失偏頗。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3-10-29 5:52 am
翻翻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
一個朝代,變成『藩鎮割據』之後,都要殺,殺到剩下最後一個,才真正和平,新的朝代『真正開始』。

你讀的歷史課本,都把『殺,殺到剩下最後一個,新的朝代真正開始』這一段跳過。
他講李淵起來,下一句就是唐朝開始,中間的殺,殺來殺去都跳過了。


看看周朝王室倒了,春秋戰國殺了四百年才殺完,成立秦朝。
秦末、漢末、晉末、隋末、唐末、元末。
清末,早就成為藩鎮割據,從曾國藩的湘軍開始。團練,就是地方官自籌經費,自組軍隊,軍隊當然聽令於他。
湖南的聽湖南的,江西聽江西的,不跟春秋戰國時代一模一樣嗎?遲早殺來殺去。

2013-10-28 21:54:39 補充:
辛亥,本來就是一場鬧劇。革命黨每次鬧事只有一百人一百支手槍,能推翻甚麼政權?真正推翻清朝的是袁世凱,袁世凱是『京畿禁軍首領』手中軍力最強,又控制著北京。
可是,其他省份的軍閥不鳥袁世凱。只好找沒錢無收入無軍隊,對誰都沒威脅的孫中山當總統。蔣介石北伐,只消滅了東南幾位軍閥,華中華西華北其他省份不怎麼鳥蔣介石。

殺到最後,由最奸詐的共產黨獲勝。袁世凱軍力最強,但論奸詐度,遠不及於蔣介石與毛澤東,敗。蔣介石奸詐度不如毛澤東,敗。
毛澤東靠蘇聯取得政權。取得政權後就把蘇聯一腳踢開,有夠忘恩負義,有夠奸詐,勝!毛澤東鬥倒朱德,鬥倒劉紹奇,鬥倒林彪,鬥倒彭德懷,發動文化大革命—罪由老婆扛,有夠奸詐,勝!
2013-10-28 3:42 am
也許發問者對中國歷史不是很清楚

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就辛亥革命來說----不說是鬧劇
政府垮台---本就會有混亂

