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漢書》是東漢班固所撰,當中包括班彪、班昭的作品。該書沿用《史記》已開創的體例,但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而有所增刪。《漢書》把《史記》的書改稱為志,刪去世家一體,全書由紀、表、志、傳四部份組成,共一百篇,八十餘萬字。而《漢書》記事的時限,上自漢高祖,下迄王莽,共十二帝,二百三十年的歷史。
十二篇帝紀是以編年為體,述西漢一朝帝王之興廢。《漢書》對紀的選擇,「在其位而不在權」,故此,不為項羽立紀,而將項羽及陳涉均入列傳;又因東漢初人不承認王莽政權,故班固不置其於帝紀而貶之於列傳之末。
七十篇列傳是西漢重要歷史人物的傳記,如董仲舒傳、張騫傳等。又《漢書》刪去《史記》世家一體,而將諸侯王列入「列傳」。除人物外,列傳亦記當時少數民族、鄰國之大事,如匈奴傳、西域傳。
表八篇把重要的歷史或歷史人物,順時間先後接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以簡馭繁。如新增的表有「外戚恩澤侯表」及「古今人表」。
志十篇即為《史記》之「書」,專記典章制度之興廢沿革。《漢書》十志是在《史記》八書基礎上加以發展。如《漢書》併《史記》之律書、歷書為《律歷志》;又將禮書、樂書合併,成為《禮樂志》等,至於新增者則有刑法、藝文、地理、五行等志。
《漢書》經常與《史記》並列為紀傳體的代表。但《史記》是通史之祖,《漢書》則為斷代史之初祖。
《漢書》開創斷代史的體例,改變《史記》所開創的紀傳體通史體例,把記載時限定於一個朝代,成為紀傳體斷代史的典範。故《漢書》一出,此後正史均以斷代為書。
又《漢書》廢「世家」以入「列傳」;改「書」為「志」;又稱其史書之大題為《漢書》,皆為後世史家所本,以後正史多稱為「書」,如《後漢書》、《唐書》等。
《漢書》確立史著的書志體,後世正史著作及典志體史書,大抵以《漢書》十志為依歸。《文史通義》「遂為後世不祧之宗焉」如《經籍志》就是倣自《漢書.藝文志》;至於班固創立的《刑法志》和《五行志》,也影響著後世史著的同類體例。
《漢書》全面而系統記載西漢的歷史,其中引用了不少當代的原始文獻,如賈誼《治安策》、晁錯《言兵事書》等。此外,還收入了很多抒情、記事、議論的文章,如司馬相如的賦,對於研究當時的社會或人物思想都極有幫助。又《漢書》對《史記》亦有所增補,如《皇后列傳》、《古今人表》等。
《漢書》繼承《史記》對外域諸族立傳的優良傳統,但內容更博、更具系統,把《史記》的《大宛列傳》擴充為《西域傳》,補充《史記》對匈奴、西南夷等國的記載,成為研究亞洲古代史的珍貴資料。
總之,《漢書》的史學地位及影響,其並不一於《史記》,不但開創了斷代為史的先河,更成為繼《史記》以後另一史學鉅著。後世亦多以「史漢」、「班馬」並稱,可見各有所長。
2013-09-29 16:50:42 補充:
回答者來源補充:
http://www.webring.org/l/rd?ring=personalh;id=1;url=http%3A%2F%2Fwebspace%2Ewebring%2Ecom%2Fpeople%2Fqq%2Fquintonchan%2Fpage_hw72%2Ehtm
2013-10-01 20:55:17 補充:
因“WONG HOI TENG同學功課"的功課實在寫得太好了,其中“功課72 - WebRing Inc"更是盡乎完美,如果僅為了表現出與原著的不同,未經原著同意私自將原著內容更改,如果改得更好就算了,但如果改得亂七八糟相信這也並非原著所願,既然是能夠幫助大家的事何必斤斤計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