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只有商朝使用而已=========================================================「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中期延續到春秋。
2013-09-29 16:52:35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4%B2%E9%AA%A8%E6%96%87
2013-09-29 16:53:35 補充:
歷史
塵封[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現在已知,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甲骨文最早出土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自北宋以來就不斷發現商代銅器[1],當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歷代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