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侍衛與護衛有何不同?

2013-10-11 2:21 pm
清朝以前:侍衛與護衛有何不同?

現代:難道是如今隨扈和禁衛軍嗎?
更新1:

清朝官職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8%85%E6%9C%9D%E5%AE%98%E8%81%B7%E8%A1%A8 以下為清朝武官品級: 一等侍衛:正三品 一等護衛:從三品 二等侍衛:正四品 二等護衛:從四品 三等侍衛:正五品 三等護衛:從五品 既然有正從品級,階級與職務不同,相信應該大有不同任務。

更新2:

從五品當中:四等侍衛 = 三等護衛

回答 (5)

2013-10-11 3:53 pm
✔ 最佳答案
早期並不會把"侍衛"與"護衛"加以區分,而僅有“侍衛”一詞,指的是侍從兼護衛。又或者指的是跟隨左右,負責侍奉、保衛的人。

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而後來則可用來指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

”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二章一:“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而在清朝指的是皇帝禁軍,但最早期的秦兵馬俑原就是秦始皇侍衛系統。板主所謂的禁衛軍和侍衛其實都是一樣的,簡單來說都是為了保護元首維護皇城(首都的安全),禁衛軍也可稱為御林軍,禁衛軍的稱呼屬於帝制或封建時代,直轄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如台灣目前憲兵之軍事警察職務外,亦負有防衛首都台北市、固守政府重要機關之重責,制度上類似中國古代禁衛軍之性質。

例如德國陸軍成立了一隻部隊來保護德國元首希特勒,由於希特勒必需要到新的佔領地去巡視,為了隨行保護希特勒的安全,從柏林護衛團裡抽調兩個連當中的摩拖化步兵排,組成一個新的單位"元首護衛旅"。

至於相同的工作,現代一般民主國家稱為隨扈,專門負責要員保護任務的人員,以防止目前被暗殺、綁架、攻擊、騷擾、侮辱及機密外洩等。




2013-10-11 23:17:01 補充:
板主所提的清朝侍衛"與"護衛"要回朔到皇太極的時候,當時隨著政治體制的逐漸完善,皇帝與諸王貝勒的侍衛有了明顯區別。在當時的文件中明確區分:

“汗之一、二、三等侍衛”和“諸王之一、二、三等侍衛”等。
同時,皇帝侍衛的等級高於諸王貝勒侍衛的等級,
即“汗之二等侍衛”與“諸王貝勒一等侍衛”享受同樣待遇,
而“汗之三等侍衛”則與“諸王貝勒二等侍衛”待遇相同。

還在名稱上進一步做了修訂。諸王貝勒的侍從武官改稱“護衛”。此後,侍衛完全成為皇帝的武裝侍從官員的專用名稱。

2013-10-12 00:05:04 補充:
依照板主所附的清朝武官品級可知,
同樣是一等侍衛與護衛:
一等侍衛→正三品
一等護衛→則是從三品

同樣是從五品:
四等侍衛 = 三等護衛
會做此區隔是因為清初還是八旗制度,而後為了突顯“皇權”才會做此改變,以顯示皇帝與其他宗室旗主的不同。

2013-10-12 00:05:29 補充:
此外侍衛靠近皇帝,與皇帝關係密切,因而不但有較高的等級,也享有較高的待遇,還有更重要的是侍衛的升遷調補途徑比其他人員要寬得多。正是因為侍衛制度的特殊性的優厚待遇,成為滿洲貴族官僚子弟不必通過考試而獲得高官厚祿的一條捷徑。

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有很大比例,比如當下諸多清宮戲中頻頻出現的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等。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3-10-12 7:35 pm
禁軍和待衛是不一樣的,在清朝禁軍的職責是防衛京城與皇官,其長官是提督九門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俗稱九門提督,指揮部在豐台營區(俗稱豐台大營)。康熙死時隆科多就擔任這職務,清未馮國璋也做過禁軍統領。

但本著雞蛋不放在同一監子的原則,禁軍是不能進入皇城,皇城之內又設立了待衛處,歸領待衛內大臣管理,不過更重要的御前待衛,乾清門待衛又劃歸御前大臣指揮,待衛內大臣無權過問。

2013-10-12 11:43:50 補充:
待衛的工作是保障皇城與皇家的安全,最低等的藍翎侍衛有900人,但這些低等待衛平常只能把守門禁,有固定防區不能隨意走動,下班睡在班房,24小時on call。其實是保安性質

