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因緣法是不是佛法 何以故?

2013-10-07 6:28 pm
請問因緣法是不是佛法 何以故?
更新1:

意見者: Brightman.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13-10-02 11:36:19 [ 檢舉 ] ..本非因緣 本 ~ 眾生根本佛性 所以解釋為,眾生根本佛性非因緣生滅。 既是非因緣 則應知因緣生滅,而不修因緣法。 因緣法,是能生與助生諸法,亦是能滅與助滅諸法,是生滅法,非佛法。 佛性不生不滅,不落因果。 佛法是見性,但能於見因緣中,離因離相而見本性。 見本性即見本覺性! 見本覺性而不立知乃正覺 立知則落因果,即無明本。 如我們人若不談因緣 如何斷疑? 不談因緣則不知過去世因無明而造下了無量業因

更新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3093005112

更新3:

因緣法,是能生與助生諸法,亦是能滅與助滅諸法,是生滅法,非佛法。

更新4:

請問這樣的說法可以成立嗎?

更新5:

菩提之道 ( 初學者 3 級 ) ===嘿嘿,這就是公案參太多的後遺症,腦子都ooxx了......無耐 連因果都否定了,不知道大乘佛法還剩甚麼??嗚呼....= =||| === 講這句話的人沒在參公案 不知道您看清楚了沒 還有=六道只有人道是胎生 這是國小自然的課題

更新6:

菩提之道 ( 初學者 3 級 ) 不過畜生跟人都在人道,對吧?! 請自酌

更新7:

菩提之道 ( 初學者 3 級 ) 大乘派範圍很廣,參公案不是在餐自性、佛性嗎??那跟無性論、佛性論、無因緣論者不是一樣?? === 就像南傳佛教 有的認為有五取蘊 有的認為五蘊即五取蘊 誰會一樣 不管南傳北傳 學佛者只是把自己深入的體會說出來 至於別人認不認同 有影響因素 1.一開始觀念就錯誤了 2.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楚 3.他人的理解力上未達到 到底是那一個環節出問題 經過討論 比較容易得到答案 至於大德最不喜歡口水 最近好像有不針對主題說明的傾向 請自重

更新8:

佛法的定義為何?

更新9:

慘了 慘了 只要一句話 這個案不就結了 就是等不到 這個大善知識出現

更新10:

提示一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更新11:

沒人答自己說 日月與Brightman朋友 兩忘因緣裏 是佛法耶 非佛法也耶

更新12:

本題選融空 ( 實習生 5 級 ) 為最佳解答 明天結案 謝謝大家 kisc ( 實習生 1 級 ) swu ( 初學者 5 級 ) 子愚補教,東降解行共和洛凡生 ( 實習生 5 級 ) 也是用心正知見 謝謝回答

回答 (25)

2013-10-08 6:15 am
✔ 最佳答案
何等因緣.因緣有四義︰一、緣生故有.二、無性故空.三、緣生故空.四、無性故有。謂一切法,若漏無漏、為無為等.皆以因緣而為其本。云何為本.謂因緣故有.因緣故空.因緣故不有.因緣故不空.因緣故流轉.因緣故還滅.乃至一切皆由因緣.故「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有為緣生.無為緣顯.因有有為,則有無為.又形奪相盡是真無為。因緣無住.無住之本即是法身.經云「佛以法為身」.故「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因緣空者︰謂法從緣生安得言無.從緣無性故名為空。中道亦從因緣.謂既從緣有,有即不有.既從緣空,空即不空.合前二句,即亦空亦有。生死涅槃亦皆因緣.謂因緣故流轉。涅槃云「我觀諸行悉皆無常.云何知耶.以因緣故。若一切法從緣生者,則知無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是故無常。虛空如來佛性,不從緣生,是故名常」。則無為非因緣.
佛性屬無為法,故非因緣法.為何說一切法皆從緣生.故知從緣有二︰一、從緣生有無常義.二、約緣顯,何得非緣.故說佛性了因所了,豈非因緣生.此是一義。故佛教從淺至深,不出因緣二字也.佛說生老病死無常變易等皆由因緣.故涅槃云「我觀諸行生滅無常」。云何知耶。以因緣故.說一切法皆空等義.亦由因緣故即空.不自不他不共生等,故無生也。非色滅空.色相自空.說一切法假名假相亦由因緣故即假.如鏡像水月體雖全空.因緣會故不得不現.說一切法皆是中道,亦由因緣故離二邊。若言諸法不從因緣,即是定有.定有故著常。若推求定有之體不得,又不知因緣有,便言定無.定無即著斷.若解因緣即契中道
2014-07-28 4:42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1 1:36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6-26 1:00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3-10-08 9:44 am
嗯.. 這些問題用我學的科系( 佛理) 回答就可以了啦~ ^_^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朵花正綻開芬芳,眼睛見色、鼻嗅香,於是生起識、受、想、思,那麼問題出來了,請各位回答一下~
1.請問無眼、無鼻能否生起接下的識....等? 答: 可以啊~ ! 還有四根不是嗎?!
2.請問有眼、無鼻能生起何種的識...等? 答: 妄想識..!
3.請問生起的識....等是永恆還是無常?是誰在認識? 答: 是常常不在的那種! 誰拿走的誰認識..!

