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範例一大自然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隨著季節的變換,它的顏色也隨之變幻;有時是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的綠,有時它在寬闊的稻田奏起金黃色的交響曲,抑或一片寧靜祥和的白。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包羅萬象,實在值得我們仔細的窺探,欣賞一番。 我們可以透過親近山水來和自然交流,甚至琢磨出許多道理;例如觀察一株盛開的牡丹,猜想它是單子葉還是雙子葉植物?原來看看花瓣就知道了!我們也可以擁抱一棵榕樹,撫摸它粗糙的樹皮,拉一拉鬚根,細數它的陳年歲月;或是看看土丘上的螞蟻們搬運糧食,體悟勤勞的真諦。這些連結生活的道理,事實上就是大自然母親送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繁忙於擁擠的都市,我們也可以利用傍晚時分,坐在窗邊,解放自己被禁錮的心靈,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以及藍天和紅光暈染成的一片紫,或啜飲一杯熱飲;這樣也是融於自然的一種美學。 但是近年來由於人類的濫墾與破壞,自然已不再璀璨,即將淪為醜陋,看著現今大自然的景象,就好像得了重病一樣。我突然領悟大自然給我的啟示--帶著欣賞的心與它共處,而不是為利益去摧毀它的面容;在暖化敲醒警鐘的當下,我們應該重新與它面對面,檢討自己對大自然的過失;我相信,每個人對自然都負有一分責任,因為它提供我們活下來的許多因素,所以現在要恢復它美麗的容顏,為它塗上多采多姿的顏料,才是大自然給我們真正的啟示,以及一分重要的責任。
範例二大自然像老師,引領著我們,讓我們在欣賞綺麗的景色之餘,能悟出她所蘊含的哲理。不需要講臺、課本,不需要背複雜的公式和多如牛毛的歷史年代表,更沒有考試的壓力。只要帶著一顆澄淨的心、敏銳的觀察力,走進大自然,課程即將展開。 遠看一座山,兀自青翠嫵媚,翠綠、縹碧、黛綠,各種深淺不同的綠交織而成一座山。;走進山中,發現遙望的綠是由不同品種的集合而成。山和樹就像世界和人,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待在屬於自己的位子,才能合成一座壯麗的山。天不生無用之人,山如果缺了任何一小部分,都會影響到整體的美。「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我走訪山林學到的道理。 到北海岸欣賞遼闊的海洋,享受著海風輕拂臉頰的舒服。諦聽海浪拍打岩岸的聲音。看著浪一波接一波向路地襲來,在拍打岩石的瞬間,湛藍的海水化作雪白如絮的浪花,那一刻,真美。我想起那句名言:「沒有風,帆只是張破布。」沒有暗礁,就沒有那皚皚的浪花。人生的旅途上必有些障礙、困境要克服,平坦的道路無法造就偉人。挫折,使生活更加精彩,使海水化作朵朵美麗的浪花,這是海傳授我的道理。 燦爛陽光下,因為光的直線性,在光的另一面,一定有黑影。這普通的常識卻也藏著深奧的道理--面對陽光,陰影就在我的背後。一件事有正、反面,正面思考的人積極;負面思考的人卻只會永遠活在失敗裡。試想,背對著陽光,怎能看見光明的未來呢? 大自然的教授方式非常獨特,每一堂課都給我不同的啟示。所以,當你在欣賞明媚的風光時,可別忘了大自然正透露著哲理予你參究。
範例三漫步於林間,鳥聲悅耳,空氣沁涼。我為眼前的景致讚嘆陶醉,大自然老師正以迷人的姿態開始了我們的課程呢!一回神,驚覺自己已身在一汪深潭前。那沉靜的墨綠,那閃耀的波光粼粼,如止似動,吸引著我輕躍的雙眸。 找一處凸出的草地,我席地而坐,望著眼前深不見底卻清澈如鏡的潭水,一時興起,拾起一大一小兩塊石頭,先後拋入潭中,石頭只在偌大池面引起微不足道的漣漪,不久潭便恢復原狀,平靜得完全看不出石頭曾引起的小小騷動。這讓我想到:最佳的心理狀態莫過於此呀!遇事反應,但內在如深潭,不受漣漪影響,思量過後便將事放下,不成天緬懷過去,讓漣漪漸漸褪去,再回復平靜。 極目再望,浮在潭面的皆是枯枝落葉之類質地輕的東西,而石頭則沉在深不見底之處。我不禁莞爾:輕薄自負的人,並不真正博學,卻急著彰顯自己,從未想過浮在水面最容易擱淺;真正的高手深藏不露、韜光養晦,如堅石沉在水底待人發覺,有朝一日便得以一展抱負。而我是哪一種呢?石頭還是落葉枯枝? 不知不覺,日已西偏,直起身,揉揉僵硬的小腿。眼前這位沉靜的老師,為我上了一堂書本上難以學到的道理。下一回再到此處,我將帶著一顆似潭的心,如石般的實力,請這位大自然的講師驗證。我暗自期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