守衛內廷門戶(乾清門)和保護皇帝安全的御前待衛則由皇帝挑選忠誠可靠的勳臣子弟擔任,這些才算是中南海保鏢。由於常混在皇帝身邊,最具有昇遷機會。

2013-10-12 11:57:09 補充:
當皇帝要離開皇城外出,還有另外一處待衛部門鑾儀衛會同有關部門籌劃,鑾儀衛的長官是掌鑾儀衛事大臣,其品級與領待衛內大臣相同,也是正一品。可見帝 皇心術不會絕對相信一兩個人。鑾儀衛的待衛有固定職務,但沒有固定工作地點。

還有另外一個待衛部門,稱為上虞備用處,乾隆朝的大貪官和珅就是由些出身,上虞備用處又稱粘竿處,專門承皇帝的直接命令做一些小事或見不得光的事。雍正朝的血滴子就歸屬這部門。

再看看和珅的經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補授三等侍衛,改黏桿處侍衛。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升為乾清門侍衛,兼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便明白待衛的等級變化。

2013-10-12 12:10:47 補充:
氈竿處的待衛專門替皇帝跑腿,但沒有固定防區,也沒固定職務,等於皇帝身邊的小弟,但也歸屬待衛行列,由領待衛內大臣管理。

所以待衛的職責是多元化的,和現代的維安系統不盡相同,待衛是武職,但不是軍藉,不受兵部管轄,自成一系統。
2013-10-12 7:57 am
侍衛 = 隨側侍奉、護衛的人。(內圈)

護衛 = 奉派隨伴任何人員以示榮譽的衛隊,或保護重要官員的人員。(外圈)



侍衛 = 特勤局

護衛 = 警察
2013-10-12 7:25 am
其實呢, 清朝官制, 侍衛, 護衛, 皇帝親兵是有著明確分別的

首先來談侍衛, 清代官制, 侍衛專指御前侍衛, 這是正式的武官官職名, 其職掌為皇帝與皇族的隨扈保安, 內城與宮城警護, 引導大臣覲見, 駐紮行宮守備任務

御前侍衛專門由侍衛處管理, 這是個獨立單位, 而且主官的品級很高, 為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 共六位. 且不論是御前侍衛或是領侍衛內大臣, 都只能由上三旗中選任, 御前侍衛不但是皇帝隨扈, 甚至有不少人日後都成為重臣, 例如索額圖, 就曾任一等侍衛, 後為領侍衛內大臣之一

御前侍衛有著定額人數, 規定為
一等侍衛(正三品) : 每旗20人, 共60人
二等侍衛(正四品) : 每旗50人, 共150人
三等侍衛(正五品) : 每旗90人, 共270人
藍翎侍衛(正六品) : 每旗30人, 共90人

雍正後, 特命凡武進士一甲第一名授一等侍衛, 一甲2, 3名授二等侍衛, 二甲授三等侍衛, 三甲授藍翎侍衛. 因此人數變得略有增加. 但不管怎樣, 總人數都不過六百上下

再來談護衛, 這也是正式官職, 護衛專指護衛王公的隨扈武官, 以清朝官制, 順治元年定各級王公護衛人數為

攝政王三十人,一、二、三等各十人。
輔政王二十有三人,一、二等各七人,三等九人。
和碩親王二十人,一、二等各六人,三等八人。
多羅郡王十有五人,一等六人,二等四人,三等八人。
多羅貝勒十人,二等六人,三等四人。
固山貝子六人俱三等,公四人俱三等, 這裡的"公"指得是入八分公(奉恩鎮國公與奉恩輔國公), 不入八分公連配屬護衛(這裡指得是官職)的資格都沒有

也就是說, 把守皇族與皇宮的是侍衛, 保護王公的是護衛. 所以侍衛比護衛要高等級. 此外, 兩者互不統屬, 不會有一等護衛就可以指揮三等侍衛這種事(即使他官等較高), 事實上, 御前侍衛由於出身好, 又親近皇帝, 等閒武將大臣也不敢親易惹他們

至於親兵, 這完全是有別於侍衛的單位. 清代初立, 原本皇帝親兵指得是兩黃旗, 後來建立清朝, 一切開始制度化以後, 親兵專指前鋒, 驍騎, 護軍, 神機這四營部隊, 加上新增的健銳營, 這五營兵力就是皇帝直屬部隊. 與侍衛不同之處在於, 親兵是軍隊編制, 而侍衛與護衛則算是保安武官.

2013-10-11 23:29:31 補充:
以現代的類似職務來看, 侍衛比較接近美國的特勤局, 或是台灣的國安局特勤組, 親兵部隊則是總統府憲兵部隊
2013-10-11 3:50 pm
以前的侍衛是守護門外或聽候差遣的侍兵,護衛是保護皇上身邊的左右護法,現代就是如您說的隨扈與禁衛軍。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11000010KK021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