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1:
《傷寒論》壞病篇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孿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讝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我的疑惑是------ 服用辛溫的桂枝湯後「厥,咽中乾,煩躁吐逆」,可以再給予辛熱的甘草乾薑湯?
更新2:
甘草乾薑湯辛熱溫陽,用於肺冷多涎唾。 四逆湯辛熱,用於強心回陽。 調胃承氣湯苦寒瀉熱,用於內熱蒸蒸。 厥有熱厥有寒厥。咽中乾、煩躁吐逆的證狀,三陰三陽都有。 若是熱厥,誤用甘草乾薑湯動火耗液傷津,甚則讝語。 若是寒厥,誤用調胃承氣湯瀉熱,可至亡陽。 這一條,先是誤用桂枝湯,卻又疑惑在寒熱間而辨證失誤?
更新3:
傷寒論,是先民歷經數百年所積累的疾病臨床治療經驗錄,漢末以傷寒雜病論及張仲景的名號面世,漢以後又有諸多增刪,這一條,怎知是仲景手筆?不過,這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