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有何關係???

2013-10-22 1:34 am
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有何關係?

回答 (1)

✔ 最佳答案
改革開放是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一決策扭轉了中國自1949年後逐漸對外封閉的情況,使中國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目錄 [隱藏] 1 背景2 過程2.1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89年)2.2 第二階段(1989年至1992年)2.3 農村經濟改革2.4 城市改革3 對外開放4 影響及意義5 經濟數字6 外資貢獻6.1 香港資金6.2 台灣資金7 相關文藝作品7.1 歌曲8 參考文獻8.1 出處8.2 書目9 外部連結10 參見背景[編輯]文化大革命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國家財政赤字嚴重。截至1978年,儘管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比1965年的1716億元[1]增加了一倍多,年均遞增率達6.8%,並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但是廣大人民依然貧窮,科學技術也很落後,而文革後,中共更是出現一定程度的執政危機和信任危機。在此緊要關頭,鄧小平第三度上台,恢復其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務。嘗試對當時國內的經濟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並 努力將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移到市場經濟上[來源請求]。鄧小平的復出及其改革嘗試得到了民眾的熱烈擁護。計劃經濟曾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經濟標誌之一,自1950年代以來中國的計劃經濟雖然曾一度為中國早期的經濟恢復和初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其弊端日漸明顯:對國內經濟的控制達到驚人的程度,政府企業職責不分,無視價值規律與市場調節的作用;一切以計劃為綱,無法適應消費群體的需要,制約商品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生產商品的數量都在計劃之中,購買商品還需要相應的商品票(如購買就需要有相應的糧票、鞋票,煤票,香煙票,布票,肉票,油票,糖票,豆製品票,火柴票,肥皂票,雞蛋票,自行車票等等的票證上千種票中。若按發行單位分,有全國通用,地方,軍用),造成消費者即使有錢也難以買到需要的商品。不過計劃經濟具備以下優勢:符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即報酬同個人所付出的勞動成正比。在社會生活中人的地位分黨政軍幹群眾等,沒有階級。為儘快提升經濟發展速度,鄧小平與黨內的開明派開始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並試圖改變人民心目中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形象,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率先取得突破,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然而它卻違背了「勞動價值理論」。
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4%B9%E9%9D%A9%E5%BC%80%E6%94%BE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50: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21000051KK001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