2013-10-08 01:45:08 補充:
4.對於上面問題思惟過後,請問緣無明有行? 答: 有空常來, 無緣不見 !
5.當你知道如何緣生有老死的來龍去脈,那麼會不會知道怎麼斷老死? 答:時間到了自然就斷了!
6.知道方法的話,那麼還會輪迴嗎? 答: 有空就玩玩, 無心也隨意..!
7.如果不會輪迴,那麼是否達到佛法的要求?滅苦、滅死?逮達極樂? 答: 我還沒到彼岸..無法確認告訴您喔~

合十.. ^_^
2013-10-08 7:17 am
回應菩提之道
==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朵花正綻開芬芳,眼睛見色、鼻嗅香,於是生起識、受、想、思,那麼問題出來了,請各位回答一下~
1.請問無眼、無鼻能否生起接下的識....等?
2.請問有眼、無鼻能生起何種的識...等?
3.請問生起的識....等是永恆還是無常?是誰在認識?
4.對於上面問題思惟過後,請問緣無明有行?
5.當你知道如何緣生有老死的來龍去脈,那麼會不會知道怎麼斷老死?
6.知道方法的話,那麼還會輪迴嗎?
7.如果不會輪迴,那麼是否達到佛法的要求?滅苦、滅死?逮達極樂?
==
:回應菩提之道

當你把這些心意識所造作出的問題.通通放下時.

又是如何?能說出來嗎?

2013-10-08 00:45:26 補充:
樓上的朋友

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

棒、喝、餅、茶,裡頭沒有加你所言的料.

棒、喝、餅、茶.都是原味.原樣的.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2013-10-08 12:22:21 補充:
省察公案? 其實是省察自己的內心。===

的確如此

與我懂不懂每個公案,毫無相關。。。===

個人不認同
2013-10-08 6:35 am
個人認為
達摩祖師所說是以他自己的證量說出來的境界
是站在佛的境界說的
菩薩有凡夫菩薩與聖人菩薩 有因地有果地 意思就是還在學習過程
證得聖果的菩薩離四相就已經是佈施了
2013-10-08 6:06 am
佛法二要道,即佛菩提道與解脫道,聲聞、緣覺法屬於解脫道,唯能成就阿羅漢涅槃,解脫生死苦,而不能成佛;故以此事實而言,緣覺人「因緣法」,唯是「阿羅漢法」,非佛法。
佛開示唯一佛乘,就是大乘佛菩提道含攝二乘道,妙法蓮華經有云:「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緣覺)、佛乘」。由佛法含攝三乘道來講,「因緣法」也是佛所開示,也算是佛法內涵之一。
故「因緣法」可說是「佛法之一」但不是能成佛之法。除非以大乘法解說「因緣法」時,才能說「因緣法」也是成佛法;若是初轉法輪時的因緣法,就絕對不是能成佛之法。

