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般是類固醇藥膏一直是醫師治療皮膚病,特別是濕疹的主力。 但類固醇藥膏有許多副作用,像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感染等。類固醇藥膏如果擦過頭,停藥時皮膚病會出現反彈現象。多用無益。濕疹、皮膚異常乾躁,這種情況,是身體過敏的一種。是免疫系統起動了二級防衛,與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
肥大細胞乃是免疫系統內各類細胞的一種;在免疫系統這個「人體防禦軍」內,它是一個兵士。這個兵的裝備,包括所謂「細粒」granule,也就是一些「囊泡」vesical,內裏分別藏有各式各樣的物體,在適當時間可以分泌出來應用。
類胰蛋白酶是分泌物的一種,當它走出來,再附上皮膚神經細胞上的「蛋白酶提動接受體」(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 PAR)之時,會促使神經細胞分泌一種叫Endovanilloid的神經傳導物,造成痕癢的感覺(Ann. Acad. Med. Singapore, Vol.36, pp.788-792)。順便一提,傷口復原時我們感受到的局部痕癢感覺,也是源自PAR。因為復原時有「凝血酶」參與「重建工程」,凝血酶刺激PAR,目的是挑起痕癢的感覺,令傷者多點注意受了傷的部位。是什麼東西促使肥大細胞分泌類胰蛋白酶的?答案包括酒精(Dermatology, Vol.197, pp.181-182)、紫外線(Br. J. Dermatol., 2008年9月15日電子優先版)、溫度的突變(Exp. Dermatol., Vol.10, pp.246-255),以及情緒方面的壓力(Psychother. Psychosom., Vol.60, pp.168-176)。肥大細胞在身體多處「駐守」,包括腸壁。在腸壁上的肥大細胞,若分泌了類胰蛋白酶,這些酶會黏在腸壁平滑肌和腸細胞的PAR上,一方面令平滑肌收縮(抽搐),另一方面,令腸細胞分泌水分,於是就會造成腸絞痛及急性肚瀉(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Vol.12, pp.95-102)。
組織胺是化學傳導物質,亦存於肥大細胞,它能直接令微絲血管舒張。當皮膚中的微絲血管舒張,血液中的紅白血球及水便會滲到皮膚(J. Dermatol., Vol.23, pp.735-740);但皮膚困著水分,不給它走,水分在皮膚中形成水泡,刺激皮膚中的神經,帶來痕癢。風疹患者忍不住用手去抓,抓破了的皮膚令被困的水分可以慢慢滲走,於是「止痕」。 對付過敏的補健食品是綠茶素(Epi-Gallo-Catechin-Gallate)和五羥黃酮(Quercetin)。造成濕疹的關鍵物,原是組織胺 (Histamine),是由駐守在皮膚的肥大細胞所分泌的。五羥黃酮能將它這功能抑制(Clin. Exp. Med., Vol.6, pp.150-156),綠茶素則能阻止(促進敏感反應的)E型抗體,不讓它刺激肥大細胞(J. Agric. Food Chem., Vol.50,pp.5729-5734);雙管齊下,能大大紓緩敏感。健品孖寶–綠茶素(兒茶素)+洋蔥素(五羥黃酮)
「風疹」、「濕疹」、「皮膚敏感」、「青春豆」、「鼻敏感」或「哮喘」。這些情況,都與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洋葱素配綠茶素抗敏更佳
希望以下參考資料 和 天然食物精華如何治療濕疹 可以幫到你。
有幾個Youtube 片可以參考
http://www.yutaitong.com.hk/pages.php?pageid=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