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魚轉心瓶的歷史

2013-10-20 9:50 am
游魚轉心瓶的歷史??

回答 (2)

2013-10-20 10:44 am
✔ 最佳答案
清 乾隆窯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乾隆時代的瓷器,使人覺得世間所有的顏色似乎都燒得出來,任何最難的題材和設計,也都有能力解決。大家都知道瓷器的釉是燒溶而成的,所以古窯廢片 中,常見兩件瓷器黏在一起。然而,乾隆的窯瓷工 竟能瓶中套瓶,瓶內之瓶還可轉,真是神乎其技了 。萌發此種念頭,便是技術上的挑戰。

本器分為內外二層:外瓶是寶藍色「霽青」釉,畫 描金卷枝花;器頸自口沿畫描瓔珞連珠和圖案,頸 基畫方形如意頭紋,有宗教圖案的嚴肅。覆盆式的 斜圈足和頸基上的圖案相互呼應。內瓶(魚樂瓶) 是白釉上畫粉彩游魚花藻。外瓶開有四個花瓣形小 窗,轉動內瓶時,可有魚樂的效果。

乍看之下,此瓶渾然一體.但其實可以將其分爲四部分,分別是外瓶的口頸、肩部、腹部和內瓶.可參考模擬的分解圖. 制作這樣一件轉心瓶是極其複雜的,制作流程可以簡單的概括爲:  
(1) 先制內瓶部分;  
(2) 再制外瓶,需分二截燒制,口頸一截,肩腹一截.  
(3) 將內瓶與外瓶組合在一起再次燒制.預先在外瓶的器底內,作好套合榫心的小柱紐,把內瓶套在榫心裏,最後再把外瓶的口頸和肩腹兩截粘合.如何粘合與固定,非常關鍵.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觀賞此瓶的朋友應注意在此瓶肩腹連接處,那道肩部的棱線非常圓鼓,雖然以泥金描飾過.據此可判斷.二者粘合應是用低溫釉連燒在一起.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D01791932/o/20131020024049.jpg
  

即使專家們這樣推斷出制作流程,也仍存在很多疑問.在將二截粘合二次入窯時,如何掌握溫度高低而不破壞內瓶的粉彩部分呢?還仍有許多疑問需要研究解決.我想也就是因爲如此,才更增添了此瓶的藝術價值.  

中國制瓷業發展到乾隆年間,已經達到一種"可以燒出世間任何顔色的瓷器,任何再難的體裁和設計,也都有能力解決"的境地.乾隆皇帝個人酷愛文化,對文化事業的發展尤其重視.其創造非凡與超前事物的理念在瓷器制作領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景德鎮禦窯場爲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形屢有新創,奇巧之物層出不窮.轉心瓶就是乾隆初期督窯官唐英的獨出心裁之作.  

據清代文獻加載,轉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禦窯廠曾經先後燒造數件可以旋轉的瓷瓶及瓷碗等.轉心瓶每一個部件尺寸都要經過精心計算,反複燒制,得出實際樣品,再根據樣品燒造中表現出的問題逐一從工藝上加以解決,並在全部部件燒造成功後組成樣品,紋飾、色彩、樣式全部獲得皇帝首肯後才正式燒造.除此之外還要關注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現少許變形便會使整器的制造前功盡棄,內外均以粉彩彩繪的轉心瓶需二次燒作,成品率極低,複雜的工藝及艱難的燒制曆程使得存世的轉心瓶件件都是無價之寶.在今年5月翰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就以2133萬多的高價拍出。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D01791932/o/20131020024229.jpg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3-10-20 10:02 am
對不起~~~
這好像不是由於轉心平的意思耶.....
(我沒有要批評的意思喔)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7: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20000010KK002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