2013-10-08 12:32:55 補充:
「星洲」師兄所講「參禪」議論,似乎遠離事實,也言不及義。禪的內涵與參禪,不是講禪定,也不是二乘法內容,不要將大乘法與小乘禪混淆著說。
佛法二要道乃佛菩提道與解脫道,二乘聲聞緣覺唯是解脫道,究竟果為阿羅漢,唯得涅槃不受後有,解脫生死苦,實質是「阿羅漢法」;成佛的佛菩提道佛法,含攝解脫道,且比小乘解脫道更究竟;佛菩薩的般若開示,法界實相之法,阿羅漢都茫然不知,無有開口餘地。到此末法,邪師横行,一些小乘增上慢者,竟誤以為二乘法就是成佛之法,阿羅漢就是佛,真是愚痴、顛倒! 
2013-10-08 5:58 am
請看發問內容
Brightman. ( 初學者 5 級 )
所言

2013-10-07 22:33:57 補充:
繼續享受您的實修問題
我也覺得活在自己心裏也是不錯的享受
解讀不同 是因為識住
只有內心把因緣法斥為小乘的大乘人也是很好的享受
請善用

2013-10-07 22:46:37 補充:
菩提之道2 ( 初學者 5 級 )
問題很好
建議自行開版提問
代問一次工本費
抄心經1次

2013-10-07 22:52:37 補充:
謝謝星朋友意見
所言無誤

2013-10-08 10:27:56 補充:
星朋友
如果您知道每個禪宗公案在說什麼
才有討論的餘地
如果不知道
討論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您可以選擇一個您認為您了解的公案
提出您的看法
有東西才能討論
不是嗎
2013-10-08 5:28 am
請問因緣法是不是佛法 何以故?

本師所傳之法...不知版主...何以此問?

是否另有..................................高進?

2013-10-07 22:17:38 補充:
不好意思...看不懂的...佛法...師傅沒教
2013-10-08 4:31 am
菩提之道2
的第1題我剛好有影片
好可愛的狗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YrmYRHsNk
2013-10-08 3:09 am
請問因緣法是不是佛法 何以故?
===========
針對問題回答一下,這個部分比較著重在"體驗",不依經、不依論、不依律,請諸位思惟一下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朵花正綻開芬芳,眼睛見色、鼻嗅香,於是生起識、受、想、思,那麼問題出來了,請各位回答一下~

1.請問無眼、無鼻能否生起接下的識....等?

2.請問有眼、無鼻能生起何種的識...等?

3.請問生起的識....等是永恆還是無常?是誰在認識?

4.對於上面問題思惟過後,請問緣無明有行.....緣生有老死是如何知道的?

5.當你知道如何緣生有老死的來龍去脈,那麼會不會知道怎麼斷老死?

續~

2013-10-07 19:10:49 補充:
6.知道方法的話,那麼還會輪迴嗎?

7.如果不會輪迴,那麼是否達到佛法的要求?滅苦、滅死?逮達極樂?

2013-10-07 22:19:11 補充:
搞了半天,大乘派原來是想宣揚他們的"佛"法....喔,終於瞭解了...^^

可惜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大乘菩薩"能回答我的問題....= =|||

如果能夠體驗我的實修問題,那麼版主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內心自然生起知見

只有內心把因緣法斥為小乘的大乘人,會自以為是的把因緣法排斥在成"佛"之法外

2013-10-07 23:29:55 補充:
呵呵~

謝謝樓上又把問題丟回來,原來這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方式??

2013-10-07 23:31:31 補充:
至於那個自以為旁觀者清的大乘公案達人.....

請慢慢享受您的公案,順便記得刷刷您老白的鬍子喔~呵呵

2013-10-07 23:39:51 補充:
喔,對了,大家好好在佛版玩,我沒空陪各位了,記得玩的開心一些嘿...^^
2013-10-08 2:53 am
至誠讚歎(Brightman)大德慈悲,師兄您~~法義精湛,一已蓋全~~,

末學頂禮讚歎>>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我及涅槃空<<

妙妙妙,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3-10-08 1:43 am
因緣是檢警調三個單位最可靠的伙伴......沒有因緣.....檢警調就沒有覺果

2013-10-07 17:43:25 補充:
因緣是檢警調三個單位最可靠的伙伴......沒有因緣.....檢警調就沒有覺果

2013-10-07 17:44:17 補充:
沒有真相、沒有靠譜的事實.....如何佛法.........???

