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經濟學能治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 讓我們先了解經濟學的本質。首先,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換言之, 這是一門討論人類行為的科學, 和自然科學不同的是,凡是人類行為科學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經濟學理論,基本上都是從過去經驗推論而得,但是過去績效並不保証未來表現,因此,過去有效的方式,並無法保証這次同樣會成功,因為每一次的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了,這是經濟學第一個盲點。
其次,經濟學又被稱為"非實驗性科學",簡單地說,很多自然科學理論可以透過實驗來驗證理論,但是經濟學不行,因為總不可能為了測試通貨緊縮對人民消費行為影響,那就找一個國家來創造通貨緊縮吧! 也因此,經濟學只有在發生了之後,才能找類似的理論來推斷解決之道。於是經濟學發展出了數理經濟學的模式,透過數學的推導來建立模型,再透過數字來驗証這個模型的正確性,結果原本是用來研究人的行為模式的,最後變成數字來決定一切。
再者,同樣是討論人的行為的學問,而每個人又是如此的不同,變數太多,所以經濟學只能用許多的假設條件,來討論單一變數的變化情況,經濟學家通常是從一定的假設出發,分析經濟問題,並找出理論。這些理論本身邏輯嚴密,也反映了經濟現象的本質。
但理論本身並不是政策。現實比經濟學的假設要復雜得多。理論對政策有指導意義,但制定政策還要考慮到許多經濟理論未涉及的因素。治理一個國家的不是經濟學家,而是一套制度。制定出一套正確政策,靠的也不是經濟學家,而是民主決策制度。民主的決策制度並不能保證總是產生正確的政策或最優政策,而是可以減少政策的失誤,使政策不犯下根本性錯誤,或者有了錯誤也可以依靠制度得到糾正。
經濟學的作用首先是研究經濟理論,經濟理論本身並不是政策,但它是製定政策的基礎,可以指導政策制定。其次,經濟學要用經濟理論教育其他人。一個官員,一個企業家,或者一個公民,並不需要成為經濟學家,但如果他們要做出正確決策,一定要了解經濟學。傳授與普及經濟學是經濟學家的職責,他們講課和寫文章寫書正是完成這種職能。經濟學家的這種工作提高了全社會的經濟學水平,也為做出正確決策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孟子的思想屬於經濟嗎?是自由放任嗎?
春秋戰國時期激烈的爭霸戰爭,最後只剩下齊、楚、秦、燕、韓、趙、魏七個大的諸侯國。這一時期各諸侯國相繼變法,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孟子就是在這一社會、經濟、政治極其複雜的時期,在和各諸侯國的國君討論國家的治理時,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經濟思想。
孟子承孔子學說,主張經濟措施應順人性:儒家從根本上反對中國古典經濟理論基礎,主張放任主義的小農經濟,對於一切政府調控市場的行為都激烈反對。《論語》是儒家放任主義小農思想的源頭,到孟子,其具體主張已經相當成熟,從當時來看,孟子的這些思想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和願望,因而得到了他們的擁護和支持,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雖然孟子實際上是在為他們出謀劃策,使他們能“保民而王”,但由於他們與人民相對立的階級本性,卻使他們不可能接受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多數主張。只不過他們往往無法駁倒孟子“以先王前賢為證,以現世實情為據”的種種論辯和規勸,並不得不暫時地或少量地採納了一些孟子的主張。這個事實,也在社會上提高了孟子的威望。
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透過井田制度將可圓滿達成,人人安居東業,生活幸福美滿,自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孟子的經濟思想,有自由放任的傾向;但井田制度求均的理想,卻是一幅計劃經濟下的美好遠景,隱約也透露出管制的意味。我們可以說,孟子不但講求經濟原則,更注重經濟的理想,其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影響了他對經濟的主張。
放任與管制兩個相互衝突的政策,在孟子的思想中調和無間,但傳至後世,卻易分化成兩種不同的論點。把握“義利之辯”者,往往反對政府管制經濟,而以不與民爭利為放任政策的至高原則。而井田制度為民制產的理想,又成為後世政府授田的基礎,以防止貧富兼併的現象。後人擷取孟子思想之一端,或主放任,或倡管制,均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由此亦可見學術思想之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