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無論是從憲法上講,還是從歷史事實看,昭和天皇是日本最大的戰爭責任者。但是,由於戰後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是否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態度。但在美國政府內部,對如何處置天皇意見仍不統一。最後,美國政府為了確保佔領任務的圓滿完成,將能否審判天皇的建議權授予了處在佔領第一線的麥克阿瑟。
1945年9月27日,裕仁親自登門拜訪麥克阿瑟。裕仁跟麥克阿瑟究竟在密室談了些什麼?事後裕仁和麥克阿瑟都對此次會談內容絕口不提。裕仁曾說:“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是不是他倆都不說,世人就真的無法知道其秘密了呢?
讓我們來看看密談後出現了哪些結果:
1、麥克阿瑟根據會談結果,和他的副手們權衡各種歷史背景和日本的現狀,擬定了戰後保留天皇制,對裕仁不予戰犯罪名起訴,只承認天皇象征性的存在,不賦予他主宰國家的任何權力的處置日本天皇備忘錄。——天皇得救了。
2、裕仁天皇則發表《人間宣言》:第一次向全國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給一向視天皇為「現人神」的日本國民以巨大衝擊。
由此可知,密談中必有天皇尋求赦免,將戰爭罪責推諉於內閣及軍事將領,及答應放棄神權地位的內容。但麥克阿瑟為什麽就要答應他呢?——這不禁使人揣測麥氏及其身後的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麽好處。
美軍占領日本以後,日本國的前途並未確定。美國並不是日本二戰中的最大受害國,日本二戰中的最大受害國是中國、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嶼國家。德國是被分成兩半由美蘇分別占領的,日本戰後未必不會被分割占領——以確保日本秩序、杜絕軍國復活,以及獲取賠償權益等等的名義。
事實上麥克阿瑟在剛踏上日本土地時,曾想嚴懲日本、審判天皇,以報在菲律賓戰敗的「一箭之仇」,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死不瞑目!」的誓言。可是,當麥克阿瑟來到日本後,看到各地負隅頑抗的日軍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裝,他便萌生了利用天皇進行間接統治的想法。
裕仁天皇單就自身的安全與地位尋求麥克阿瑟保護,麥氏未必敢擅自答應,也未必願意答應。那麽裕仁是通過什麽手段讓麥克阿瑟答應並信守諾言的呢?我們根據會談後的結果,來判斷裕仁和麥克阿瑟在會談中做了那些利益交換:
裕仁應有向麥克阿瑟、向美國輸誠,願意將日本淪為其保護國,希望麥氏及其身後的美國保護日本的領土完整,不要讓(世仇)中國和蘇聯或其他任何國家一同占領、瓜分日本,否則美國在日本乃至東亞的利益、地位及影響也將大受削弱,畢竟中、蘇等離日本近在咫尺,美國卻遠隔一個太平洋。
裕仁這一套即中國的遠交近攻策略,對麥克阿瑟、對美國自身的利益與戰略考量是很有吸引力的。裕仁正是洞悉這些陰暗角落的陰暗勾當,才達成合縱美國,抗橫中蘇,從而保全日本的目的。在這一點得到麥克阿瑟的默許後。第二步,裕仁再要求不要追究他的罪責。
當日本投降後,美國從全球戰略考慮,當時美國認識到與蘇聯在全世界的全面對抗即將展開。歐洲已經被蘇聯劃去了半個,在亞洲蘇聯也已進入中國東北及朝鮮北部, 並已準備在日本北方登陸。這樣美國就急需使日本形勢穩定明朗,而利用天皇來間接控制日本自然是個捷徑,而且畢竟他已經是手裡一隻死老虎了,而蘇聯是只活老虎,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就只好便宜了這個老仇敵了。
麥克阿瑟於是在會談後決定不再更換天皇,極力維護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會見結束後,麥克阿瑟立即致電杜魯門總統,建議美國政府「不能把裕仁作為戰犯逮捕」。在麥克阿瑟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最終還是讓日本保留了天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