難道要魔法?

2013-10-07 18:29:16 補充:
還好吧!還沒有出動軍隊.........關鍵任務。

2013-10-07 19:21:52 補充: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您多慮了。

2013-10-07 19:28:07 補充:
那長生之道呢?

.....徐福不是告訴我們了嗎?

日本有幾個導呢?

四大島由北到南分別係北海道、本州、四國同埋九州

2013-10-07 19:29:36 補充:
聽無???

那請數碼寶貝告訴我們如何線上製作...影、視、聽。

2013-10-07 22:45:35 補充:
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大道尚且師法自然運行,更何況天道法理。

佛陀尚且師從因緣果報,更何況法理運行................

2013-10-07 22:46:52 補充:
合理!兩個字最誠懇.........跟張忠謀一樣由衷初心!

2013-10-07 22:47:29 補充:
這個合字多種藥......比一堆法理更前提。

2013-10-07 22:50:46 補充:
分別在多法理.......沒有合十的前提...都是大妄語。

2013-10-07 22:53:52 補充:
關鍵點在忘卻初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離得太遠而滋養的心魔)

2013-10-07 22:54:33 補充:
五陰十魔已經楞嚴的很清楚了..........

2013-10-07 22:55:40 補充:
喜歡比優略的心思...就是"慾"想出裝....五連殺...爭最強。

2013-10-07 22:56:29 補充:
就我之前講的......典型的六慾.....金招牌、釣魚台。

戰爭的根本性質............

2013-10-07 22:56:42 補充:
阿修羅道

2013-10-07 22:58:58 補充:
修行或稱之為解脫或更現代語說進化............有更智慧更合理更多元的優化方法......

不是反而單一或極端的慾化......那是退轉,不是進步。

2013-10-07 23:00:15 補充:
人身難得啊!好好把握..........比恐龍或著單細胞生物好多了。

2013-10-07 23:01:54 補充:
別是另出新裁搞一個大頭鬼就行了。

智慧本身是深具"相容性"的多樣組合..............

2013-10-07 23:10:09 補充:
有合十就沒何時
就有三皈依,三千大千世界觀

不是何時何時道何時....哪隻眼睛大千觀........

2013-10-07 23:11:14 補充:
高學歷不是習來高慣而忘本的.....更別說複製而來的學識認知................

2013-10-07 23:13:37 補充:
這是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的因緣...........還有媽寶新名詞的由來

2013-10-07 23:15:08 補充:
整個世界都不曾離開因緣法.............不管幾代人都一樣,也不管高科技如何智慧......

2013-10-07 23:17:27 補充:
看著日日月月還有星曜更替年輪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衍生變化.....成語叫做日新月異。

只好不曾間斷的再度重複.......佛法不離世間覺之類的口語。

2013-10-07 23:20:06 補充:
然後在不經意觸.........點出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暮鼓晨鐘之效(果)。

2013-10-07 23:21:48 補充:
那也是符合法理的一大事因緣啊.............並無特權之處(無一處無來處).......

2013-10-07 23:25:59 補充:
有人誤會
有人悟慧
有人勿喙
有人務賄
有人霧穢
有人惡諱
有人物惠
有人.....(族繁不及備載)

兩相變化起邪見啊.........

2013-10-07 23:26:45 補充:
這不是因緣法不然是啥..........業力種子萌芽開花結果

2013-10-07 23:34:15 補充:
難不成要人人都斷腸天涯......號稱斷腸人天涯大軍。

2013-10-07 23:38:33 補充:
看看!愛插嘴干涉的人性習慣.......又偏偏來了這一段化相應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那林小子,當真有什麼了不起麼?”

2013-10-07 23:44:02 補充:
陳述的事實,不用什麼都往心裡去

這也是佛法的一環................

