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問題---清領時期

2013-09-24 3:09 am
以下是幾題我不懂的題目,煩請高手賜教。

1.鴉片戰爭後因各方面的考量,西方各國便積極將勢力擴展到台灣。各國所考量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包括台灣的哪一個條件? 答案:A
(A)台灣為赴日傳教跳板
(B)蔗糖等物的經濟利益
(C)西太平洋要衝的戰略位置
(D)可避免台灣海峽的風濤之險

2.淡水早於鄭氏治台時期即有國際貿易,至施琅攻台後轉為對中國大陸之貿易港埠。請問:淡水何時才又重新成為國際貿易港口? 答案:D
(A)台灣建省後
(B)甲午戰爭後
(C)鐵路修築後
(D)茶葉開始出口後

3.台灣海洋貿易發達,港口商行雲集,且也會隨著時代而有變化,若想同時看到清領時期「洋行」與「行郊」的痕跡,則可至何處參觀? 答案:C
(A)艋舺
(B)鹿港
(C)安平
(D)打狗

4.若由清領前期台灣增設行政區的變化原因來判斷,則可看出當時台灣的哪一種現象? 答案:C
(附表)
時間 行政區
康熙23年:一府三縣
雍正5年:一府四縣二廳
嘉慶17年:一府四縣三廳
(A)鼓勵漢番通婚
(B)土地多採合資開墾
(C)政府消極治台
(D)發展方向由北至南

5.台灣的城門一書中,介紹了圖中甲地(約台北)的府城門及乙地(約恆春)的縣城門,這兩個城門都已列為國家古蹟。這兩個城門皆為何人治理台灣時建設的重要歷史資產? 答案:C
(A)邵友濂
(B)劉銘傳
(C)沈葆楨
(D)丁日昌
(此題不好意思,無法附上圖,因此只能約略告訴位置)

回答 (2)

2013-10-08 5:51 am
✔ 最佳答案
1.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而日本於1858年結束鎖國,所以答案不會是:(A)台灣為赴日傳教跳板。

2.天津條約之後,淡水港已成為國際通商口岸。1862年6月22日正式開關徵稅。茶、樟腦、硫磺、煤、染料等土產的輸出和鴉片、日常用品的進口,不只使淡水成為全台最大之貿易港,也讓淡水躍升國際舞台,所以答案是:(D)茶葉開始出口後。

3.所稱「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即指台南府,安平港即為進入台南府之門戶,時為台灣第一大港,安平港是台灣最古老的港口,也是行郊最先的發展地,所以答案是:(C)安平。

4.清領前期,清廷對於臺灣的治理非常消極,為了防止臺灣再度成為反清根據地,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消極態度。清帝國消極治臺的政策也反映在行政區的劃分上,臺灣納入版圖後,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府之下僅設臺灣(今臺南一帶)、鳳山(今高屏地區)、諸羅(今臺南以北)三縣。其後雖然因為中國的漢人陸續來到臺灣,拓墾範圍持續擴張,因此在雍正、嘉慶年間陸續增設縣、廳,從原先的一府三縣增至一府四縣三廳。但顯見臺灣行政區的規劃是政府受到人民積極拓墾、民變等外力之影響,而非政府積極主動設計之成果,所以答案是:(C)政府消極治台。

5.台北築城之議,可追溯至沈葆楨光緒元年(1875)上書的「台北擬建一府三縣摺」。沈葆楨曾兩度來台, 一為牡丹社事件,另一獅頭社番民之亂。 他體認到台灣的戰略地位日趨重要,而列強有覬覦之心,須加強練兵籌防。同治年間,沈葆楨即有台灣建省之議,但未獲清廷重視。 沈葆楨亦認為北台灣地位日益重要,故向朝廷建議設置「台北府」,使北部與南部(台灣府)取得行政同等地位。 這項建議獲得清廷允許,並准建台北府城。

恆春古城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由沈葆楨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奏請在琅嶠築城設縣,命名為「恆春」,所以答案是:C)沈葆楨。


2013-09-24 4:39 am
哎呀這耶題目不會考的拉放心好ㄌ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6: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923000015KK034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