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來台任教?

2013-10-14 3:26 pm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來台灣知名大學任教
您的看法是?
更新1:

常常覺得有些人懂得很少 新聞都不看 還得要我去找新聞消息給你看 莫言是要來台灣師範大學,以下是消息截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將邀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出任台師大講座教授,同時與台師大合作建置華文寫作中心,莫言計畫於明年2月開始來台講座,教導華文寫作並舉辦多場演講。

回答 (6)

2013-10-15 12:34 am
✔ 最佳答案
如果能來這裡教導民進黨人, 讓他們知道法治的重要
這樣很好

比如...


民進黨的柯建銘涉嫌關說


這是嚴重破壞民主與法治 , 身為民進黨的立法院帶頭的立法委員, 竟然涉嫌關說
, 太不應該ㄌ

如果莫言可以來教育民進黨人 , 要懂得守法才有真正的民主可言
, 這樣的話, 確實很好
2013-10-15 11:28 am
西方也是需要才會選一個可以爭議的人物

和平獎得主一個在流亡一個在監獄
文學獎得主----一個當了法國人,還一個就是跟政府不近乎

看開一點吧
有人說:所謂世界名著是誰都想看過, 誰都看不進去的東西
認同!

中國曾經苦難過,現在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不值得驕傲)

台灣用高官厚祿吸引來的得主,好像也沒為台灣帶來什麼希望-----

中國人如何如何-----你父母都是
國民黨剛開始一心想反攻大陸-----跟"肩負著把全世界從苦海裡拯救出來的神聖責任。"沒有多少差別.反共在台灣深植人心,這個世界這麼鐵桿反共的----只有台灣了!

2013-10-16 02:09:37 補充:
你想自稱小林村人,可以啊.高興就好
小林村在台灣----沒錯!
小林村在哪一國?嘿嘿!你告訴我啊!
2013-10-15 4:54 am
不錯,至少以諾貝爾獎為指標的話,他已經勝過村上春樹耶。
不過台師大設的講座教授的實際地位是怎樣呢?跟國際的一樣,又還是其實只是等同客座教授,又還是其實只是訪問學者呢?
現在台灣的學歷已經不值錢,學府頒發的名銜又有幾多人去鳥呢?
2013-10-15 3:12 am
純文學寫作在台灣幾乎已經死了,

就算莫言來了,會有多大用處?