2013-10-07 23:46:53 補充:
無論你想與不想,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無論你願與不願,它還是在那,不垢不淨
無論你內心糾纏與否,它依舊仍在,終歸會在

2013-10-07 23:47:26 補充:
佛法教導的不是長生大道,是道法自然的解脫道...

2013-10-08 01:50:03 補充: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些都是過去曾經有人說過的.......我認為不必發明新名詞那就照著過去這樣說。

2013-10-08 07:57:51 補充:
一體成型.........公案!!

必須檢視作用即能力....不可分割的123失去靈活性的

2013-10-08 08:02:10 補充:
譬如說:立法>>行政>>司法.是公案.......

所謂的合理性是在出入有無之間
考試審核(輸入)+監察彈劾(輸出)

才有"悟"可言.........能願意承擔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才叫公案....

而不是叫合理性企劃方案。
參考: , 真是王八看綠豆越看越有趣
2013-10-08 1:23 am
請問因緣法是不是佛法 何以故?
因緣有法已是外道, 因緣可遇不可求.
2013-10-08 12:52 am
風之痕啊 風之痕啊

菩提之道啊 菩提之道啊

不要光改名.論法不口水的習慣更要改.

開題版大與"Brightman""和和氣氣在論法.關你何事?

<口水論法>~~~~~逞人我也.有觀到嗎?
2013-10-07 11:25 pm
若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淨土,因緣法是佛法,不然念佛往生不成立。

若相信善惡輪迴,因緣法是佛法,不然善惡償報不成立。
2013-10-07 11:19 pm
萬法皆依真如本心而生,若見性則法法皆佛法,
若不見性則只見法而不見心,無有一法是佛法。

所謂的緣起性空,指的是緣生之法皆屬妄立,放下妄立即顯真如。

而又由於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若不從法入亦無法見心。

總之就是一直放下無明,最終無無明即圓妙。


若因緣法能放下無明之境,則不管見不見性,只要能幫助放下的皆稱之為佛法。

2013-10-07 15:19:15 補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重點在於自淨其意,若不能自淨其意則不能入覺,
既然不能入覺則造惡也只是業,造善也只是業,
不論善、惡皆淪為業,造業不等於佛教,佛教是教人自淨其意而不再造業之覺法。

又由於惡為已,而善為眾,前面這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菩提路上證無量心的行門,若不能以智慧來破除妄想、分別、執著而自淨其意,則非如來真實意。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10-07 9:29 pm
學佛修斷滅 佛性因緣生? 學佛………修成布娃娃?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E02599726/o/20131007132915.jpg


2013-10-07 15:05:57 補充: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如何學十二緣起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四
===========================================
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云何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 從緣所生諸法?

佛告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 一切從緣所生法
不生不滅、不斷不常 不一不異 不來不去 絕諸戲論 本性淡泊。-----------無性

善現!
是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 從緣所生諸法。

2013-10-07 15:06:11 補充:
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云何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 十二緣起?

佛告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 無明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無性

如實知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善現!
是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十二緣起。
2013-10-07 7:55 pm
呵呵,反正大乘派喜歡高談闊論,就讓他們去吧,所有的法都是無性、無因果,一切都是佛性,慢慢的去參公案,參到哪去各隨其便,反正....開心就好....

別把佛法當成佛說才算,在佛陀未成佛之前,就已經常住於世了,因為有此法故有彼法,因為此法滅故彼法滅,這是本來的道裡....

如果這種簡單易懂的道裡都要否定,那佛法真的該滅盡了....或許其實已經滅了??

難怪有人想成辟支佛??

2013-10-07 15:36:56 補充:
1.一開始觀念就錯誤了==>沒錯,佛性根本不是修學者一開始該修的
2.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楚==>這點我覺得我沒問題....一直都表達的很清楚
3.他人的理解力上未達到==>這我就不知道了,大乘的菩薩理應是在其他乘之上??

