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轉 貼﹞
西元4世紀 羅馬元首 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基督教的地位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這位皇帝試圖通過宗教手段統一帝國廣大疆域上各民族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他就在基督教原教義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各民族宗教和傳統,所有人統稱基督徒。基督教從一個邪教一躍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所以請注意,真正創立基督教的不是耶穌,而是 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因為他已經掌握了聖經的編輯權及解釋一切基督教的權力。而且因為帝國的需要,羅馬皇帝任命的羅馬教皇已經不是原來耶穌的基督教,而是羅馬帝國的“政治工作工具”,有點像“黨支部書記”的味道。羅馬教皇專門負責“羅馬帝國的政治工作”。保證帝國的人民都乖乖聽話。
後來,因為羅馬教皇實在太腐敗,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基督教發生分裂,基督教分裂為基督天主教(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基督教),而各個國家因為統治階層的信仰不同也分裂為不同的基督教國。在這些國家,敵對教派就成為“異端”和“邪教”(注意,這裏是2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歐洲天主教會控制的國家曾經把伊斯蘭教和新教定為邪教,並號召基督徒參加十字軍東征,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活動。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教會互相更是進行了長達30年的戰爭,造成成千上萬的基督教徒互相殘殺。此戰的目的無非是爭奪權力。
在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大量猶太人因為種族原因成為迫害對象,而另一批人(大部分是耶和華見證人)因為拒絕效忠納粹德國,拒絕參軍作戰也被定性為邪教組織成員,二戰期間這些人大部分被關入勞動營、集中營和監獄,超過1/3致死。在整個世界,似乎基督教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總是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兩派進行了曠世持久的敵對戰爭,而進入21世紀基督教國家認為伊斯蘭極端組織發動的恐怖活動對他們的國家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有些國家就採取政治和軍事手段實施打擊,從而造成民族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基督教是受禁止的,只有伊斯蘭教才是正宗的宗教信仰。非洲某幾個以伊斯蘭教信徒為主的國家,他們把部份基督教團體定為“邪教”,然後對信徒進行“清洗”(屠殺)行動。有些邪教組織會借用古老宗教的名聲為掩護,在其罪行被披露時,這些邪教組織會可能試圖以“宗教自由”為名掩人耳目,可能聲稱自己受到了“宗教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