我寧願多唸幾本台灣新詩前輩的作品。

2013-10-15 11:03:53 補充:
馬奎斯所有的作品,幾乎都在呈現政府的謊言跟貧富階級的差異。

到現在還未聽過誰說他的作品不好看了,願意熬夜一口氣翻完的指數,與金庸不相上下。

在文學的世界,無所謂反共或不反共,只有真實或不真實。

若西方刻意選擇一位爭議人士,又何必給個諾貝爾文學獎,照這個邏輯,伊拉克早該出個和平獎跟文學獎得主。

中國人如何如何,你去問司馬遷,看他是不是自稱炎黃子孫。

時代的定義會變,人對自己的認同也會變。

除非你拿著槍桿子壓迫別人,不然人家要自稱中國人或臺灣人,干你什麼事呢。
2013-10-14 11:50 pm
既沒大學邀請, 他也未表達想來台任教的意願,何須討論?
2013-10-14 8:12 pm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自述 每個作家都有他成為作家的理由,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我為什麼成了一個這樣的作家,而沒有成為像海明威、福克納那樣的作家,我想這與我獨特的童年經歷有關。我認為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在今後的歲月裡還可以繼續從事寫作這個職業的理由。 從現在退回去大約四十年,也就是20世紀的6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古怪而狂熱的時期。那時候一方面是物質極度貧乏,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可以說是在死 亡線上掙扎;但另一方面卻是人民有高度的政治熱情,饑餓的人民勒緊腰帶跟著共產黨進行共產主義實驗。那時候我們雖然餓得半死,但我們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美國 人――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之中。而我們這些餓得半死的人還肩負著把你們從苦海裡拯救出來的神聖責任。當然,到了八十年代,中國對外敞開了大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 在我的童年時期,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照相這碼事,知道了也照不起。所以我只能根據後來看到過的一些歷史照片,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來想像出自己的童年形象。我敢擔保我想像出來的形象是真實的。那時,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 節裡,基本上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那些衣服的破爛程度是今天的中國孩子想像不到的。我相信我奶奶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她說人只有享不了的福,但是沒有受不了的罪。我也相信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學 說,人在險惡的環境裡,也許會煥發出驚人的生命力。不能適應的都死掉了,能夠活過來的,就是優良的品種。所以,我大概也是一個優良的品種。那時候我們都有驚人的抗寒能力,連渾身羽毛的小鳥都凍得唧唧亂叫時,我們光著屁股,也沒有感到冷得受不了。我對當時的我充滿了敬佩之情,那時我真的不簡單,比現在的我優秀許多倍。那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思想非常單純,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狗,在村子中的大街小巷裡嗅來嗅去,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許多在今 天看來根本不能入口的東西,在當時卻成了我們的美味。我們吃樹上的葉子,樹上的葉子吃光後,我們就吃樹的皮,樹皮吃光後,我們就啃樹幹。那時候我們村的樹是地球上最倒楣的樹,它們被 我們啃得遍體鱗傷。那時候我們都練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世界上大概沒有我們咬不動的東西。我的一個小夥伴後來當了電工,他的工具袋裡既沒有鉗子也沒有刀子,像鉛筆那樣粗的鋼絲他毫不費力地就可以咬斷,別的電工用刀子和鉗子才能完成的工作,他用牙齒就可以完成了。那時我的牙齒也很好,但不如我那個當了電工的朋友的牙齒好,否則我很可能是一個優秀的電工而不是一個作家。1961年的春天,我們村子裡的小學校里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我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一個聰明的孩子拿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看他吃得香甜的樣子,味道肯定很好,於是我們一擁而上,每人搶了一塊煤,咯嘣咯嘣吃起來。我感到那煤塊愈嚼愈香,味道的確是好極了。看到我們吃得香甜, 村子裡的大人們也撲上來吃,學校裡的校長出來阻止,於是人們就開始哄搶。至於煤塊吃到肚子裡的感覺,我已經忘記了,但吃煤時口腔裡的感覺和煤的味道,至今還牢記在心。不要以為那時候我們就沒有歡樂,其實那時候我們仍有許多歡樂,我們為發現了一種可以食用的物品而歡欣鼓舞。 這樣的饑餓歲月大概延續了兩年多,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雖然還是吃不飽,但每人每年可以分到兩百斤糧食,再加上到田野裡去挖一點野菜,基本上可 以維持人的生命,餓死人的事愈來愈少了。 當然,僅僅有饑餓的體驗,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但饑餓使我成為一個對生命的體驗特別深刻的作家。長期的饑餓使我知道,食物對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什麼光榮、事業、理想、愛情,都是 吃飽肚子之後才有的事情。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人像狗一樣地淩辱,因為吃我才發奮走上了創作之路。
當我成為作家之後,我開始回憶我童年時的孤獨,就像面對著滿桌子美食回憶饑餓一樣。我的家鄉高密東北鄉是三個縣交界的地區,交通閉塞,地廣人稀。村子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窪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窪地裡放牛,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已經輟學,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裡讀書時,我就在田野裡與牛為伴。我對牛的瞭解甚 至勝過了我對人的瞭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樂,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們心裡想什麼。在那樣一片在一個孩子眼裡幾乎是無邊無際的原野裡,只有我和幾頭牛在一起。牛安詳地吃草,眼睛藍得好像大海裡的海水。我想跟牛談談,但是牛只 顧吃草,根本不理我。

2013-10-15 00:49:40 補充:
中國人窮到吃煤塊都是人間美味.
中國人只看到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就興奮po文.
沒看莫言自述內容,我曾將全文po上網不到幾小時就被有特權的中共網軍移除.連中共網軍自己都覺得無地自容.不敢讓網友看莫言自述內容.
莫言自述內容把中國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可以說是在死亡線上掙扎及共產黨欺騙饑餓的人民勒緊腰帶跟著共產黨進行共產主義實驗....。
受文字限制只在回答中po一小段,就已將中國人饑餓的狼狽窮困撩倒以及餓得半死,但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美國 人――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之中。

2013-10-15 00:50:30 補充:
而這些餓得半死的人還肩負著把全世界從苦海裡拯救出來的神聖責任。
中國人囂張拔扈,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又兼有能騙就騙.能偷就偷.能搶就搶.的醜陋心態,這種民族性也是如此造成的.
網友可上網搜尋看全文.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23: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14000016KK020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