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競逐時代

2013-10-19 11:23 pm
從歐洲來到東方貿易會遇到神麼危險??
可否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回答 (2)

2013-10-20 12:54 am
✔ 最佳答案
西歐各國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增強國力、獲得財富,都紛紛支持遠洋探險活動;天主教會鼓勵人們通過航海探險到東方去傳播天主教,企圖用宗教征服整個世界;但在15世紀初,航海事業遠不是現代人所想像的浪漫事業。而是極為艱苦、風險極大、收穫很小的事業,一般貴族階層很少有人涉足。當時的海船很小,一般載重數十噸到一百多噸,乘數十人。船員住著低矮的船艙,在其中甚至無法直立。廚房設備簡陋,食物常常是半生不熟。淡水是用小木桶裝的,很快就會變質,粘乎乎的,滿是朽木鐵鏽味兒。一離岸就得不到蔬菜吃,常常使船員死於壞血病。拋開頻發的海難事故不說,僅僅是極差的衛生條件就使大批海員死於各種疾病。在當時,海員常見的死亡率為40%。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正常的人們是很難有興趣去航海的,成為海員的常常是無業遊民、小偷、罪犯等等。

古代進行遠洋航行十分危險,出海的船隻損失慘重,遠洋航行就和上戰場一樣,中世紀盛期歐洲各城市的商船大多采用沿岸航行,他們寧願沿著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作迂迴航行。也不肯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後,向東直航。總之,沒有一個船主敢冒險出海到望不見陸地的洋面上去,因為他們認為,那碰到暗礁和淺灘的船難的危險程度,總不如沉沒在大海裡可怕。而他們不敢穿洋直航,歐洲來東方貿易最大的三個風險:一是怕迷失方向;二是害怕遠洋中的風暴;三是害怕遭到海盜襲擊。

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他們無法準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歐洲15世紀航海家要冒多大風險,可以想像當時歐洲人那種民族精神比現在歐洲要強悍多少倍。

明代後期,東南沿海私人海上貿易活動逐漸形成了若干個實力雄厚的海商武裝集團。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李旦集團、顔思齊集團、鄭芝龍集團、劉香集團,以及楊六、楊七、鍾斌等集團。他們一方面被政府視爲寇盜,而另一方面則以他們的經商才能和武裝實力橫行於東方的海上,與業已東來、並且雄心勃勃的歐洲殖民者商船爲爭奪東方海上貿易控制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和角逐。

十六至十七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東來,其本身就帶有十分明顯的海盜性質。西方海盜的出現給中國沿海地區以及海商的活動造成很大的威脅。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海盜行爲,給中國私人海上貿易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爲了保證商船的安全航行,維護海上貿易的利益,中國海商必然也得拿起武器,採取武裝貿易的方式。明代後期東南的許多海商集團在與西方殖民主義者打交道時,大多以這種亦商亦盜的面目出現,其中福建的鄭芝龍集團與荷蘭殖民者的關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鄭芝龍在擊潰了劉香等海商、海盜集團之後,完全佔有了東南沿海的制海權。從此以後,鄭芝龍家族雄踞海上,幾乎獨佔南海之利,福建乃至東南沿海各省的海上貿易權均在鄭芝龍集團的幃幄之中,所有海舶船隻,沒有得到鄭氏的令旗,不得私下往來,每一船規定納三千金,每年收入達千萬,鄭芝龍從此富可敵國。

崇禎十四年至順治三年(1641——1646年),鄭氏集團的商船絡繹不絕地川流於中國沿海、臺灣、日本、呂宋、澳門以及東南亞各地。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的商船都要在他的配合允許下,才能與中國的商船進行貿易。他的武裝船隊憑藉著雄厚的海上實力,與清朝軍隊在東南沿海一代周旋了三、四十年之久。
參考: 鄭成功海商集團興衰的歷史反思
2014-04-18 10:21 am
下面的網址應該對你有幫助

http://phi008780416.pixnet.net/blog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4: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19000016KK022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