到底是那一個環節出問題
經過討論 比較容易得到答案
=====
這個部份我保留,很多時候別人說的都是臭的,自己說的都是香的,這就是人性

至於大德最不喜歡口水
=====
嘿嘿,自以為理解我....= =|||

最近好像有不針對主題說明的傾向
請自重
=====
你有針對主題嗎?提到甚麼六道、人道的...是誰走偏了?請自重!!

2013-10-07 16:01:14 補充:
就像南傳佛教 有的認為有五取蘊 有的認為五蘊即五取蘊
誰會一樣
============
坦白說,那是個人認知的問題,以北傳阿含來說,大部分是說五受陰,南傳五部是說五取蘊,五蘊若不被"取",那他就只是五蘊,或者說是清淨五蘊,因為執取的貪嗔癡已經消失了....

精準的用法應該是五取蘊或五受陰

至於大乘派的公案,就是在參"佛性",跟無性論、佛性論、無因緣論者說的"佛性"是同一個東西,所以肯定是"一樣"的....= =|||

你應該去洗他們的腦,不是我的腦,請自酌!!

2013-10-07 18:20:22 補充:
嘿嘿~

要把我當成誰,那是你家的事,跟我無關,開心就好嘿...= =|||

不要整天搞一些公案、無性論、佛性論、無因緣論殘害眾生就好....><

我也是很忙的,還要來看看你們這些小夥子....真累!!
2013-10-07 7:37 pm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
我一直有一疑問???。佛出世理當羅漢,緣覺,菩薩,佛菩薩,佛。五種聖人齊現

2013-10-07 11:37:17 補充:
但有人說在佛陀為入滅時是無緣覺的,但我認為是五聖人齊現。
請問辟支佛者,如何聞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因為辟支佛是出縣在無佛或不識佛法的年代)?

2013-10-07 11:37:49 補充:
但有人說在佛陀為入滅時是無緣覺的,但我認為是五聖人齊現。
請問辟支佛者,如何聞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因為辟支佛是出縣在無佛或不識佛法的年代)?

2013-10-07 11:50:09 補充:
憍陳如尊者說了一句話 → 「有集法者,悉皆有此滅法。」
請問"明"~你是"有集法者"嗎???

2013-10-07 11:56:31 補充:
明~說
正統的佛教,是說『見法』,不說『見性』的。

見法就是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
-----------------------------------------------------------
請問"明~"之前說十二因緣法是苦集滅道的集"
如你所說那麼見法就是如實正見『集』,那有見滅跟道嗎,如果無為什麼只見到集,如果有見滅跟道,那麼又十二因緣法為何是苦集滅道的集。不懂,還請法佈施。

2013-10-07 12:05:04 補充:
請問"明"~你是"有集法者"嗎???
-----
修行學法,無須問他人有無,只論自個是否明白清楚何謂『集與滅』就可以了~
-------------------------------------------------------------------------------------------------------
那請問你清楚集與滅嗎???可以法佈施嗎。又"只問自個是否明白清楚"這樣是自度還是度人,還是自度度人。因為我不明白清楚,所以多問了一點,還請法佈施。

2013-10-07 12:12:20 補充:
: 菩提之道
難怪有人想成辟支佛??
--------------------------------
這是什麼法理???可以法佈施一下嗎???

2013-10-07 13:35:06 補充:
: brightman大德
臉部保養 作得不錯喔。
2013-10-07 7:05 pm
菩提之道 ( 初學者 3 級 )
連因果都否定了,不知道大乘佛法還剩甚麼??嗚呼....= =|||
= = = = =
沒有否定因果喔!
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達摩 - 血脈論
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

2013-10-07 11:06:49 補充:
達摩 - 血脈論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佈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2013-10-07 11:18:16 補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有住有為法、有因有果、有輪迴。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無住無為法、無因無果、解脫自在,入佛性大海。

2013-10-07 11:32:29 補充:
意見者: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 ( 大師 1 級 )

正統的佛教,是說『見法』,不說『見性』的。

見法就是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
= = = = =
見即是性、性即是見!
見法就是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即是正見、也即是見性、也是正覺。

請問何謂?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

2013-10-07 11:47:17 補充:
請問何謂,如實正見?
= = = = =
這點答不上來,就不是真正見法、見十二因緣了。

2013-10-07 12:03:34 補充: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 法友

何謂,如實正見?
這點我看你是答不上來
因為你還未悟入佛之正知見!