歷史早就是如此

只是如何將混亂的時間縮短

例如明末清初---也是---直到康熙年間才真正將混亂結束

五代十國---50年的更替---就是唐王朝崩解後---到宋王朝掃蕩完北漢後---的紛亂

2013-10-27 19:44:38 補充:
拿中共建政來說---1949至1979

也是經歷30年的亂---死的人是很多的---那種破壞是無法回復的

直到老毛歸西---老鄧接手---開革開放---才逐漸穩定下來
2013-10-28 3:20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122/html/b07/0122b07.html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時,孫中山遠在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丹佛城(Denver)。當他得悉勝利的消息後,決定先從外交方面著手,爭取列強和四國銀行團的支持,並切斷西方給予清政府的借款。故此孫中山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到英、法等國進行活動。
  不過,當時國內形勢迫切需要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以便協調紛紛獨立的各省,推翻清政府。事實上,11月上、中旬,湖北軍政府和蘇(江蘇)、浙(浙江)、滬(上海)都督已經分別發電給各個獨立省份,提出各派代表共同商議組織全國性的臨時政府。12月初,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決定以南京為首都。但是,由於在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的推選上存著分歧,以致中央政府未能成立。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孫中山經香港於12月25日返抵上海。四天後,各省代表會議選舉孫中山為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誕生,主持成立了臨時政府,從而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一頁。
  南北議和開始於1911年12月上旬。由於當時南方各省的革命政府普遍傾向於妥協,所以他們在獲取南京重鎮後,決定與清政府議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代表,袁世凱則派唐紹儀為他的全權代表;南方11省革命政府推舉伍廷芳為議和總代表。
  正當南北雙方代表爭執不下的時候,孫中山在南京組織了臨時政府,表示革命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袁世凱一方面革除唐紹儀的代表職務並中止和談,一方面對南方施加軍事壓力;再加上臨時政府內一些同盟會會員和立憲派紛紛活動,孫中山終於被迫承認了議和的條件。為了早日推翻清廷和結束封建帝制,孫中山「迫而犧牲革命主張」,表示若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則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清王朝不復存在;但與此同時,心存復辟意圖的袁世凱卻竊據了民國的最高權力。
  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困難重重,革命派內部的妥協傾向日益嚴重,立憲派又與袁世凱互相勾結,使得孫中山無能為力。他在當選臨時大總統後,即按各省代表會議的決議致電袁世凱,表示「虛位以待」。稍後更接受南北議和的條件,準備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孫中山亦於當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三日後,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旋即指使曹錕在北京發動兵變,以需要維持北方秩序為理由,拒絕南下就職,並於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職。孫中山在4月1日於南京解職,由他主持的臨時政府隨之結束,臨時參議院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成果開始為袁世凱攫奪。
  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竊奪了中央和地方的許多權力,但他不能完全控制社會政治局面,也不可能使一切回復舊觀,因為革命派依然把握著七八個省的控制權,保留著十多萬軍隊,所以共和的氣氛依然存在。與此同時,不少政黨紛紛成立,它們不斷分化和組合。袁世凱為了進一步攫取權力,竭力拉攏、收買一些政黨作為他的御用工具。可見當時社會政治上一片混亂。
  由同盟會和幾個小黨派聯合改組成的國民黨,其實際領導者宋教仁等,則以「議會政治」、「政黨內閣」作為與袁世凱抗爭的工具。國民黨在臨時參議院中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並在1913年的第一次國會選舉中獲得了相對多數。由國民黨人組閣,看來已是水到渠成。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的呼聲很高。可是,政黨政治並未能捍衛初生的共和國。
  國民黨在臨時參議院中成為第一大黨,與為袁世凱支持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對峙,並在第一屆國會正式複選中,擊敗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在870個席位中佔有392席,獲得相對優勢。國民黨的目標──爭取議員多數,以組織政黨內閣──似乎正在實現。
  袁世凱對這種挑戰當然忌恨,宋教仁更成為他的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快。1913年3月,袁世凱指派刺客,將到處奔走呼籲組建政黨內閣的宋教仁暗殺於上海火車站。
   宋案的槍聲驚醒了正在日本訪問的孫中山。他立即返回上海,放下正在籌畫鐵路建設的事務,主張武裝反袁。由於國民黨內意見分歧,不少重要人物主張法律倒袁或國會倒袁。因此,直到7月中旬,李烈鈞才在江西湖口舉義,江蘇、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省相繼起兵討袁。然而,起義軍各自為戰,力量薄弱,很快就被早有準備的袁世凱擊敗。9月中旬,四川討袁軍放棄重慶,歷時兩個月的二次革命隨之結束。孫中山再度流亡國外,在日本策劃三次革命。偉大的辛亥革命,至此以悲劇告終。
2013-10-28 3:14 am
你好.. 我看你的專長是 "地理 | 本國史" 我回答的請見諒..有班門弄斧之嫌~
你說的這本書我沒看過~

我認為你文中所提 "清末大家只顧著要推翻清廷 ,造成如此混亂的現象"..是這樣的...說真的..只有國父孫中山....這種 億中之選的 金字塔人口 (在1900 她還是在檀香山念書 的 這種頂尖條件的人) 才會想到 "清政府垮台後的事"..

人只會為當前攸關自我的利益去奮鬥...當時的世界已經不容許中國鎖國...西方列強戳破中國是紙老虎的事實 人家看你弱者..又有土地一些資源..自然來欺負你瓜分你的好處..

你說"大家只顧著要推翻清廷" ...當時很多軍閥: 蔣中正..袁世凱(台灣的所謂神話 : 蔣中正 先生 也是之一) 他們都是趁機崛起 ..也沒有說為百姓著想 (世界上沒有人類會為甚麼百姓著想啦(人只會為家人著想)..人性本私) 她們只是混亂中變成 海賊王..


不過清朝被推翻我覺得是好事 很多西方的思想資源流入中國 提升中國女人的地位
2013-10-28 3:10 am
皇帝專政無能 道處起爭戰敗

八國聯軍進攻 簽署辛丑條約

同盟帶領改革 辛亥革命成功

袁假自稱為帝 百日後失敗亡

孫文持續護法 對抗北洋戰爭

中正決心北伐 最後統一中國

人民仍然飢餓 沒有充裕食物

戰火依然連天 清黨政爭不斷

軍國主義興起 日本帝國入侵

辛亥革命成功 造就歷史輝煌

經歷各項考驗 中華民國完整

至少最後中華 還能持續至今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26: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27000016KK075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