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隋文帝廢嫡立儲是否為隋朝速亡的主因?
隋朝的滅亡有許多原因,直接看起來,是隋煬帝繼位之後荒淫無度,恃才自傲,荒廢政事,斷送了隋王朝,不可否認,隋煬帝的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是隋朝滅亡的一大因素,但這僅僅是一個誘因,並非根本原因。隋朝社會矛盾的激化,有一個積累過程。“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隋書》中的這句話還是比較公道的。
隋王朝的建立是通過宮廷政變實現的,這次改朝換代僅僅是士族集團內部權力的轉移,舊有的統治秩序沒有被打亂,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格局並沒有改變,楊堅集團本來就是關隴士族集團的主要成員,而各級政權的官僚成員大都仍是北周舊貴族官僚。因此,隋文帝的各項措施不可能阻止社會矛盾的發展。
楊堅初任周朝相國之時,為了收買人心,施行了比較寬大的法律,但隋文帝的個人性格及晚年的變化也加劇了矛盾的發展,史書說他“天性沉猜……逮於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過於殺戮”。開皇中葉以後,法制逐漸受到破壞,文帝對元老功臣猜忌誅滅,對平民百姓濫施苛法,並且剛愎自用。結果是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發展。
而文帝在用人方面也有致命的弱點,“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因此對於幫助過他開國建隋的舊臣,曾經患難與共的元老宿將,他都嚴加提防,並一一剷除,甚至是自己的長子都信不過,直至廢長立幼,壞亂家法。他聽信婦人讒言,貶斥忠臣高穎,重用小人楊素。楊素做事只為自身著想,而高穎則以大局為重,以治天下為己任。如果文帝能多采納高穎的意見,那麼隋朝可能不會如此迅速地走向滅亡。因此,眾多研究者認為文帝的獨裁統治才是隋朝速滅的真正原因,煬帝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在其父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罷了。
大興土木,窮奢極慾:
文、煬二世均大興土木,致力於建設,如文帝營大興,煬帝建洛陽,另又修長城、建倉窖、開運河,勞民傷財。特別是煬帝耽於逸樂,備極奢侈,曾大造離宮苑室,三幸江都,耗財無算,致令府庫空虛。故時人稱「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
窮兵黷武,耗盡國力:
文帝時,始征高麗無功。煬帝更加好大喜功,不惜輕啟邊釁,三征高麗,均遭失敗,結果傷亡慘重,耗盡國力。
水旱成災,民變四起:
隋代雖造了不少倉廩,但文、煬二帝均吝於濟民。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煬帝大業年間河南、山東一帶水旱成災,但隋室卻「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未加賑濟。饑民走投無路,遂鋌而走險,卒釀成全國變亂。
當然隋煬帝即位後,修建東都、開鑿運河、窮兵黷武,雖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對民力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社會矛盾迅速激化。特別是遠征高麗,前後共徵發兵卒、役夫四百萬人之多。殘暴的統治將人民推向死亡的邊緣,一場全國性的起義風暴來臨了。綜上所述,隋煬帝只不過是充當了一個導火線,不應該承擔隋滅亡的全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