我替你回答,否則你貼了經文,又不解經文之真實義。

如實正見者 ~ 見而無住無染、見而不起心。即知見無見。
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造作因果。

2013-10-07 12:24:21 補充: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 法友

如實正見者 ~ 我再以更深入的說法解說,即唯有一字「 覺 」!

莫再添加任何一義。

若加任何一點義即非覺。

2013-10-07 12:31:01 補充:
覺者乃無任何憂悲惱苦

朋友可以自我檢視一下
一、六根有無追逐六境
二、是否還有憂悲惱苦
三、是否有任何的期待
= = = = =
自當如是!
一切隨順因緣!

2013-10-07 12:39:51 補充:
煩惱苦因無所斷
若斷則無法了因
亦非隨順因緣
一切喜因、一切苦因,皆平等,無喜亦無憂。

2013-10-07 13:06:25 補充:
十二因緣即佛性,乃自性體用所顯現,故以此義,名佛性。
亦即,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即諸十二因緣法如義,故名如來、名佛性。

十二因緣,乃自性如來藏識,雜染種子,緣識所生,亦即自性能生萬法。

而修佛者,當需悟無生,即無因無果、無生無滅!

亦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真實義。

2013-10-07 13:45:25 補充:
kisc ( 實習生 1 級 )
學佛修斷滅 佛性因緣生?
= = = = =
學佛者如實正見因緣斷滅,善能分別諸法相。

因緣能生諸煩惱,一切煩惱即是菩提、即是如來種。
因不執煩惱,能了因,悟無生,直趨菩提。

= = 參考 = =

2013-10-07 13:48:38 補充:
峟林 ( 初學者 5 級 )
守護佛版大德,佛法精深!

末學讚歎!合十!

2013-10-08 00:53:37 補充:
諸位佛友抱歉,出去辦點事剛回來。

版主提問,佛法的定義為何?
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謂之!
也就是一佛乘!也就是電梯直達。屬頓悟。
餘三乘者,謂之樓梯,屬漸悟。

2013-10-08 01:00:12 補充:
被牧的牛之見地行深般若用 賢德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如是如是!言簡意賅!
2013-10-07 6:50 pm
褚 ( 實習生 5 級 )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2013-10-07 10:50:31 補充:
褚 ( 實習生 5 級 )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2013-10-07 10:50:57 補充:
褚 ( 實習生 5 級 )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2013-10-07 10:51:20 補充:
褚 ( 實習生 5 級 )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2013-10-07 10:51:48 補充:
褚 ( 實習生 5 級 )

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即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悟入佛之知見即是見性。
2013-10-07 6:41 pm
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
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2013-10-07 10:55:48 補充:
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離三心斷四見。

三心:不求前際、不求後際、內不猶豫。
四見:我見、眾生見、壽命見、忌諱吉慶見。

2013-10-07 10:58:35 補充: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
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
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
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何等名為聖道如實知見?
謂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

2013-10-07 11:03:55 補充:
佛陀稱弟子為聖弟子,才不會把弟子分為聲聞弟子、緣覺弟子、菩薩弟子。

通通稱為諸比丘或聖弟子

2013-10-07 11:18:54 補充:
正統的佛教,是說『見法』,不說『見性』的。

見法就是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





西元前一世紀後才出現的大乘菩薩道(初期大乘佛教)

都還沒有出現『見性』的說法

2013-10-07 11:22:01 補充:
釋迦佛陀教示已,具壽憍陳如,生遠塵離垢之法眼。

憍陳如尊者說了一句話 → 「有集法者,悉皆有此滅法。」

釋迦佛陀稱讚而曰:「憍陳如悟矣,憍陳如悟矣!」

悟了,就是開智慧,就是「見法」,就是「如實知四聖諦」。

2013-10-07 11:42:34 補充:
見即是性、性即是見!
-----
這種說法,已是中期大乘佛教以後的說法了~




請問何謂?如實正見『十二因緣法』?
-----
十二因緣法只是口訣,十二因緣的第一順位 → 無明
對於所謂的「無明」為何義?
可以先行了解~
請參閱
北傳《雜阿含》256,257,258經
南傳《相應部》蘊相應SN22.126,127,128,129,130………135經

