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竹林七賢」指的則是魏晉時期文壇七位重要的人士,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劉伶和王戎,都是三國時代魏國後期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竹林七賢雖然被後人視為一個群體,但仔細分析,七賢的人生態度卻不盡相同。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政治態度得到證明。
就對曹魏和司馬氏的態度而言,竹林七賢中真正忠於曹魏者不多。如果説有,嵇康或許可以算一個,終身不與司馬氏合作,可謂明證。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他與父親一樣,是曹魏之臣。但阮籍非常明白當時的形勢,尤其是“高平陵之變”以後,阮籍對曹魏和司馬氏的態度沒有明顯的好惡,即使傳説他醉酒草就的《為鄭衝勸晉王箋》,在盛讚司馬昭“翼輔魏室,以綏天下”功德的同時,也不忘附綴兩句折中的話:“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勳,超乎桓文”;向秀、劉伶、阮咸皆由魏入晉,他們既無遺民心態,亦無貳臣之想,歷史興替,魏晉易代,皆作等閒看;山濤和王戎在曹魏時期默默無聞,至西晉始青雲直上,故對晉室忠心耿耿,竭盡股肱之力。山濤執掌吏部十餘年,前後所選幾乎涉及朝中百官,卻能“舉無失才”,為西晉初年的短暫昇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王戎為官頗受詬病,但他對晉室的忠心卻不容懷疑。晉惠帝司馬衷自蕩陰蒙塵之後,王戎始終追隨而不棄之,“在危難之間,親接鋒刃,談笑自若,未嘗有懼容”,著實難得。
嵇康,字叔夜,安徽宿縣人。著名詩人、音樂家,以彈奏《廣陵散》而著稱於世,在“竹林七賢”中屬於領袖人物。嵇康長得相貌堂堂,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之一。他與魏宗室通婚,娶曹操的曾孫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曾做過中散大夫之職。司馬氏掌權後,嵇康聽說好友山濤推薦他做官,憤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表明自己堅決不與統治者合作的態度。這份絕交書為嵇康引來殺身之禍,被司馬氏殺害時,他年僅四十歲。
阮籍,《晉書》中記載他“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有的人看的不全,只道他喪母還與人下圍棋,不顯傷心之色,詬病他不孝。當母親逝亡的消息傳於阮籍之耳,不是不悲傷,只是棋局未完酒未盡。他的悲傷藏得很深,是下到棋裡去的了,飲酒是為澆愁。是因為在座多俗人,所以他才不肯流露真情?
或許是吧!本性裡的驕傲清高在潛意識裡阻止他在那麼多俗人面前痛苦的,他默默壓抑這傷痛,連後來的大食酒肉也是壓抑,可以說阮籍是孤獨而寂寞的,鮮少有人真正理解他,這種不被人理解的孤獨他雖面上若不在意,但這孤獨是蛀進骨子的痛。所以當嵇康抱琴攜酒而來,為他奏曲、陪他飲酒時,他心中的感動和震撼是無以言說的,所以結了這忘形之交。可以說嵇康是他這一生惟一一個真正的朋友。
山濤,字巨源,河南武陟西人。竹林七賢中,山濤年紀最大,官也當得最大。但他任人唯賢,大公無私,所以就算喜歡嵇康的人,也大多不以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而厭惡他。而在嵇康這件事上,山濤也表現出超然的大度。嵇康臨刑前,囑咐兒子嵇紹說:“有山濤在,你就不會成為孤兒。”嵇康說得沒借,山濤果然對嵇紹視如己出。
王戎,字衝,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王戎選擇的不是加官晉爵、爭取功名,相反他做了個商人。巧妙而矛盾。說起來他是竹林七賢中最遭後人詬病的——因為愛財。不怪阮籍酒正酣時要罵他:“你這個俗物中途又來,真是掃人雅興。” 但換個視角來說,王戎也很有意思的。你看阮籍那般罵他,他還不慍不怒,到底還是個可愛的人,壞就壞在太吝嗇,弄得聲名狼藉,貶為俗物。
向秀,字子期,《晉書》上說他“清悟有遠識”,他既沒有像山濤一樣追求功名,也並不像嵇康他們太沉醉於自己的生活。不是說他不入局,而是說他看的最為清楚。向秀是明白那些林中之日不可長存的向秀是比任何一個都要珍惜這些的,想必他自己也是沉溺到這場夢裡的吧,然而當嵇康死後,向秀清醒地認識到這夢臨近破滅了,所以一年後便應司馬昭之意出仕洛陽。
七賢中的劉伶,字伯倫,安徽宿縣人。官至建威參軍。晉武帝曾向他詢問治國之策,他答“無為而治最好”,結果被黜免。由此他放浪形骸,以此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有一次客人來訪,見他沒穿衣服,就責問他,他反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因為嗜酒如命,劉伶流傳於世的僅有一篇《酒德頌》。
阮咸雖然是阮籍的侄子,但他和阮籍卻有著不同的性格,他是豪爽而幽默的。阮咸的豪爽和幽默從他的“與豬共飲”中也是可以看出的: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任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