2013-10-07 11:52:41 補充:
這點答不上來,就不是真正見法、見十二因緣了。
-----
brightman法友

現在資訊發達,對於十二因緣法,通通可以在網上找的到。

法友仔細找就會清楚明白,對於十二因緣法的解說有太多種說法。

北傳說一套、藏傳說一套、南傳說一套,還有各個法師的說法也不盡相同。

可以說眾說紛歧,教後世的佛弟子如何正見、如何如實知『十二因緣法』呢?

末學相信的十二因緣法,是完全依經不依論的說法,僅供參考~

2013-10-07 11:54:38 補充:
請問"明"~你是"有集法者"嗎???
-----
修行學法,無須問他人有無,只論自個是否明白清楚何謂『集與滅』就可以了~

2013-10-07 12:14:07 補充:
說個譬喻

一、腳痛,到醫院求助於醫生
(這時醫生知道你腳如何痛的嗎?還沒檢查,所以不知不明,對吧!)

二、醫生先詢問一下,然後徹底的檢查,發現原來有根釘子插入腳根了。
(這時醫生知道你的腳痛為何,對你的痛已知已明,但還沒開始治療,對吧!)

三、醫生安排時間,動手術,把釘子拔除,包紮好傷口,版主吃藥等…
(這時雖然把痛的原因根除了,但版主腳還沒完全好,還會痛,對不對!)

第一階段:不知不明,就是無明。
第二階段:已知已明,見到了原來腳痛是因為釘子的關係(如何的集起),這時也會知道把釘子拔除就有痛苦的(滅盡)。
第三階段:動手術(實修),行離貪斷愛的八正道

2013-10-07 12:16:29 補充:
如實正見者 ~ 見而無住無染、見而不起心。即知見無見。
-----

不修因緣觀,對十二因緣法不如實正見,是無法無住無染不起心的!

2013-10-07 12:24:41 補充:
第一階段:不知不明,就是無明。
第二階段:已知已明,見到了原來腳痛是因為釘子的關係(如何的集起),這時也會知道把釘子拔除就有痛苦的(滅盡)。
第三階段:動手術(實修),行離貪斷愛的八正道

-----
第一階段:佛陀未說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之前,憍陳如尊者不知不明
第二階段:憍陳如尊者已知已明,明白生死苦是如何集起的,也明白清楚知道有生死苦的集起,也有生死苦的滅盡。(成就四聖諦三轉的第一轉)

第三階段:已知,就要開始修行了,對吧!行離貪斷愛的八正轉(第二轉)

2013-10-07 12:26:30 補充:
如實正見者 ~ 我再以更深入的說法解說,即唯有一字「 覺 」!
-----
覺者乃無任何憂悲惱苦

朋友可以自我檢視一下
一、六根有無追逐六境
二、是否還有憂悲惱苦
三、是否有任何的期待

2013-10-07 12:28:49 補充:
錯字更正

行離貪斷愛的八正轉(第二轉)
        ↓
行離貪斷愛的八正道(第二轉)

2013-10-07 12:31:00 補充:
brightman朋友若無任何的期待、也無任何的憂悲惱苦、六根也不會追逐六境

那麼末學saddu~saddu~

2013-10-07 12:34:14 補充:
自己有無憂苦,騙不了人的,可以騙別人,絕不能欺騙自己。

若有憂苦,就要把苦因找出來,斷其苦因,才有苦的止息與滅盡。

釘子呀!釘子呀!在哪裡呀!找出來還得勇敢的拔除嘿~~

共勉~
2013-10-07 6:35 pm
於一切法,勿有執著。~《六祖壇經》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

〓〓〓〓〓〓〓〓〓〓〓〓〓〓〓〓〓〓〓〓〓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3: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1007000015KK032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